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等效的偶极子模型模拟集成电路(Ic)的电磁辐射情况。由于Ic的高度通常远远小于其长度和宽度,所以只需要三个偶极矩就足以模拟Ic的电磁发射特性。偶极矩模型可以通过三次TEM小室测量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2.
核电荷半径的均方值变化Δ、核自旋I、磁偶极矩和电四偶极矩Q等对核物理十分重要的参量,均可以从原子谱线的同位素位移和谱线的精细结构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基于单层金属手性谐振器的超表面在垂直入射条件下很难激发较大的手性光学响应,难以形成与电偶极矩不正交的面内磁偶极矩分量。光场在介质超原子中激发的位移电流可能引发面内磁矩,进而实现高效的手性光学响应。基于无损的全硅超表面在太赫兹波段实现了巨大的手性响应。手性硅柱中的泄露波导模式同时激发了面内电偶和磁偶极矩,从而引发了自旋选择的后向电磁辐射,进而实现了太赫兹波的手性光学响应。利用线栅偏振片搭建了偏振相关的时域光谱测试系统,测得透射光谱中的圆二色性峰值达0.2。这种制备简单的全硅超表面为太赫兹手性超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应用于太赫兹偏振成像、光谱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实验室的微机数据采集与测量系统,以及用该系统开设“电参数测量实验课程,使电磁测量这门课的内容得到充实,实验手段更新换代,满足了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5.
GTEM室与开阔场的辐射测量之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详细推导了用电、磁偶极矩展开表示的电小尺寸辐射体在 GTEM室的辐射功率与开阔场中辐射场之间的理论关系,修正了 Lee理论中相应公式,并将理论结果与标准单极子辐射源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符合的很好。这说明 GTEM室和开阔场辐射测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电小尺寸的辐射体,GTEM室不仅可以用于 EMS测试,也可用于做 EMI测试。  相似文献   

6.
RFI Estimation for Multiple Noise Sources Due to Modulation at a Digital Mic Using Diople Moment Based Reciprocity 摘要: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非理想接地结构会对附近天线产生严重的射频干扰.当辐射源的电尺寸很小时,可以将其建模为一组等效偶极矩.然后,可以基于偶极矩的互易定理估计噪声耦合水平.本文基于偶极矩互易性,提出了一种识别手机多个辐射源的方法.多个等效偶极矩与物理结构一一对应.互易性计算最终可以提供每个噪声源的噪声贡献权重.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耐压、绝缘电阻以及泄漏电滚是电器设备安全检测必须考察的三个项目,其中l奠泄漏电流的测试最为复杂。本文基于笔者对泄漏电流的理解,将泄漏电流的测试方法通过鑫错的测试系统进行扼要的说明。虽然不同产品泄漏电流的测试鎏求耨限值不同,但其溯试原理和目的一致,因此本文着重对泄漏电流的成因及测试方法遴行探讨而不对标撼的细节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介质体电磁散射分析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偶极矩法的快速矩阵生成技术。该方法以矩量法和RWG基函数为基础,将源点处的电(磁)流等效为电(磁)偶极子,因而阻抗矩阵元素可以认为是源点电(磁)偶极子所产生的近区场与场点电流基函数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等效偶极矩法避免了格林函数二重积分,使得阻抗矩阵元素的生成速度明显提高。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今日电子》2005,(8):106-106
1860型数字兆欧计可在LCD显示屏上以数字和模拟方式显示测量结果,可通过RS-232接口远程编程,提供50~1000VDC范围内的5个测试电压,用于测量电阻系数、泄漏和绝缘电阻,测量功率范围为250kW~20TW。可选的测试夹具可用来测量样品材料的表面电阻系数,还包括校准证书和测试导线。  相似文献   

10.
除了作增益、损耗、相移和反射系数测试以外,这新的设备还可直接测量等效电长度、群延时和偏离线性相移偏差。  相似文献   

11.
微型计算机电磁辐射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型计算机存在电磁辐射,其辐射牧场生可用偶极子发射来描述。将微型计算机置于非对称型TEM室中,其电磁泄漏能量将耦合到传输室端口,用频谱分析仪测出端口电压的频谱,并推算出躲开计算机电磁辐射场强频谱图,经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微型计算机的电磁泄漏特性及泄漏途径,并讨论了减弱微机机电磁泄漏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白明  欧乃铭  苗俊刚 《电子学报》2015,43(6):1224-1230
针对微波设备表面电磁泄漏位置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其表面等效辐射源形式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测试方案.其中,综合孔径被动辐射计成像的方法适用于表面等效辐射源为非相干源的情况;数字透镜相移成像的方法适用于表面等效辐射源为相干源的情况;物理透镜成像的方法适用于表面等效辐射源为非相干源、相干源和部分相干源的全部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吉赫兹横电磁波传输(GTEM)小室进行被动式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标签Delta Radar Cross Section (RCS)测试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RFID标签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及其散射特性,推导出GTEM小室中和自由空间中UHF RFID标签Delta RCS测试的等效性。并通过GTEM小室和全电波暗室的对比实验,验证了使用GTEM小室进行UHF RFID标签Delta RCS测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等效偶极矩法,该文利用快速偶极子法用于快速计算金属介质混合目标的电磁散射。通过分组技术和简单的泰勒级数展开,将远场组之间的矩阵向量积自然地转化为聚集-转移-发散的形式,实现了矩阵向量积的快速计算。另一方面,由于远场组之间的互阻抗元素不用存储,大大降低了内存消耗。在仿真分析中,为了进一步快速计算近场组中的互阻抗元素,还采用了等效偶极矩法。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令人满意的数值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并行传输线间感性和容性耦合计算问题,该文提出并行传输线等效场-线耦合亚网格时域有限差分(FDTD)数值模型,模型更适合非均匀介质等复杂情形的耦合串扰求解,且具有更为简洁的数值计算形式。利用该等效场-线耦合数值模型,对并行传输线间共模电磁信息泄漏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验测试,时域模拟和频域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刻画并行传输线共模电磁信息泄漏发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如何判断湿度传感器的性能,这对一般用户来讲,仍是一件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湿度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还停留在手工测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利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等效形式,阐述了使用复数电压法测量对湿度传感器的测量过程,建立了复数电压法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性能测试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里德堡(Rydberg)原子具有极大的极化率和电偶极矩,并对外电场十分敏感,因此可利用Rydberg原子的量子干涉效应实现微波和太赫兹场的高精确度、自校准测量,基于Rydberg原子对太赫兹波频率上转换效应可实现太赫兹波段的实时成像。本文回顾了利用Rydberg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和Autler-Townes分裂现象实现对微波和太赫兹场的高精确度探测的研究进展,以及Rydberg原子在快速太赫兹成像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秦超  张旭  袁盼  金伟其  李力  王霞 《红外技术》2020,42(12):1134-1140
目前针对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相关评价技术还不够成熟,相应评价指标的测试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而常规热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难以直接用于评价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对泄漏气体的探测能力,本文结合泄漏气体特性及各测试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测量多类性能指标的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测试评价系统,并以乙烯和甲烷气体为检测目标在实验室环境中分别对NECL、MRGC和MDGC三种评价指标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了测试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大型、微小型两类特殊屏蔽体的屏蔽效能难以测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比例模型的屏蔽效能等效测试方法,推导了原模型和比例模型各参数的约束关系,建立了两个模型屏蔽效能的转换关系。大型、微小型屏蔽体的屏蔽效能可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测量比例模型后转换得到。两个典型屏蔽体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原模型、比例模型屏蔽效能的最大偏差小于1 dB,原模型在频率f处的屏蔽效能等于比例模型在频率f/n处的屏蔽效能(n为比例因子),基于比例模型的等效测试方法是正确有效的。该方法可以降低大型屏蔽体屏蔽效能测试成本,有效缓解微小型屏蔽体空间狭小引起的屏蔽效能测试困难,为两类屏蔽体屏蔽效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三综合全负荷试验系统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雷达等受试设备在高温、高湿和强震动环境下的性能,同时还可以发现受试设备的暂时性失效。但是,因为泄漏的电磁波在金属制成的三综合试验箱中会形成多次反射而加强,其能量足以影响雷达等受试设备的性能,甚至损坏受试设备;同时泄漏的电磁波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吸波材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电磁场分析软件(FEKO)来计算三综合全负荷试验箱中的行波管附近的场强,然后再采用填充吸波材料的方法来减小试验箱中的场强;同时用FEKO计算在不同部位填充吸波材料后的场强,从而得到最佳的填充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