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72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72例脑出血患者经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后,治愈者共50例;病情好转者共20例;死亡者2例。治愈及好转率为97.2%。所有存活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手段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80例,分别行微创手术和保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非手术组的临床效果总体上不如手术组,相关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及时、准确对病情进行评价,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梁萍 《化工之友》2008,27(8):79-7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心理,饮食调节,保持血压稳定,保持肢体,皮肤引流通畅,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大小使通畅,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 60例中基本痊愈51例,占84.1%.好转3例,占5%.出现肢体瘫痪1例,占1.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3例,占5%出院后追踪结果1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术后肺内感染),死亡2例,占3.3%(治愈好转率为84.2%,病情恶化及死亡率占15.8%).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赵巨民 《化工之友》2007,26(24):24-24
为了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特点和预防措施,本文对44例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治愈23例,好转9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7例,死亡5例,术后高热11例,手术切口迟缓愈合9例。结果显示,部分老年脑出血患者出血量虽在60ml以上,术前脑疝形成、术后苏醒时间推迟、切合愈合时间延长,均与血管硬化器官细胞老化、自身调节机制差、机体蛋白质含量下降有关。规律服药稳定血压,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保持情绪稳定,不因自我感觉良好中断治疗是预防脑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麻醉下行小骨窗开颅微创术清除血肿。结果恢复良好17例;加重2例;死亡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对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和ADL分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安全且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2年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31例术后24h神志、瞳孔恢复正常,留院3~35d观察;5例死亡,其中发生脑疝死亡3例,继发并发症死亡2例;2例意识、瞳孔未发生改变,呈植物人状态。结论加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方法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结果软通道微创术治疗后,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在神经专科病房开展此项手术,术前、术后由神经专科医生、护士全程管理,有利于患者的急救、系统性治疗与康复,在基层医院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类型、方法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行骨瓣开颅术46例,小骨窗开颅术48例,微创穿刺治疗42例。术后死亡37例(27.2%),存活99例(72.8%),恢复差类占42.6%,良好类占57.4%。结论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应及时早期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早期微创穿刺清除血肿可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拜心同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6例,其中手术治疗198例,出血后使用拜心同30~60mg/d控制血压。结果显效187例,有效4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89.5%。结论钙离子拮抗剂(CCB)拜心同可安全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非常重要,笔者在回顾了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后,对护理以后能够达到的结果比较满意,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痊愈67例,部分恢复15例,死亡8例。所以笔者认为做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人死亡率,并将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28例复杂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辅导并重点观察患者术后出血、泌尿系损伤、肠道损伤、人工气腹并发症。结果224例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术后大出血、泌尿系损伤、肠道损伤、人工气腹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48例经早期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例。其余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其生存质量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6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20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走(ADLⅢ级)18例;卧床、有意识(ADLⅣ级)2例。结论选择性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发病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本组共68例,均采取硬通道微创技术,其中10例结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为13.2%。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其中31例恢复良好,15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死亡2例。结论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有望成为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抢救的主要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完全恢复正常生活30例,有部分残疾28例,生活不能自理13例,死亡7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观察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的同类患者45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促进患者早期意识清醒、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120例脑出血量在40~110mL的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术的护理。结果引流效果满意无颅内感染或低颅压综合征发生。结论护士掌握正确的引流方法和要求,做好基础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引流位置,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真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无菌,为提高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科86例宫颈癌患者,通过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肠道准备及阴道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以及膀胱功能的训练。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手术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月期间的2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效果好。术后两例出现排尿困难,无其他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结论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防术后并发症宣教;做好充分的阴道、肠道准备及其他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症,腹部体症、排便排尿情况等,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