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概念设计”就是按照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破坏过程,运用抗震设计原则,全面合理解决抗震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抗震“概念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以来,随着对地震经验的不断总结,抗震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总结出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说,“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由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结构计算模型的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使“计算设计”很难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性能的决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保珍 《山西建筑》2004,30(6):21-22
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研究,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承受水平作用时,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地震过程中,当地面运动加剧时,结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塑性。并通过塑性变形耗散能量,这对于抵御地震作用是极有利的。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除了必须按结构设计原理和有关规范进行“计算设计”外,还必须有符合实际的“概念设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更能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的“概念设计“,意指设法适当地增强框架的塑性,提高框  相似文献   

5.
赵艳玲 《山西建筑》2006,32(8):71-72
针对地震的特点。阐述了结构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对结构进行概念设计的原则。在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分析时,融入了新的抗震设计理念,为工程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提供了一些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抗震中“概念设计”的探讨,说明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如何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如何以“概念设计”来补充“计算设计”,而使得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总结大地震灾害经验中发现.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说,“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1990年1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抗震规范)中列出了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守的规定.来保证“概念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现。概念设计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高结构抗震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展开 《山西建筑》2009,35(6):69-70
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的,探讨了运用概念设计原理进行抗震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以明确抗震设计思想,恰当地运用抗震设计原则,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的实际情况,从而比较合理地进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
周振兴 《山西建筑》2007,33(27):71-73
就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做一探讨,介绍了概念设计的内涵,对结构概念设计中的协同工作、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和结构整体性能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结构概念设计是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正确的结构概念设计可使结构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毕晓平 《安徽建筑》2003,10(2):80-81
概念设计的根本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地理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结构的总体方案,且能有意识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系与各基本体系之间的力学特性与关系。对建筑抗震设计来说,结构“概念设计”(ConceptualDesign)比结构“计算设计”(NumbericalDesign)更为重要。一个好的概念设计需要建筑和结构专业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1.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框架结构,我国新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虽然对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计算方法及抗震设计要求有一些明确规定,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本文从实际工程设计中框架结构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根本目的出发,运用框架与抗震墙协同工作原理,明确了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体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相关规定,对该结构体系在地震剪力计算方法及地震剪力分布特征、结构抗震设防体系、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最大适用高度、层间位移角等方面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萍 《江苏建材》2011,(3):35-39
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及抗震构造措施,须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50011-2001)。  相似文献   

13.
某超高层建筑主体高度236.6 m,属于超B级高层建筑,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根据该工程特点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有关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最新要求,详述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针对超限的措施、结构优化过程、弹性反应谱分析以及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等内容.通过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结构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朱立刚  程芳 《工业建筑》2006,36(10):86-89,10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自2002年6月颁布以来,各地在对“高规”的应用实施中,大部分都能遵循“高规”的要求,但是对于“高规”中涉及的某些条文,由于缺少具体量化或各地对规范条文理解不同,在应用中也出现各种差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结合当地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相继发布本地的技术措施或规程。通过对国家规范及其宣贯材料、《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补充规定”等,谈谈各地对“高规”部分条文的理解,以供修订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韩小兵 《山西建筑》2011,37(7):33-34
结合GB50011—2010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框架结构工程为例,对填充墙刚度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期指导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若干问题解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2 0 0 2 )理解和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说和讨论 ,主要包括房屋适用高度、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结构平面和竖向规则性、构件抗震等级、剪力墙边缘构件、带转换层结构等56个问题 ,供有关教学、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个人设计实践,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位移的控制和抗结构扭转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刘洋 《四川建材》2010,36(5):14-15,17
本文借鉴"5.12"地震的经验教训,论述了延性的概念及增强结构延性的重要措施。为了合理提高抗震结构的延性性能,应对抗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予以重视,合适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对结构的延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实现抗震设防,达到"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无锡太湖生态博览园建筑创意为12个巨大的"盒子"结构,分5层堆砌而成。竖向构件不连续导致竖向荷载、水平荷载的传递机制非常复杂。重点分析其结构抗震性能,通过分析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性能,说明此类新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概念,以保证关键构件和节点的安全性,对其抗震构造设计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系统比较中美超限高层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介绍了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导实施的“高层建筑推进计划”项目,探讨了该项目的主要成果(PEER-2010)《高层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指南》,并结合算例将其建议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EER-2010与我国规范中分别建议的超限高层建筑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在性能目标划分、地震动选择、荷载输入及对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考虑上均存在差异。PEER-2010对性能目标的划分相对更宽松,建议的下一代选波方法能够考虑长周期超高层建筑的选波问题,并对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