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威  卢虎生  刘存福 《计算机应用》2006,26(7):1669-1672
考虑到空间数据分布特性差异造成聚类算法采用的不同,在比较分析K均值算法、模糊均值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近邻函数准则,并有机整合形成遗传算法与改进近邻函数准则的新算法,综合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性概率搜索的优点,并考虑到空间数据内在的连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非致密非规则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向非球形分布数据的自适应K近邻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斌  万建伟  张燕 《计算机工程》2003,29(11):21-22,165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处理非球形分布数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K近邻聚类算法。该算法由数据集归一化、初始类别构造和初始类别融合3个步骤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无须聚类数目的前提下,对非球型分布数据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种进化聚类学习新方法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根据人类进行聚类判断所遵循的原则,模拟蚂蚁寻找食物源的行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的聚类学习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最终获得全局最优解,并且具有本质并行性、计算效率高、聚类学习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模糊度的聚类有效性函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模糊集理论,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约束条件,提出聚类模糊集概念,定义聚类模糊度.通过深入分析聚类模糊集的模糊度和贴近度在聚类评价中的作用,设计出一种模糊聚类有效性函数,并给出应用该函数实现模糊C-均值聚类有效性判定的具体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聚类有效性函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处理边界对象不确定的有效方法。将粗糙集与K均值结合的粗糙K均值聚类算法,具有简单高效且可处理聚类边界元素的特点,但同时存在缺陷。针对粗糙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点敏感,经验权重设置忽略数据差异性,阈值设置不合理导致聚类结果波动性大的缺陷,本文提出结合蚁群算法的改进粗糙K均值聚类算法,改进的算法中使用蚁群算法中随机概率选择策略和信息素更新的正负反馈机制,以及采用动态调整算法阈值和相关权重的方法,对粗糙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优化。最后采用UCI的Iris、Balance-scale和Wine数据集分别对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粗糙K均值聚类算法得到的聚类结果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王秋萍  丁成  王晓峰 《控制与决策》2020,35(10):2449-2458
为解决K-means聚类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磷虾群算法与K-harmonic means的混合数据聚类算法.提出一种具有莱维飞行和交叉算子的磷虾群算法以改进磷虾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和搜索效率低的不足,即在每次标准磷虾群位置更新后加入新的位置更新方法进一步搜索以提高种群的搜索能力,同时交替使用莱维飞行与交叉算子对当前群体位置进行贪婪搜索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20个标准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可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有效地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同时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将改进的磷虾群算法与K调和均值聚类融合,即在每次迭代后用最优个体或经过K调和均值迭代一次后的新个体替换最差个体. 5个UCI真实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融合后的聚类算法能够克服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不足且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模糊C均值聚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周新华  黄道 《控制工程》2005,12(2):132-134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在选取聚类中心点时采用随机选取易使得迭代过程陷入局部最优解,FCM算法自身并不能确定聚类个数需要人为设定,并在数据分类应用时具有了一定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FCM聚类算法。该算法根据蚁群聚类算法确定模糊聚类个数和FCM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利用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性、并行计算性等特点避免了聚类陷入局部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的遗传K-均值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主要对算法遗传算子进行改进:交叉操作通过交换两条染色体问的聚类中心进行重组,将一次K-均值方法当作变异操作,并加入跨世代精英选择机制。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比传统的K-均值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同时比其他基于遗传算法的K-均值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且更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数据集。  相似文献   

9.
利用支持向量聚类分类准确、参数少、无监督学习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数据集分块并对每块进行SVC聚类,再取其簇内均值作为K均值聚类样本点,进行聚类,最后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合并。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但改变了传统分割方法中人为选取阈值参数的作法,而且受目标和噪声影响小,提高了图像分割的鲁棒性和效果,能够有效地进行图像分割。  相似文献   

10.
周国兵  吴建鑫  周嵩 《软件学报》2015,26(11):2847-2855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数据的规模和维度都在不断增大,传统的聚类方法有很多难以适应这一趋势.尤其是移动计算平台的高速发展,其平台自身的特性限制了算法的内存使用规模,因此,以往的很多方法若不进行改进,在这类平台上将无法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表示的聚类方法,该方法基于近邻的思想构造出新的表示形式,这种表示可以进行压缩,因此有效地减少了聚类所需要的存储开销.实现了直接对近邻表示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聚类的算法,称为Bit k-mean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提高准确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存储空间开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聚类分析的增强型蚁群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蚁群算法存在的早熟收敛、搜索时间长等不足,提出一种增强型蚁群算法.该算法构建了一优解池,保存到当前迭代为止获得的若干优解,并提出一种基于邻域的聚类算法,通过对优解池中的元素聚类,捕获不同的优解分布区域.该算法交替使用不同簇中的优解更新信息素,兼顾考虑了搜索的强化性和分散性.针对典型的旅行商问题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的解质量高于已有的蚁群算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粒度原理的蚁群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树人  匡芳君  王艳华 《计算机工程》2005,31(23):162-163,166
在过去10多年中,蚁群算法(AC)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量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在某些领域的优势。文章从信息粒度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传统聚类算法中对样本“抱团”性质的客观描述和分类算法中分类专家主观先验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并将蚁群系统模型引入聚类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度原理的蚁群聚类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闫伟  张浩  陆剑峰 《控制与决策》2006,21(5):563-566
离群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重要内容.利用蚁群算法鲁棒性强的优点,改进了聚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聚类分析和蚁群算法某些参数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离群指数新定义,成功地实现了离群数据挖掘过程并编程实现.采用此方法对流程企业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起到了对设备运行优化和故障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K-means算法所使用的聚类准则函数是将数据集中各个簇的误差平方值直接相加而得到的;不能有效处理簇的密度不均且大小差异较大的数据集。为此;将K-means算法的聚类准则函数定义为加权的簇内标准差之和;权重为簇内数据对象数占总数目的比例。同时;调整了传统K-means算法将数据对象重新分配给簇的方法;采用一个数据对象到中心点的加权距离代替传统K-means算法中的距离;将数据对象分配给使加权距离最小的中心点所在的簇。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模拟数据集的聚类;改进K-means算法可以明显减少大而稀的簇中数据对象被错误地分配到相邻的小而密簇的可能性;改善了聚类的质量;针对UCI数据集的聚类;改进算法使得各个簇更为紧凑;从而验证了改进K-means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结合人工蜂群和K-均值的混合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K-均值聚类算法虽然收敛速度快,但由于过度依赖初始聚类中心,算法的鲁棒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与K-均值相结合的混合聚类方法,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能调节全局寻优能力与局部寻优能力的优点与K-均值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相结合,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克服了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稳定性差的缺点,而且聚类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聚类方法中, k-means与势函数是最常用的算法,虽然两种算法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k-means聚类算法:其聚类数目无法确定,需要提前进行预估,同时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且容易受到异常点干扰;势函数聚类算法:其聚类区间范围有限,对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其效率低。针对以上两种算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 K-means 与势函数法的改进聚类算法。它首先采用势函数法确定聚类数目与初始中心,然后利用K-means法进行聚类,该改进算法具有势函数法“盲”特性及K-means法高效性的优点。实验对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聚类精度及收敛速度方面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ant colonies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data that consists of some parallel and independent ant colonies and a queen ant agent. Each ant colony process takes different types of ants moving speed and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probability conversion function to generate various clustering results with an ant-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These results are sent to the queen ant agent and combined by a hypergraph model to calculate a new similarity matrix. The new similarity matrix is returned back to each ant colony process to re-cluster the data using the new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average performance of the aggregated multi-ant colonies algorithms outperforms that of the single ant-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the popular K-means algorithm.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lowest outliers strategy for selecting the current data set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聚类问题的蚁群算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建立了聚类分析问题模型,分析了K-均值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蚁群算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蚁群算法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中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样本分布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改善其聚类性能,并能取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蚁群聚类算法的非线性系统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江  李士勇 《控制与决策》2007,22(10):1193-1196
基于T-S模型提出一种非线性系统的模型辨识方法.利用蚁群聚类算法进行结构辨识,确定系统的模糊空间和模糊规则数.在聚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辨识模糊模型的后件加权参数,得到一个精确的模糊模型,从而实现了参数辨识.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非线性系统的辨识,而且辨识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