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正逐渐的消失在城市中,引发了人们保护工业遗产的潮流,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理念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就对通过重点分析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优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模式,为我国城市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延续区域历史文脉和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入分析其建设现状,并对其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进行思考,应用工业遗产设计与再利用思维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旧工业建筑遗产被闲置、废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从创意产业园的需求入手,对城市地区的旧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创意产业园的导向出发,着重分析了旧工业建筑的遗产保护和再生设计,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助力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见证物,凝聚着市民对过往时光的回忆。结合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建筑遗产特别的利用模式是建筑遗产再利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建筑遗产与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有利于城市建筑遗产的集中保护和管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通过对罍街文创小镇规划的剖析,探讨建筑遗产再利用背景下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与规划方法等问题,并提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诠释了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园区基本概念和特征,概括分析了创意产业园与工业遗产空间耦合的原因。基于对上海市工业遗产信息数据的调研,构建了"上海市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并从中选出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的典型案例样本,建立了"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上海创意产业园名录"在此基础上,应用ARC-CIS分析研究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基于尺度层级结构的3种创意产业园区类型,提出4种创意产业园区主导模式最后,探讨了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济南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建筑规模和品质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济南也是我国首批创建创意产业园的城市之一,伴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相当一部分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以济南啤酒集团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为例,从设计背景、设计理念、改造方案等方面进行阐释,为以更新保护再生利用为主的建筑改造,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信义会馆——从工业遗产到创意产业园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盖宇  张国俊 《华中建筑》2010,28(11):64-66
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模式中,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模式以其灵活实用的特点,在很多城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近几年,各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广州的信义会馆采用了开发商主导的模式,注重商业运作,避免了早期创意产业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对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城市中废弃的工业厂房被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加以保护与再利用。在对杭州市现有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杭州该类产业园普遍存在开放程度不高、大量空间闲置浪费和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并提出结合共享思维模式,从空间共享、时间共享、情感共享三个层面重塑该类产业园区户外景观,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居民生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具有重要历史、美学和建筑价值的工业遗产正急速从城市中消失.T.I.T服装创意产业园是广州工业遗产再利用及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典型案例.本研究透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了解该园区发展历程、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工业建筑规模和品质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上海也是我国首批创建创意产业园的城市之一,伴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相当一部分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在对创意产业园简要发展回顾和空间形态理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的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调研,统计分析,总结出其在空间要素、空间结构、空间秩序等方面的特征,以期为今后同类创意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片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中城市设计方法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城市设计在片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相关的工程实例,从解决新旧关系、功能、空间等矛盾出发,对原有场地、空间进行保留、拆除和新建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有生命的场所,来探讨片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的策略,并阐述了片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武昌沿江地区实施性规划开展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子项研究。以现状调研为基础,确定了武昌沿江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与利用的总体思路,以保护为前提、以文化为指引,通过功能置换、景观重塑,及以传承工业记忆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板块建设,以实现地区整体复兴。重点介绍了四美塘特色文化板块的景观意向设计与若干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实践,并引发对当前工业遗产再生实践和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首钢在2010年搬迁至曹妃甸后,其工业遗产—老厂区的规划再利用问题提上日程。如何保证在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规划改造成为绿色建筑,发展工业遗产博物馆、促进旅游、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等,并与北京市的整体发展形势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唐恬 《山西建筑》2014,(27):24-26
从整体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将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设计策略,并对其交通系统、景观设计、功能空间、外形构建的手法进行了阐述,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具有120年历史的重庆钢铁厂的命脉得以延承,在原重庆钢铁厂型钢厂旧址兴建了重庆工业博物馆。为解决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与新建创意产业园区及商业配套间的矛盾以及传统工业区单一空间与新建城市复杂功能的矛盾,通过最大化保留原工业遗存,创造标志性的、鲜明的城市景观,将旧工业园区与新城区整合成完整的多元复合的城市文化和工业博览区。它既保留了工业时代遗留的城市记忆,又使得原工业建筑与城市发展和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开发、改建,完成角色的转变,使整个区片重新获得了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正逐步成为热点,产业园区工业文化旅游发展更加强调工业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注重工业旅游景点的文化植入,致力于旅游设施和环境的提升,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商丘城市东南部产业园区具有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的诸多诉求,在园区空间规划过程中从产业选择、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景观风貌和设施配套等方面构建与工业文化旅游定位、景点规划、线路设计、环境营造和服务水平相协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给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通过介绍工业遗产数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探讨其优越性,并结合优秀的工业遗产改造实例,最终总结出基于数字技术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毅杉  夏健 《工业建筑》2008,38(4):27-31
城市工业遗产是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多元角度的研究,目前我国从城市整体角度研究,特别是从整合城市空间角度研究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相对比较匮乏。从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角度对其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讨,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整体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英国谢菲尔德市作为较早经历城市衰退和城市更新的城市,通过充分发掘工业遗产的无形与有形价值,把它当作提升城市文化的基本理念,进而推动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从该城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的手段和特色入手,促进可适性的旧空间再利用的融合方式,塑造文化生态型的工业文化景观的形象,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方向,推行多层次的政府管理机构的政策行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此模式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