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道山 《规划师》2011,27(7):104-107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一座很有文化研究价值的古城。商丘古城(即明归德府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年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明嘉靖三十七年  相似文献   

2.
陈云书 《中州建设》2004,(6):F002-F002
商丘古城又名归德府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五年间。此城接八卦修建,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城内93条街道成棋盘格局,厕所呈梅花形布局.四门均有外楼门外皆有桥。环内城一周有宽广美丽的护城河,长达40余里,宽1里多,古城风貌现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缺少历史遗迹的城市,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凡名城,无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哪怕是历史的沧桑使其往昔的繁华和鼎盛一点点消磨殆尽,抑或是岁月的巨手早已让其只剩下荒台废基,可我们总还能在这如烟往事中寻到前人留存的身影和屐痕,说不定还能从这些残垣断壁、残砖破瓦里觅来遥远年代的一些鲜活故事。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古城复兴在理念、体系及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古城复兴存在七个方面矛盾的问题根源,总结了古城复兴的内涵及定义,提出了古城复兴的核心在于“古城文化传承、功能构成和风貌营造”三者之间的时空耦合,构建了古城复兴时空耦合理论模型,明晰了古城复兴的定义,并提出古城复兴规划的路径及三个层面、十五个方面的全域古城复兴体系,进而,文章探讨了西安古城宏观文化格局引导规划。  相似文献   

6.
7.
张涵 《南方建筑》2014,(2):88-95
本文从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的学术视角研究了明清商丘古城的防洪御灾体系。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历代水患的梳理,探讨其在防洪御灾上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选址、城墙外形、修筑圆形护城堤、巧筑排水涵洞、筑瓮城等方面。认为商丘古城是中国古城防洪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汾城镇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安生  方尉元  刘崎 《山西建筑》2006,32(15):20-21
列举汾城镇古城特色,详细地阐述了汾城镇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古城“三区一街一环”的发展格局进行了介绍,以促进古城的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9.
商丘古城:阴阳五行八卦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得天独厚,自古就有"豫东门户"、"中原锁钥"之称。史书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四千多年的历史,为古城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馆藏文物一万多件。  相似文献   

10.
商丘归德府古城城门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彤梅 《山西建筑》2007,33(6):63-65
结合商丘归德府古城概况,对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南城门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布局、装饰及构造特点,并阐述了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明代城门特色。  相似文献   

11.
黎量 《南方建筑》2005,(2):102-104
建筑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具有相通之处,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浓缩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文章通过对部分与建筑相关的古诗词的分析来探讨其中所体现的建筑意境,并理解艺术相通的特点,以此为出发点扩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解读中国古代文人园林出发,从文字对空间意境体验的作用引申开去,联系屈米的"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工具来分析传统园林中的诗意与意境的建构。提出"读"文字是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结构——"意境"的独特线索。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在强调地域性的全球背景之下,该如何重新诠释、延续中国传统空间的诗意或探索建筑空间意境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王维辋川别业营造背景考察,以宋郭忠恕《辋川图》为主要图像依据,并结合诗文描述,采用沉浸式的体验方法对辋川园居空间景境开展分析。揭示了辋川绘画图像背后所传递出的景境营造理念:1)在大尺度的风景空间景境营造上,辋川中反映了以山体为界域的空间序列营造,通过园居的风景感知产生了对于空间的情感体验;2)在小尺度的园居场所景境营造上,与友人社交、抚琴和奉佛是辋川图像中反映的主要园居活动,并且不同的园居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景境营造不同,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表达。辋川园居包含了诗情、画意、园境三位一体的景境营造语意对后世文人园林绘画和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福兴 《中国园林》2004,20(6):43-44
认真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意境的概念,并从中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听觉、味觉及时令气候变化;空间特殊经营手法;比拟和联想;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方面论述园林意境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公元7世纪,拉萨因佛教传播而诞生于吉藏高原,在随后的近14个世纪中,她的生长、发展饱受佛教的影响,形成了以大昭寺为核心的宗教聚落。在这个宗教聚落空间中,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十分独特,呈现出一种“蛛网状”结构。作者通过分析拉萨的城市发展进程,详细探究了拉萨老城区路网结构的成因与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规划概念语言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小群 《华中建筑》2004,22(4):81-82
通过对城市规划概念语言的梳理,剖析现今城市规划概念语言在实践中产生若干问题的历史根源、时代背景与理论姿态;从而阐释规范城市规划概念语言对学科发展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晓祥 《山西建筑》2012,(31):26-28
按照“织补城市肌理,再现历史空间”的设计理念,在体现肥城本地地方特色和春秋文化底蕴的同时,注入旅游景区的规划理念,使古城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完美结合,再现昔日古城的沧桑、古朴与庄重,突出了具有认同感和北方民居神韵的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旨在为相关旅游地产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意境的时空变化,以及意境的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分析古典园林之内涵,达到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在盛乐古城博物馆的创作过程中,试图探索一种在发展的前提下,既保护文化遗产,又适合当地的经济、文化、气候特点的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杰灵 《华中建筑》2009,27(1):11-12
该文简要介绍了“山水城市”的定义及其袁述公式,并在阐述中山市具备创建“山水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山在创建“山水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不足提出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城和创立本土艺术品牌,构建艺术城市的两点设想,为中山建设“山水城市”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