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陆相湖盆页岩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评价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陆相湖盆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勘探潜力,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以下简称沙三段)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岩性及其组合特征、生烃条件、储集空间、岩石脆性、含气性等开展了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区页岩气的成藏模式,评价了页岩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沙三段泥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在歧口凹陷的中—低斜坡区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具备形成规模页岩气藏的生烃条件;(2)该区泥页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占优势,基质孔隙、微裂缝较发育,具有一定的储集空间,同时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和伊/蒙间层的合计含量占94%,低膨胀性脆性页岩易于被压裂改造;(3)持续生烃过程中产生的流体膨胀是沙三段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压力系数大于1.2的泥页岩段随钻气测异常明显,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4)凹陷内沙三段埋深介于3 100~4 400 m,页岩气与页岩油伴生,主要以溶解气的形式存在;沙三段埋深介于4 400~4 850 m,以湿气为主;沙三段埋深超过4 850 m,以干气为主。结论认为,歧口凹陷中—低斜坡区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有利勘探面积约1...  相似文献   

2.
3.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富含有机质的生烃凹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相断陷盆地多沉降中心、多物源供给和充填演化的多旋回性,发育了多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生油层系和多种油气储集相带组合,形成了不同层系、不同圈闭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并在空间上构成了多个相互交叉、叠置或并列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研究表明,盆地叠加演化及动力学环境所构成的复式成盆系统孕育了复式成烃系统,复式生烃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它们控制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多源油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叠合盆地,近50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是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准噶尔盆地最新勘探发现和已有研究认识,文章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分析了重大勘探领域,以此为勘探战略选区提供依据,丰富和发展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结果 表明,准噶尔多期盆地类型叠加演化过程中,纵向上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以梁家楼成藏组合体成藏地质要素演化规律分析为基础,认为该区输导体系样式决定油藏储层沉积类型及体系域类型,输导体系类型与含油圈闭类型密切相关,输导体系空间展布决定油藏空间组合形态,因而陆相断陷盆地成藏相合体模式可以表述为与输导体系相关联的储层和圈闭。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新生代主要断裂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口凹陷是新生代的伸展断陷盆地,研究区内主要断裂特征及发育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对研究区内主要断裂特征进行总结基础上,从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作用2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分区形成三大断裂系统,主要断裂与烃源岩、成藏期次、应力方向等多种因素匹配,控制断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过程状态,最终形成了三大断裂系统典型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断陷湖盆超压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中红  查明 《石油学报》2008,29(4):509-515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的超压在渤南洼陷和五号桩洼陷的沙三段中—下亚段大套泥岩和沙四段灰色膏盐岩段中分布,但在不同层位超压分布略有差别;常压—低压系统发育于上部层段,剖面上形成二元结构.从埋深上看,2 500 m以上地层基本为常压或低压,2 500 m以下地层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压力异常.沾化凹陷超压系统对应主力烃源岩系沙三中、下亚段及沙四上亚段,生烃作用是超压的重要成因,但超压对生烃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超压体系构成了准封闭的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同时也通过幕式排放为浅层的新近系及古近系的沙三段上亚段—东营组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提供油源及成藏动力.断裂是超压体系泻压的重要渠道,也是油气幕式排放的主要途径,与断裂沟通的砂岩体及背斜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超压泥岩体周围的透镜状砂体是潜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斜坡构造紧靠生油气凹陷,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是断陷湖盆油气规模聚集的有利构造单元,也是继"复式油气聚集带"之后各油田继续实现勘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有利勘探区带。歧口凹陷作为典型而独特的断陷湖盆,在古近纪时期,受基底差异沉降以及继承性大断裂活动两大主控因素共同影响,发育有5大斜坡区,划分为阶状断裂斜坡、多阶挠曲斜坡、简单斜坡、及旋转掀斜斜坡4种类型,5大斜坡环歧口凹陷中心呈规律性展布。  相似文献   

9.
深盆油气藏是一种形成条件特殊,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分布规律及流体关系倒置的非常规油气藏。与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相比,陆相断陷湖盆深盆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较差,实例也较少,泌阳凹陷中南部的实钻、测试资料证实该区不仅发育气水倒置,而且还存在油水及油气关系倒置的层状深盆油气藏。文章通过总结深盆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分析研究区的成藏条件,类比不同盆地中该类油气藏的特征,认为陆相断陷湖盆中可以形成有商业价值的深盆油气藏,但规模有限;巨厚的优质烃源岩,连片分布的致密储层,交互叠置的生储配置及裂缝、微裂缝的发育是其成藏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渤海浅层油气富集规律——以黄河口凹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富烃凹陷,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浅层断层异常发育。利用大量的油气勘探资料对凹陷内油气聚集成藏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这些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对浅层油气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断层组合类型及其控制下的油气藏分析,最终归纳出3种不同类型的断层组合及相应的富集成藏模式,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这3类断层组合构造中针对油气富集块(区)的勘探首选目标所在:"X"型断层组合形成的垒块油藏具有油气聚集井段长,油气藏规模较大的特点,是勘探的首选目标;"包心菜式"断层组合花心部位和内花瓣部位具有较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类断层组合带内的优选钻探部位;"Y"型断层组合在靠近主断层的构造高部位油气藏丰度较高,是勘探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成藏特征、成藏效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充注压力、断层断穿及砂体自身物性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是否有断层断穿的运移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对于断裂发育的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为一由基底隆升引起上覆披盖层变形而形成的挠曲缓坡带.该区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古近纪湖盆最大扩张期,碎屑物源不发育,在宽缓的滨浅湖湖湾背景下,沉积了上千平方千米稳定分布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主要岩性为粒屑灰岩和白云岩类(泥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分布面积达1650 km2,厚度一般为5~25 m,平均10 m,主要为中晚期埋藏白云岩和准同生期白云岩.白云岩类储集层主要发育晶间或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储集空间,属中孔低渗储集层,它与油页岩、暗色泥岩交互叠置,低熟油气近源充注,利于大面积成藏.勘探实践表明,歧口凹陷西南缘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湖相白云岩类油层具有埋藏适中、区域性含油的特点,是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图9表1参2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影响.类似于沉积体系,歧口凹陷坡折体系中各种类型坡折带平面上匹配,垂向上共生,其分布达歧口凹陷平面面积的70%以上.坡折带既是物源水下供给通道又是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造就了斜坡及洼陷区的砂体十分富集,砂体分布具有"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折控砂,源型聚砂"的内在机制.广泛发育的储集体使得歧口凹陷古近系油气分布具有满凹含油,叠合连片,优势富集,匹配控藏的典型特征,由此指出了歧北斜坡、滨海斜坡、板桥次凹等的坡折带与洼陷区是目前歧口凹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多发育断阶带构造,其中顺向断阶带比例较高,其时空配置关系和油气成藏期次、成藏条件对区域油气勘探地质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研究难度大。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顺向断阶带,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油气成藏模式和充注期次,以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主要目的层,选取歧东3-1井、张10井和埕海16井分别代表断阶区的低、中、高断阶,通过储层显微岩相观察、流体包裹体鉴定、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GOI统计分析等技术,对埕北各区不同充注期的油气性质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激光拉曼测试对张10井和歧东3-1井单个包裹体的气体成分进行有效识别,结合歧东3-1井单井埋藏史、古地温史图和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出埕北断阶区的具体油气成藏时间,并在调研和样品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埕北区的烃源岩、储集层、保存和运聚4个成藏要素条件。研究区储层存在2期充注:第一期油气具体成藏时间在东营末期—馆陶初期, 约16 Ma左右;第二期成藏时间在明化镇初期, 从6 Ma左右开始延续至今。研究区具有多套生储盖层,发育的断阶构造对源储的沟通和油气的封堵、保存和运聚成藏起到控制作用;区域成藏条件较为成熟,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体现出双源供烃、多期成藏的横向运聚模式和断砂耦合、接力爬坡的纵向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歧口凹陷不同油气田和不同层位59 个原油和102 个烃源岩抽提物的地球化学分析,并综合合多个正构烷烃、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及轻烃指标分析认为,歧口凹陷原油为成熟原油,唐家河等地区浅层原油遭到部分生物降解。选取伽马蜡烷指数、m(Pr)/m(Ph)、m(4-甲基甾烷)/m(C29规则甾烷)、全油碳同位素等4 个参数作为变量,进行SPSS 聚类分析,将原油划分为淡水湖相和咸水湖相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歧口及板桥凹陷西缘隆起,后者位于北塘凹陷和板桥西北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