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大型灌区建设及改造的重要内容。为支撑运河灌区建设成为大型灌区,以故城县运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运河灌区灌溉制度,最后结合定额法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法,分析计算了运河灌区需水量和可供水量。研究结果表明,运河灌区水源充足,完全满足建设大型灌区水资源要求。可为今后灌区建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国家对国有大中型灌区的投入相对增加,对部分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对一些老灌区进行了改造,笔者积多年灌区工作的经验,对灌区改造的规划设计进行一点探讨,与灌区水利工作者进行商榷。 灌区包括渠灌区、井灌区,渠灌区依据水源地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库灌区和河道灌区;依据取水方式不同可分为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本文所讲的灌区是指渠灌区中的自流灌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借鉴现代企业核心能力理念,阐明了灌区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对灌区工程配套建设及现代化调控能力、市场化运转及协调能力、机制创新及规范化运作能力和以人为本的灌区服务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皂河灌区实践探讨了灌区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途径,科学评价了灌区能力建设的效果。对促进大型灌区科学、高效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提高大型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介绍了2006年以来湖南省大型灌区全面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良好效果。通过灌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促进了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改变了灌区的精神面貌,实现了灌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山东省德州市潘庄灌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管理需求,提出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阐述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功能,并对灌区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价,为类似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灌区提高用水效率和保护水资源角度,论述了灌区供水监测系统在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桦川县新河宫灌区实际阐述了灌水监测系统在灌区的布设以及在灌区管理科学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河南省鸭河口灌区坚持“六化”发展理念,建管并重,多措并举,着力打造现代灌区。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提高了骨干工程的安全输水能力。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科技创新基础上。改善了灌区管理手段。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当前.整个灌区管理规范有序,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灌区综合效益显著,灌区上下呈现出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央提出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明确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为大中型灌区建设发展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灌区信息化建设是灌区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驷马山灌区开展了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了较系统、全面的灌区骨干泵站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灌区管理效率,降低灌区管理成本,提升了灌区管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渭宾 《陕西水利》2011,(6):163-164
灌区是我国农业的基础,灌区的总体规划决定着灌区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灌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并从灌区的总体布置、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环境评价与经济评价以及灌溉设计标准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灌区总体规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为从事灌区规划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沂北灌区秉持长期持续发展理念,连续多年进行了灌区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灌溉体系。但是传统的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是以灌区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最为主导,忽略了灌排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沂北灌区吸取过往传统灌区建设经验,大力摸索式发展现代化生态灌区并进行自查,使灌区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靖会灌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制约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据灌区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灌区达标、改革灌区管理、提高灌区自动化等加快灌区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晓敏  闫文生 《山西水利》2012,(6):21+27-21,27
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晋祠灌区作为一个古老的灌区,信息化建设远不能适应现代灌区发展的需要。介绍了晋祠灌区概况及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灌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管理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对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流溪河灌区是广东省三宗大型灌区之一,该文对灌区现行运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近几年来灌区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并提出了关于今后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牟县杨桥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灌区在项目建设中,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采取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政府监督制度,为工程顺利有序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随着灌区设施的配套不断完善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着手,实现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使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生态灌区建设过程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灌区建设需要从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谋划。赵口灌区二期工程通过工程建设落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了地下水生态环境,改变了挤占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用水局面,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通过以生态灌区为核心理念的工程布置方案,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在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减小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的管理措施中,通过智慧管理和科学研发管理,夯实了生态灌区的长期发展基础。对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生态灌区建设路径进行梳理,以期为更多的生态灌区建设提供有效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灌区通过30年的扩(改)建工程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灌区节水效益显著,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都江堰灌区节水改造取得效益和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下一步灌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加大灌区工程硬件建设、建立灌区维修养护投入机制、加强灌区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加强灌区灌溉试验站建设和建立水生态循环处理系统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灌区,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灌区防御的最主要灾害,为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旱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损失,各灌区都结合灌区的抗旱能力,制订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抗旱应急预案。文章通过对昭平台灌区34年的灌溉情况和水库蓄水情况统计分析,划分了昭平台灌区抗旱应急等级,提出了水库灌区抗旱应急等级由灌区干旱程度和水库工程缺水程度综合确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白沙灌区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云 《人民长江》2010,41(2):104-105
河南省白沙灌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近年来,开展了灌区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白沙灌区管理信息系统融合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实现了对灌区的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空间信息、相关报表的查询和分析,做到了地理信息与数据库信息的关联查询。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已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新疆农八师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灌区的灌溉系统、农作物种类及灌溉制度,建立了以灌区地下水抽水总量最小为主要目标,以灌区农业经济总效益最大为次要目标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并采用目标规划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在不同保证率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及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果表明:灌区供需水高峰期不一致和灌溉系统的蓄水、输配水能力不足是产生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应适当调整灌区农业种植结构,改造灌区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海伦市五个灌区基本情况,提出了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改革的依据和条件。通过对灌区现行水价与实际成本的比较,论述了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