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凸显,本文着眼于桂东北地区瑶族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和瑶族人居文化,剖析现阶段桂东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基于以人为出发点、文化主体性为理念的村落"活态保护"的策略,以"文化识别性"的理念来抓住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动态的、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修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展开与实施.闽北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是较受欢迎与认可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来观赏的游客.本文对闽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重点讨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村落文化在世界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通过渲染加深村落文化的特征性、场所性及可识别性,提升它的地方特色性,打造具有文化地域性格的地方公共环境是顺应环境设计"文化性、时代性"的综合体现。但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村落文化面临着环境与生态危机、本土文化危机、民族信仰缺失等一系列挑战。本文从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以西递、宏村为例,分析其建筑与景观中的文化特色,论述村落文化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江县梨园坝村是川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之一,村落肌理、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的巴山地区传统民俗民风。它承载着巴山地区文明的历史遗存,维系着文化的根脉。对于巴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并弘扬优秀的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巴山地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实践,促进地区文化与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从传承当地乡土文化的视角出发,传统古村落的发展不应只成为供休闲娱乐的旅游景观,而应该成为以村民为主体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村落民居已经不能够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本文从现代生活模式与传统村落民居的矛盾点入手,分析传统村落民居更新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原则,以期能在传统村落民居更新设计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借鉴,使传统村落的民居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印发通知,决定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实施挂牌保护。根据通知,保护标志由中国传统村落徽志、主题词、村落名称、二维码、监制单位、公布日期6部分组成。中国传统村落徽志、主题词、监制单位按统一样式及内容制作,村落名称、二维码、公布日期按照每个村落实际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人们愈加注重城乡规划与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偏远地区,尤其是在山区乡村,人们普遍缺乏村落景观的保护与规划意识,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去应对村落文化及自然环境的冲击等研究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山区乡村规划建设中如何组织好山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山区景观的空间格局及景观生态规划原则,通过对山区的了解与考察,探讨山区景观生态特征和山区自然景观要素,对山区乡村景观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总结,希望对今后山区景观生态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价值,展现出特有的文化属性。工业化、城镇化对我国传统村落产生巨大冲击,表现为村落风貌丧失、环境破坏、文脉淡忘等。文章探索传统村落的品牌视觉形象建立对其保护更新作用。聚焦浙江磐安县榉溪村,全方面分析榉溪村各要素和文化构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总结传统村落品牌建立的需求,进行品牌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学术界热议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在对安徽传统村落铜陵市4村,即大通镇澜溪老街、和悦老街和凤凰山村、龙潭肖村调研的基础上,以及借鉴其他传统村落优秀的发展案例,着重对大通镇文化内涵的研究,探讨分析古村落的旅游资源的吸引点,在保持原有的文化形态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挖掘民俗、宗教、建筑文化资源,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让更多的人来关注铜陵其它的传统村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传统村落面临风貌保护与商业性开发的矛盾,旅游发展陷入同质化、内卷化的困境。文章以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发展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与分析,提出了遵循传统理念、挖掘地域文化特质、植入现代设计元素的理念与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地域性保护和功能性保护等更新策略,优化旅游空间,传承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村落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个村落的精神内核,是这个村落得以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浙江湖州许家兜自然村落存在居住人群老龄化的现象,年轻人群断层造成村落里桑蚕丝传统手工艺传承遇到困难。现以湖州丝绸小镇自然村婴幼儿蚕丝袄纯手工工艺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建立数据库,研究桑蚕丝服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情况,并作可行性建议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传统村落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了现今旅游业必不可少的专有名词,使在都市生活的人们逐渐往较为轻松的农村进行旅游休闲甚至居住等项目,从而不断的发展成现今比较热门的乡村旅游。政府目前也比较注重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但就贵州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开发程度较浅等因素使得一部分比较有价值的传统村落得以保存下来。在国家政策不断提到城乡结合、乡村发展以及共建全面小康的各类指示意识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发展便成为乡村规划开发应用的重中之重。在不同区域的乡村共同发展下,必然会产生不同于其他地域或者说不同于城市的独特的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等。故本文本着为传统村落的规划发展提供指导理论,为传统村落独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途径以及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助力三个方面对六盘水地区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及应用进行研究。提炼出适合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的快速扩展与服装,城市郊区的农业活动正时刻面临着城市间的压迫与侵蚀。耕地、畜牧等传统农业土地景观正在不断的缩小,甚至消失。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郊土地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要实现城郊土地的商业价值就需要转变土地的使用性质,进一步提升土地的使用价值。所以,将城郊土地设计为农业景观,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城郊土地价值成为了城市建设、市场经济选择、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最终选择。在城市环境与村落环境的交界处,城郊的空间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研究休宁县旅游开发与传统村落保护间不同维度上的共生关系,指出当地发展传统村落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不同层面协调不同的共生单元,从而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构建协调、绿色、共享的互利共生模式,最终为传统村落居民谋求实惠,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荷花塘,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乡村景观,留存在很多曾经在乡下生活过的人们的脑海中,它是一个村落中最富有诗意的景观场所之一。荷花塘往往处在一个区域的低洼之地,是大地喘息的器官,起着调节区域雨洪和蓄水的作用。特别是大江大河泛洪区和海潮淹没的沿海区  相似文献   

16.
农村自然景观不同于城市自然景观。在我国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斑块是村落出现的主要样式,廊道状是农村道路建设、农渠建设、河流引流的主要样式,这些不同的景观要素构成了农村特有的田园景观。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除了要从形式上进行考虑之外,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系统及乡村环境建设等基础条件,进而完美的呈现出新农村景观的生命力之美。要想有效的对新农村景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就必须将社会美、自然美及艺术美融为一体[1]。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文化碰撞越加频繁,不同元素的风格开始出现在景观设计中,形成景观设计元素多元化的特点。我国许多传统村落的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主要以陕北传统古村落名录中的泥河沟村为例,展现出传统文化在村落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希望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下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涧西古堡作为晋北地区传统村落,其现代化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交织在一起,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和查阅地方志等方式,发现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涧西村社区、遗产、居民、文化记忆、公众知识等元素提供公共空间,带来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涧西村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提高居民收入和系统性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品牌的发展现状,通过田野调查法实地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和里村,挖掘和里村侗戏以及其他侗族元素深层次的文化要素,剖析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并对和里村品牌形象设计提出新的创新策略,希望以此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及文化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逐渐迅速发展起来,作为旅游发展主体部分的乡村也逐渐开始关注其景观设计,但在大多数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较少,同一个村落广场的现象普遍存在,给欣赏者产生了视觉疲劳。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本文就乡村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进行浅析,研究结果能够丰富村落景观,传承和创新村落地域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