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站除氧器余汽回收技术方案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除氧原理对电站锅炉给水进行除氧,不可避免地损失部分工质和热量,除氧器排汽声也造成噪音污染.利用蒸汽喷射热泵技术对除氧器余汽进行回收再利用,并能实现自动排氧,应用此技术机组的环保水准、安全保障和经济效益均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高压除氧器废汽热量回收利用的经济原则我厂两台十万千瓦机组高压除氧器的废汽,自投产以来都排向大气。在当前能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打算采用加装废汽冷却器的方法来回收这部分废汽的热量。按照传统设计,冷却水采用除盐水(或软化水),吸热后回到低压除氧器。但我厂受除盐水量和管线太长的限制,只能采用1号低加前的凝结水作为冷却水源。凝结水在废冷器内加热后回收入高压除氧器。对此,意见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用凝结水冷却不经济,会降低机组的热效率;有的认为不管怎样废汽的热量能够回收总比排大气浪费掉要经济。为此,通过以下的定量计算来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DL/T1141-2009《火电厂除氧器运行性能试验规程》,开展运行除氧器性能测试工作,提出新的测试方法,即高精度溶氧检测仪分析方法,对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2×600 MW超临界空冷机组除氧器的除氧特性、水力特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对除氧器整体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测试,证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和优化规程中的试验步骤,提高测试准确性,并能提供维持水汽系统正常运转的最小联氨量和除氧排汽门的最小开度建议值,从而降低热量和工质的损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崔修强 《吉林电力》2006,34(5):26-28
在介绍了热力除氧原理和蒸汽喷射式热泵节能原理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十里泉发电厂利用热泵技术实现除氧器废汽回收和自动排氧的应用实践,应用热泵技术后在环保、安全和经济取得了较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春朋 《华中电力》2007,20(1):60-62
内置式除氧器这几年才在我国火电厂得到运用,除氧器布置在汽轮机运转层是对除氧器布置方式的大胆突破.通过对永济热电厂2×300 MW直接空冷机组除氧系统的布置、内置式除氧器的工作原理的讲述,说明了该系统的特点,并对除氧系统的优点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对采用热力式除氧的火力发电机组高压除氧器乏汽进行全部回收的应用情况,创造了可观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汽轮机组复合凝结水真空除氧热力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容量机组采用小汽轮机作动力拖动给水泵的机组,使用复合凝结水真空除氧热力系统可使小汽轮机乏汽加热除凝结水,小汽轮机效率可达100%,而且便于汇集疏水、降低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的热损失。复合凝结水真空除氧器设置在凝结器内,除氧效果高于压力式除氧器,汽轮机变工况运行时,调整更方便。加热器集中在同一平台,降低了材料的消耗,减少了设备及基建的投资。将变频凝结泵与汽动给水泵联合使用,降低了厂用电,提高了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8.
宋晖  庄建华  谭袖 《发电设备》2015,29(2):109-112
以等效热降理论为基础,对除氧器乏汽直接回收至轴封加热器及通过乏汽回收节能装置回收至轴封加热器两种回收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氧器乏汽回收采用乏汽回收装置至轴封加热,可实现99%以上的乏汽热能回收,消除了除氧器乏汽的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将蒸汽喷射泵技术用于回收火力发电机组除氧器排汽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系统构成、控制方式及成效分析。在驱动/引射汽源压力均在较大范围波动的情况下,得到了出口压力稳定的蒸汽以实现除氧器废汽的回收再利用,并实现回收系统排汽压力自动调节,完成自动排氧功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春朋 《华中电力》2006,19(6):72-74
内置式除氧器这几年才在我国火电厂得到运用,除氧器布置在汽轮机运转层是对除氧器布置方式的大胆突破,通过对永济热电厂2×300MW直接空冷机组除氧系统的布置、内置式除氧器工作原理的阐述,说明了该系统的特点,并对除氧系统的优点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气化系统显热回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废锅所生成的饱和蒸汽热能和进入到蒸汽轮机的主蒸汽热能,从而影响着IGCC系统供电效率。为提高IGCC系统效率,本着能量梯级利用的目的,对气化系统的显热回收方式和回收程度进行优化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全热回收方式和降低对流废锅出口合成气温度,都有利于提高系统净功率和供电效率。  相似文献   

12.
热泵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热损失,尤其是循环冷却水携带的大量低位热能,在实际生产中很难直接再利用,往往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环境的热污染和能源的浪费。热泵作为一种利用低温热源的节能装置,在余热回收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日趋重要。结合热泵回收低温余热技术,分析了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利用汽轮机抽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废热来初步预热供热回水的集中供热方法。经过技术经济性分析,证明此方法可行,具有环保、节能、节水等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站锅炉实际运行排烟温度一般在130~150 ℃,进一步回收烟气余热有利于降低发电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针对电站锅炉尾部不同位置烟气参数不同的情况,设计了安装在空气预热器后及湿法脱硫装置后的两级热交换器余热回收系统,并结合330 MW燃煤电站锅炉,分析了不同负荷下,两级热交换器的换热量、冷凝水量、两侧介质静压差及发电标准煤耗降低值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了二级热交换器前后烟气中固体颗粒物含量。结果表明:一级热交换器的换热量明显高于二级热交换器,烟气中水分主要在二级热交换器冷凝;标准煤耗降低值高达3.09 g/(kW·h);同时烟气经过二级热交换器后固体颗粒物含量明显降低。为燃煤电站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电厂有大量的低温余热被浪费,而通过热泵则可以将发电厂循环水的余热回收利用,从而提高热利用效率。基于热泵技术提出了一种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的集中供热系统,并与常规热电厂供热系统进行对比,认为利用热泵回收发电厂余热具有节能、环保的双重效应。虽然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的初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较低,仅需3年就可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5.
换热器传热特性是影响热电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热电联合系统,基于传热原理,采用抽汽的三级传热模型来描述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利用迭代法计算一定热负荷下的抽汽量,提出计及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热电、火电、风电的联合调度模型。最后以最小化煤耗量为优化目标,分析换热器传热特性对抽汽传热过程和热电联合系统调度结果的影响。算例表明:增大换热器传热面积、降低换热器出口水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风电消纳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研究结果为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案提供换热参数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换热器传热特性是影响热电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热电联合系统,基于传热原理,采用抽汽的三级传热模型来描述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利用迭代法计算一定热负荷下的抽汽量,提出计及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热电、火电、风电的联合调度模型。最后以最小化煤耗量为优化目标,分析换热器传热特性对抽汽传热过程和热电联合系统调度结果的影响。算例表明:增大换热器传热面积、降低换热器出口水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风电消纳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研究结果为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案提供换热参数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够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以某300MW供热机组为例,搭建了基于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系统流程,建立了热泵各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该热泵系统供热系数为1.67,采用热泵可节约低压调节抽汽32.1t/h,机组可增加出力5.12MW或增加供热面积90.5万m2。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热泵工作基本原理及热泵系统调试过程中主要包含的内容及流程,总结了直接空冷系统乏汽利用吸收式热泵工程项目在热网循环水系统、驱动蒸汽系统、乏汽系统、减温水系统、驱动蒸汽疏水泵系统、真空系统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乏汽吸收式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燃煤机组锅炉尾部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量的余热与水分损失。本文基于陶瓷膜管的选择透过性,利用溴化锂溶液的吸湿性,提出一种膜法半开式吸收式热泵系统,其中多通道陶瓷膜管吸收器吸收烟气中余热与水分,高温发生器、回热发生器及气液分离器实现溴化锂溶液的再生。以某330 MW燃煤机组锅炉为例,分析了不同循环工质参数、不同回热蒸汽流量以及吸收器内热交换量变化对膜法半开式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溴化锂溶液的流量与溶液出口温度、脱水量呈正相关变化;吸收器内凝结水吸热量增大会提高脱水量,但会降低溶液出口温度;回热蒸汽流量变化会改变系统内各部分热量分布,增大回热蒸汽流量可以减少驱动热源热量,提高系统热回收性能,但存在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