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磷钼蓝法测定有机磷光催化降解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敌敌畏光催化降解后显色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用磷钼蓝法测定了敌敌畏浓度相同而钼酸铵浓度不同对显色时间及吸光度的影响,还测定了当钼酸铵过量时,其吸光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敌敌畏溶液,只有达到一定时间所测定的光催化效率是准确的。例如1.0μg/mL的敌敌畏溶液,照射6h或更长时间,其显色稳定时间均为9min。低于6h照射,则显色稳定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2.
采用苯酚-硫酸法对玫瑰花渣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在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实验表明:标准葡萄糖溶液浓度在5~65μg/mL之间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实验探讨了测定过程的影响因素:波长、显色温度等,并通过此法测得玫瑰花渣中多糖含量为1.20%.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酚试剂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准确性,优化实验条件,系统研究了盐酸介质浓度、显色剂加入量、显色时间、显色反应温度和稀释液类型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1 mol/L盐酸配制的硫酸铁铵显色剂,显色剂加入量对吸光度影响不显著,最佳加入量为0.4 mL;显色反应温度对吸光度影响明显,最佳温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稳定的显色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8~30 min内,以20 min为宜;当甲醛质量浓度较高时,可选用去离子水或酚试剂吸收液进行适当的稀释。在较优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甲醛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在0~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尿素在Folin-Ciocalteu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加入尿素后会使被测蛋白质溶液与Folin试剂反应后的吸光度值增加.实验显示,尿素在蛋白质溶液中的含量即使低于0.5%时,也对显色后的吸光度值有影响.添加尿素和未添加尿素的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的含量与吸光度的双对数座标作图所获得的两条直线,几乎是平行的.这说明尿素对被测蛋白质溶液的影响,从尿素浓度0.18%到2.88%是近乎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碘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以及碘-淀粉显色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碘量一定时,体系的吸光度随淀粉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向稳定;在淀粉量一定时,体系的吸光度随碘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亦趋向稳定。碘-淀粉显色体系很不稳定,吸光度随时间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显色体系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测定Vc的新方法,此法具有简单、快捷、试剂易得、灵敏度高以及对浑浊试液不必分离即可直接测定等优点。该法的灵敏度为0.25μg/ml,对1μg/ml的Vc试液进行平行测定,10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86%,加标回收率为90.5%-93.6%,用于番石榴汁饮料中Vc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铀钍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试样中,放射性核素铀钍经酸溶分解后,制成酸性混合溶液,用TBP萃淋树脂萃取分离干扰元素并富集微量铀、钍,采用盐酸和蒸馏水分别洗脱钍、铀.在盐酸介质中,用偶氮胂Ⅲ显色,于波长660 nm处测定钍络合物的吸光度;在pH=8时,用5-Br-PADAP-OP溶液显色,于波长580 nm处测定铀络合物的吸光度.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检出限分别为铀0.08μg/g,钍0.05 μg/g.  相似文献   

7.
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羟基磷灰石中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羟基磷灰石中磷的含量,考察了波长、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硝酸溶液的加入量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硝酸溶液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355 nm,显色液加入量为1 mL,室温下进行,显色时间15 min;加标回收率为99.3%-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6%.该法能够很好地满足羟基磷灰石中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显色法测定HPAM 质量浓度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淀粉- 碘化镉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 PAM)质量浓度时, 淀粉质量浓度对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实验发现溶液吸光度不仅受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的影响, 而且也受淀粉质量浓度影响。随着直链淀粉质量浓度增大, HPAM 溶液的最大吸光度也在增加。采用了新的溶解淀粉方法, 考察了最佳淀粉剂量, 并给出改进后的测定方法。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建立的HPAM 质量浓度- 溶液吸光度(Abs)标准曲线, HPAM 质量浓度在0~ 25 mg /L , 标准曲线呈极好的线性关系, 测定值的相关系数R2 为0. 999 8 。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含量的机理和最佳条件,通过不同加入顺序的吸收曲线对比,探讨了试剂加入顺序对测定的影响.镍的测定是Ni2+在碱性条件下先与丁二酮肟显色形成络合物,然后再被氧化,补充碱可以使显色更完全.试剂加入顺序为镍溶液、丁二酮肟、过硫酸铵、氢氧化钠.在pH>12介质中,显色25min,在4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其标准曲线在0-4μg·mL-1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0.999 9.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含量的机理和最佳条件,通过不同加入顺序的吸收曲线对比,探讨了试剂加入顺序对测定的影响。镍的测定是Ni2+在碱性条件下先与丁二酮肟显色形成络合物,然后再被氧化,补充碱可以使显色更完全。试剂加入顺序为镍溶液、丁二酮肟、过硫酸铵、氢氧化钠。在pH〉12介质中,显色25 min,在47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其标准曲线在0-4μg.mL-1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0.999 9。  相似文献   

11.
配合物MoO2(OC6H4CHNCH2CH2S)和Mo(SC6H4NH)3在溶剂CH2Cl2中与I2的加合作用通过UV光谱进行考察,大约在290nm呈现一强的电荷迁移吸收峰,360nm附近出现碘的蓝移峰,电荷转移加合物摩尔比是1:1。分离出Mo(SC6H4NH)3.I2.2.5CH2Cl2和Mo(SC6H4NH)3.2I2的固体加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淀粉、丙烯酸、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高吸水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物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及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液性能的影响。复合吸水材料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为:m(AA)∶m(starch)∶m(kaolin)=6∶1∶0.3,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5%,m(initiator)∶m(starch)=0.015,其中n[NaHSO3]∶n[(NH4)2S2O8]=3,m(MBA)∶m(AA)=0.001,温度8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材料吸蒸馏水倍率为607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65g/g。  相似文献   

13.
以TiCl4为前驱体,通过控制溶液酸碱度,用水解法制备超细TiO2.用制得的超细TiO2为光催化剂,进行分解水中甲醛、乙酸、丙酮的研究.光照时间长,有机物分解率均增大;超细TiO2加入量为4g/dm3时和水的pH=6时有机物分解率最好.为用光催化分解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废水,对催化剂TiO2的浓度、溶液pH值、电子捕获剂过硫酸铵浓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降解的动力学过程.试验表明: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有效地降解该废水,使其CODCr和色度均可显著降低;在选定条件下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10 8min^-1.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30℃时K2SO4-(NH4)2SO4-CH3OH-H2O四元体系的共饱和度,分析了CH3OH含量对K2SO4及(NH4)2SO4共饱和度的影响,得出了以CH3OH为盐析剂,从K2SO4和(NH4)2SO4的水溶液中晶析K2SO4的规律,为K2SO4和(NH4)2SO4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氢氧化二乙二胺合镉(Ⅱ)为溶剂,测试了7种不同种类纤维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为溶解法鉴别纤维素纤维提供基础数据. 改变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测试纤维素纤维的溶解度变化情况;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溶解前后溶液的透射率,根据透射率的变化,推断纤维及溶液中化学键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大,对纤维的溶解能力越强. 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后,溶解度又逐渐降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溶液分解,失去了对纤维的溶解能力.纤维的溶解机理为:纤维素纤维分子间氢键断裂,且有新的化学键生成.  相似文献   

17.
以Fe(NO3)3·9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煅烧两步法合成了片层状结构单斜相Fe2V4O13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对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Fe2V4O13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片层状颗粒不断长大,Fe2V4O13光催化剂的结晶性能逐渐增强,粉体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350℃和550℃下制备出的片层状粉体分别是由300nm大小及1Arm大小的小颗粒和块状颗粒聚集生长而成,二者都不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450℃煅烧合成的Fe2V4O13粉体晶化强度良好且粉体间团聚现象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光催化反应活性位点多,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该温度下合成的Fe2V4O13粉体在紫外光照射240rain后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79.0%.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以恒定氨氮质量浓度为18.27mg/L的氯化铵溶液为淋滤液,模拟 氨氮在垂向河床中的渗滤过程,来探讨氨氮在垂向河床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借以了解河床渗滤系统对氮污 染的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在河床渗滤过程中分别参与吸附及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距离河床1~3cm 处;由于这两种作用的影响,该河床渗滤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达87%。同时还发现,该河床渗滤系统对氨氮的 硝化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向污水中补充溶解氧及添加石灰等强化措施来提高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及柠檬酸辅助水热法分别制备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DR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检测,探讨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可能的形成机理.以太阳光为光源对结晶紫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状的γ-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略优于片状的γ-Bi2MoO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细微Fe3O4粉体,以氨水作为沉淀剂,加入到Fe2+和Fe3+的混合溶液中,制得Fe3O4粉体粒子.为了使Fe3O4颗粒的分散良好,加入少量油酸.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谱图等进行表征、分析,证明由该法所制得的Fe3O4粒子形貌为球形,分散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