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滚珠丝杠螺纹沟槽淬火的数字控制原理和方法。与传统淬火方法相比,采用这种方法,淬炎效率可提高5-8倍,淬火变形减小为原值为20%-25%,电能消耗降低为原值的30%。  相似文献   

2.
一、备件国产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据工业普查资料统计,1985年末,湖南省拥有进口设备14 170台(套)(含生产线),原值103 760万元,占全省总设备拥有量的1.33%和原值的9.09%。其中电子工业系统进口设备为36台(套)、26条生产线,原值5 199.2万元,分别占全系统设备拥有量的1.80%,41.94%和原值的64.56%。如按10~15%含备件计算,则需要购置进口备件达 15 564万元。其中省电子系统就要购置进口备件779.88万元。在引进设备中,80年代引进生产线占88.46%。它的备件,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备件,必然是技术先进和工艺复杂,而这些备件的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国一般都是不提供的,即使提供也是有期限的。我省电子工业系  相似文献   

3.
(4) 淬火冷却 拉刀的淬火冷却方式要认真选择,它对造成拉刀淬火裂纹、弯曲变形及是否有利于校直至关重要。我厂生产的大直径拉刀采用两次分级——等温淬火的冷却工艺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次分级冷却:分级温度580~650℃,分级时间为1/5淬火加热时间。 第二次分级冷却:分级温度450~560℃,分级时间为1/4淬火加热时间。 等温冷却:等温温度250~290%,等温时间30~40min。 两次分级冷却大大减缓了冷却速度,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水平楔是我厂生产的M20金属支柱中的零件。材料为45钢,要求调质后硬度HB 240~280,为了节约能源、提高质量,我们采用了锻后余热淬火工艺。该件锻造后温度在900~1050℃经切边和校平后淬火,因淬透性高,可采用较缓和的冷却剂冷却。锻后余热淬火和普通淬火后,同在580℃回火,α_k提高23%,σ_b提高8%,硬度提高13.5%。锻后余热淬火后  相似文献   

5.
进行渗碳的零件,通常采用wc=0.1%~0.25%的低碳钢。渗碳深度一般为0.5~2mm(根据零件的性能要求而确定),渗碳层的wc以0.9%~1.1%为佳。零件渗碳后淬火,由于表面层含碳量高,其表面层能获得比内部大的马氏体膨胀量,使表面受压应力,从而防止了淬火裂纹的发生。但是当渗碳过度时反而容易引起淬火开裂,这是因为渗碳过度,渗碳层就会成为硬而脆的碳化物层,容易产生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6.
1、螺母分类淬火改善其变形 (1)M3~M6粗牙及细牙螺母,采用810~820℃盐浴中加热淬入8%~10%NaCl水溶液中,淬后螺母端面硬度为52~54HRC,六角面硬度为40~45HRC,螺纹尺寸能和过端塞规配合为合格。 (2)M6~M10粗牙及细牙螺母,其材料与精度和上类相同,但不是采用同一方法淬火。因其尺寸不同,淬火时要求冷却速度较慢一些,并以清水作为冷却剂。这类螺母在810℃盐浴中加热淬入清水中冷却,淬后端面硬度为48~53HRC,六角面硬度38~45HRC,螺纹基本上用过端塞规能旋进为合格。  相似文献   

7.
锻造余热淬火——利用锻造后的余热仍高于AC_(?)点上,临界奥氏体化温度迅速冷却,获得淬火组织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高温形变热处理,是相变强化与热处理强化相结合的新工艺。与普通淬火比,淬透性提高10%~15%,可以用较缓和的淬火介质,避免淬裂又可获得较均匀的预处理组织,经高温回火后可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进枪筒的涂色质量和节约稀缺和昂贵的有机物质,苏联研究成功了使用无机盐混合物进行有色淬火的方法。无机盐混合物成分是:50~80%粒状过磷酸钙,20~35%二氧化硅和≤10%木炭。混合物的颗粒尺寸以0.5~15毫米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9.
图1所示为轴承内圈零件图,要求V形槽面高频淬火。由于构形有6个螺钉孔,淬火时外径变形最大达0.8~1mm左右,超过了0.50mm磨量,合格率仅为50%,一度成为我厂的生产难题。后来通过调整高频参数和利用电磁屏蔽的方法,将变形控制在0.3mm以下,合格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我厂年产30万支农用三轮车前减震器,其叉杆采用45钢无缝钢管(φ45mm×7mm),长度430mm,经调质后使用,硬度要求22~30HRC。按常规淬火(淬火硬度要求:50~55HRC),将钢管在箱式炉内加热至830℃,保温30min后,迅速出炉并垂直投入循环淬火池中,淬火介质温度不高于50℃。结果占总量的3%~5%的钢管出现一端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处理专业在哈尔滨轴承厂开门办学过程中,组成了三结合班子,开展了水基淬火剂的研究。选用大连同德化工厂生产的聚丙烯酰胺高分子化合物配制成的水基淬火剂,应用于轴承套圈的淬火,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正在进行生产性试验。其配方(重量比)为:聚丙烯酰胺(增粘剂):0.6~1.2%;亚硝酸钠(增速剂、防锈剂):1~5%;苯甲酸钠(防腐剂):0.2%;其余为水。聚丙烯酰胺溶于水后能迅速地增加水的粘度。当炽热的工件淬入  相似文献   

12.
超音频淬火     
超音频是频率介于高频和中频之间的一种电感应淬火设备。它具有淬火层深(约2 mm),变形小,零件刚性强度和耐磨性高等特点。国外已逐步将高频淬火改为超音频淬火,我国也正在推广使用。我厂利用超音濒对滑台导轨进行淬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导轨材料为铸铁(HT25-47),组织中细片状珠光体约占93~98%,其余为片状石墨与磷共晶。设备功率为100kw,频率为30~40kHz。我们利用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深冷淬火+退火对FeMnSiCrNi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深冷淬火+退火处理能细化组织,有效地改善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在-50℃左右深冷淬火+450℃退火10min后形状记忆效应最佳,当变形量为5%时,提高最为显著.形状恢复率可提高35%左右,比水冷淬火+退火高15%左右。深冷后在400~600℃退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我厂将兄弟单位应用于高频淬火的二硝水溶液淬火剂应用于渗碳件的淬火和箱式炉加热后的淬火件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淬火液的配制简单,将30%硝酸钠(重量比,工业纯、下同)、20%亚硝酸钠和50%的水放于淬火槽内混合、搅拌、静置24小时后即可使用。配制后的溶液中有较多的未溶盐,比重1.44~1.46克/厘米~3,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新型高速钢     
最近,莫斯科机床工具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钨高速钢——11M5φ。这种钢的成分为:C1.03~1.10%,Mo5.2~5.7%;Cr3.8~4.2%;V1.3~1.7%;Si0.3~0.6%;Ce(铈)0.3%。据报道,该钢的各种性能都优于P6M5型高速钢。例如,该钢碳化物溶解温度较低(约1160℃),淬火温度范围(1140~1180℃)比P6M5的宽2倍。在淬火温度范围内,奥氏体晶粒度保持在10~12级。此外,该钢还具有  相似文献   

16.
我厂生产的红旗80推土机支重轮压板(见图)材料为16Mn,原图纸要求进行渗碳,深度1.2~1.5毫米,表面硬度HRC40~45,原工艺为930℃渗碳、820℃淬油、430℃回火,工序长、工艺复杂。1979年改为低碳马氏体淬火,其工艺为:900℃加热,加热系数为0.3分/毫米,淬火介质为≤30℃的10%NaCl水溶液,淬火后硬度在HRC40~44之间(其中41~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一些工厂里,高碳钢的淬火是在热介质中进行的。这种淬火介质是具有低熔点的硝盐的混合物。(?)7和(?)8铜制成的锻模,以及厚度30~50毫米的中等尺寸的渗碳零件都在这种介质中淬火。淬火槽的成分是:7%硝酸钠,53%硝酸钾和40%亚硝酸钠,另加5%水。这种混合物在110℃熔化。盐槽用管状或螺旋形的电热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拖拉机齿轮渗碳浓度与表面硬度、金相组织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提出20CrMnTi齿轮预冷直接淬火表层最佳含碳量应为0.7%~0.8%,而不是热处理教材中认为渗碳件表层最佳含碳量为0.85%~1.05%。  相似文献   

19.
我厂在生产132汽车大梁成型模时,用淹水淬火法解决了大型模具淬火难的问题。这种方法很简单,把模具(T8)整个淹在水中,需淬火部位距离水面2~3mm,用焊枪火焰冲开水面,加热模具至桔红色,然后移位,利用淹没的水对加热模具进行淬火。这种淬火法,可利用现有场地和设备,方法简单,省时省工,淬火深度为2~3mm,硬度可达HRC50~55,满足-  相似文献   

20.
在ABAQUS软件中模拟了2A12铝合金的淬火过程,进行了实际板材淬火和钻孔法应力测量试验,仿真所得板材表面应力值与实际测量结果误差约为10.1%~16.5%,且都具有对称分布的特点,说明通过淬火仿真获得的板材内应力分布与实际淬火相吻合.基于仿真的应力分布进行加工仿真,研究了单框零件相对板厚位置对加工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由板材加工框形零件的加工变形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