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分析了两种国产SiC晶须的表面杂质元素和形貌,得知晶须A表面光滑,其中有少量晶须是弯曲状,晶须B比较平直,表面粗糙.晶须A中包含有许多堆垛层错(Stackingfaults),人字状花纹缺陷(Chevrondefects)和锯齿状缺陷,而晶须B中仅观察到有堆垛层错.测试了这两种晶须增韧的氧化铝陶瓷刀具材料的性能,并探讨了晶须增韧氧化铝陶瓷刀具材料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Al2O3/SiCw陶瓷刀具材料中晶须配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获取最佳晶须配比的原则,导出了晶须含量与界面最大剪应力和基体最大正应力的关系,分析了晶须含量对刀具抗破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晶须的含量最大不能超过43%,含量为20 ̄30%时增强补韧效果最强;随晶须含量的增加,该刀具材料的抗破损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对Al_2O_3/SiC_w陶瓷刀具材料中晶须配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获取最佳晶须配比的原则,导出了晶须含量与界面最大剪应力和基体最大正应力的关系,分析了晶须含量对刀具抗破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晶须的含量最大不能超过43%,舍量为20~30%时增强补韧效果最强;随晶须含量的增加,该刀具材料的抗破损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陶瓷刀具材料-SiC晶须增韧和SiC颗粒弥散增韧Al2O3陶瓷刀具JX-2-I,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同A(Al2O3),AP(Al2O3/SiCp)和AW(Al2O3/SiCw)等材料相比较表明,在JX-2-I材料中具有明显的增韧叠加效应,详细研究了晶须增韧和颗粒弥散增韧的协同作用,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陶瓷刀具材料——SiC晶须(SiCw)增韧和SiC颗粒(SiCp)弥散增韧Al2O3陶瓷刀具JX-2-I,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同A(Al2O3),AP(Al2O3/SiCp)和AW(Al2O3/SiCw)等材料相比较表明,在JX-2-I材料中具有明显的增韧叠加效应,详细研究了晶须增韧和颗粒弥散增韧的协同作用,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SiC晶须增韧Al2O2陶瓷刀具材料由于SiC晶须与Al2O2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在烧结冷却后将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本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外力作用和热胀先配所产生的应力在晶须与基体中的分布,并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外力作用和热胀失配所产生的应力及其分布.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SiC晶须增韧陶瓷刀具材料的研制、物理机械性能及微观结构的特点。切削实验表明,这种刀具切削奥氏体不锈钢时性能优越,其磨损形态有独特的特点。对晶须增韧效果作了有限元应力分析,证明在不同的晶须排布方向上其增韧效果有差异,同时也影响刀具的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8.
SiC晶须增韧Al2O3陶瓷刀具材料由于SiC晶须与Al2O3基体的热膨胀系统不一致,在烧结冷却后将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本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外力作用和热胀失配所产生的应力在晶须与基体中的残余应力。本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外力作用和热胀失配所产生的应力在晶须与基体中的分布,并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外力作用和热胀失配所产生的应力及其分布。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辐照对纯铜材料的影响,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多晶纯铜进行表面辐照处理,详细考察了辐照前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状态和腐蚀性能。海水腐蚀极化曲线及电极化阻抗谱实验结果表明:十次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纯铜的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HCPEB辐照在材料表层诱发了大量的过饱和空位缺陷,空位缺陷的凝聚可形成空位型位错圈和堆垛层错四面体(SFT)等空位簇缺陷。空位簇缺陷有助于形成厚而致密的表面钝化膜,钝化膜具有阻挡腐蚀性阴离子的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铝基陶瓷材料增韧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瓷的韧性是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脆性极大地限制了该项材料的推广应用.为了减小Al2O3基陶瓷材料的脆性,除了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外,人们研究了许多增韧的手段:氧化锆相变增韧;纳米技术增韧;晶须和纤维增韧;颗粒弥散增韧;复合增韧;表面改性增韧等,详细探讨了近年来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增韧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95氧化铝陶瓷材料的性能,以及车削95氧化铝陶瓷材料时刀具应具有的切削特性;通过几种常见刀具材料的性能比较,推荐用立方氮化硼刀具来加工95氧化铝陶瓷,并给出了刀具的实际角度参数和加工时的切削参数。  相似文献   

12.
单斜钡长石作为晶种对BAS玻璃陶瓷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D分析了单斜钡长石晶种对六方钡长石向单斜钡长石转变的影响,并根据JMA方程讨论了相变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BAS凝胶玻璃中加入单斜钡长石作为晶种,可以在晶化过程中促进六方相向单斜相转变,获得主晶相为单斜钡长石的BAS玻璃陶瓷.当晶化温度大于1200℃,晶种加入量大于5wt%时,能明显提高相变速率.晶种促进相变是晶种在其周围的六方钡长石晶粒表面诱发生成单斜相晶核并长大的过程.在SiC晶须增强BAS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中,由于SiC晶须减少了晶种与六方相晶粒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减弱了晶种促进相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工程陶瓷引弧微爆炸加工的工作原理,建立了高速摄像试验系统对微爆炸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过程、外观形态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微爆炸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原理.对氮化硅陶瓷和氧化铝陶瓷冲击蚀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高速摄像观测,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冲击蚀坑的截面形貌,得到了陶瓷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火花放电和稳定等离子体射流2个阶段,等离子体射流的直径随着电流值的增大而增大,冲击蚀坑直径随着加工时间逐渐扩展.氮化硅陶瓷加工时升华分解,蚀坑表面覆盖一层结构疏松的变质组织,在亚表面上有横向裂纹形成;氧化铝陶瓷加工时直接熔化,表面变质层成分为非晶体玻璃相.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IN陶瓷及SiCw-AIN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结构.在AIN中加入20%SiC晶须后,其弯曲强度增加了77%,断裂韧性增加了64%.用SEM和TEM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表明,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是晶须拔出,裂纹偏转的综合作用,而增强的原因在于SiCw-AIN界面结合适宜,使荷载有效地从基体转移到晶须.  相似文献   

15.
对热机械处理后的Cu-25.66Zn-4.02Al(wt%)合金中α1贝氏体进行电镜观察,发现:α1贝氏体在位错割阶和缠结处形核并以择优取向生长;在长大的过程中,α1沿〈111〉β方向快速伸长并出现相互交割现象;接着沿堆垛层错的扩展方向增厚。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铝基陶瓷材料增韧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瓷的韧性是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 ,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脆性极大地限制了该项材料的推广应用 .为了减小Al2 O3 基陶瓷材料的脆性 ,除了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外 ,人们研究了许多增韧的手段 :氧化锆相变增韧 ;纳米技术增韧 ;晶须和纤维增韧 ;颗粒弥散增韧 ;复合增韧 ;表面改性增韧等 ,详细探讨了近年来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增韧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17.
特殊添加剂复相陶瓷刀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成功一种含特殊添加剂的Al2O3系新型复相陶瓷刀具材料。探讨了该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力学性能,并对其断裂特性和抗破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端铣淬硬钢时,其抗破损性能明显优于相应不含特殊添加剂的Al2O3-TiC的陶瓷刀具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液相接触反应生成TiB2颗粒机制时,发现反应块表面存在一些TiAl3^8昌须。本文用SEM分析了反应温度对TiAl3晶须形貌的影响,讨论了TiAl3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Al3晶须的长径比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少;TiAl3的晶须的生长机理为VLS机制,但在晶须生长过程中触媒液滴里的Ti参与了反应,这与一般的晶须生长VLS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的BAS玻璃陶瓷被美国的NASA(国家宇航局)Lewis研究中心认为是21世纪先进高温发动机结构材料的候选材料,是目前发达国家正在致力研究的陶瓷复合材料基体材料之一.结合笔者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BAS玻璃陶瓷的晶体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阐述高温溶化法制备BAS玻璃的缺点及低温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制各BAS玻璃的优点和可行性.提出在开展BAS玻璃陶瓷研究方面,我国和先进国家差距并不大,有可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奥-贝可锻铸铁(AMI)高强韧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测定了四种刀具材料的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刀具耐用度、刀具磨损形式以及对切屑形态进行分类,得出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它们的影响规律;观察并分析了切削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