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Mu15粉煤灰蒸压砖的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垃圾危害社会环境,须合理利用.研究了以建筑垃圾为骨料,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制Mu15蒸压砖的最佳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3种体系蒸压砖的最佳配合比:建筑垃圾-粉煤灰-石灰体系, 建筑垃圾65%,粉煤灰25%,生石灰8%;建筑垃圾-粉煤灰-电石渣体系,建筑垃圾 63%,粉煤灰25%, 电石渣10%;建筑垃圾-粉煤灰-石灰-水泥体系,建筑垃圾 65%,粉煤灰25%,生石灰5%,水泥3%.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2019,(5)
<正>近日,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顺利完成中华千古情项目轻骨料宿舍楼屋面结构232方LC7.5城市拆迁建筑垃圾再生砖渣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浇筑。据了解,为保证砖渣轻骨混凝土的成功应用,北方公司与中建西部建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模拟现场施工状态,对砖渣轻骨料混凝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次施工的城市拆迁建筑垃圾再生砖渣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中,砖渣的含  相似文献   

3.
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渣生产蒸压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粉煤灰为硅铝质材料、电石渣为钙质材料、建筑垃圾为骨料并使用激发剂,试验研究蒸压粉煤灰垃圾砖的配合比和有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谢建成 《砖瓦》2010,(8):44-46
以建筑垃圾粉料、再生细骨料、电石渣、石灰为基本原料,引入改性剂S,采用蒸压养护工艺,制备承重墙体砖。结果表明:在合理的配料和养护工艺条件下,采用建筑垃圾粉料可完全取代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而再生骨料可全部取代砂粒;其中建筑垃圾粉料、再生骨料总用量可达到70%~80%,固体废弃物总用量达95%,制备的墙体砖强度达MU15级。  相似文献   

5.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新型高利废墙体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建筑垃圾粉料、再生细骨料、电石渣、石灰为基本原料,引入改性剂S,采用蒸压养护工艺,制备承重墙体砖。结果表明:在合理的配料和养护工艺条件下,采用建筑垃圾粉料可完全取代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而再生骨料可全部取代砂粒;其中建筑垃圾粉料、再生骨料总用量可达到70%~80%,固体废弃物总用量达95%,制备的墙体砖强度达MU15级。  相似文献   

6.
《砖瓦》2016,(10)
利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制备建筑垃圾透水砖,探究了骨料粒径和粉煤灰的掺量对透水砖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强度损失率及透水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并构建了建筑垃圾透水砖模型。通过试验确定的骨料粒径的最佳范围为4.75mm~9.5mm,粉煤灰最佳掺入量为10%。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建筑垃圾和粉煤灰的利用率,采用再生骨料、水泥和粉煤灰制备再生混凝土砖。分别研究了粉煤灰等质量取代水泥对再生混凝土砖表观密度、孔隙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比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尤其在14 d龄期,粉煤灰取代20%水泥时,再生混凝土砖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比强度有明显提高;28 d龄期,再生混凝土砖的力学性能也有提升,表观密度减小,孔隙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砖瓦》2020,(6)
简要介绍了再生骨料类别、建筑垃圾原料的含义;以再生砖为研究视角,探索建筑垃圾原料的性能,研究其生产再生砖的工艺流程;研究方法为:用骨料级配、用水量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两者对再生砖属性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以骨料生产再生砖具有可行性,再生砖强度的影响因素为砂率与湿度,砂率为67%左右时为佳,骨料湿度与再生砖强度两者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磊  梁林  樊浪波  黄龙  邓雪莲 《混凝土》2023,(7):161-164+168
建筑垃圾来源多样、成分复杂,以其作为原材料生产再生混凝土,虽然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排放,但由于产品质量控制困难,制约了大规模推广使用。通过对砂浆和砖含量分别为0、5%、10%和15%的16组试样开展试验研究,分析砂浆和碎砖含量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和砖含量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性能影响显著,随着砂浆和砖含量增加,再生骨料性能明显变差;相比砖而言,砂浆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性能影响更为明显;此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吸水率与表观密度、压碎指标存在线性相关特征,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吸水率间接评定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6,(11)
试验利用建筑垃圾骨料、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制备建筑垃圾混凝土砌筑用砖,探究了粉煤灰掺量、粉煤灰激发剂掺量对建筑垃圾混凝土砌筑用砖性能的影响,并对粉煤灰激发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在满足GB/T21144-2007《混凝土实心砖》要求下,粉煤灰掺量≤20%,粉煤灰激发剂的最佳掺量为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综合利用废旧橡胶,同时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建议将橡胶粉掺入混凝土中制成橡胶混凝土,使废旧橡胶由环境公害的黑色废物变成土木工程领域的绿色资源。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轻质、弹性减震、降噪隔音、韧性好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这种混凝土的物理力学以及抗冲击性能,为该种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3种不同的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40%、70%、100%)和再生废砖细骨料替代率(40%、70%、100%)设计7组试验,对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进行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可降低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在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为100%的基础上,增加再生废砖细骨料的替代率,则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持续下降,其中全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最低,相比普通混凝土降低幅度为57.52%;定义了再生废砖骨料影响系数G,G值越大,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越低;研究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机理,在Hasselman-Johnson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修正公式,计算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Delayed petroleum coke, a waste by-product from the oil sand industry, was utiliz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The activated carbon was then evaluated for color and chlorinated organics reduction from pulp mill wastewater. The activation of the petroleum coke was evaluated using a fixed bed reactor involving 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 steps at temperature of 850 degrees C and using steam as the activation medium. The activ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surface area of the activated coke was achieved at an activation period of 4 h. The maximum surface area occurred at burnoff and water efficiency of 48.5 and 54.3%,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the activation period to 6 h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surface area.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ation process was successful. Methylene blue adsorbed per 100 g of applied activated coke was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adsorbed by raw petroleum cok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results of the bleached wastewater and the activated coke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olor, COD, DOC and AOX removal (> 90%) was achieved when the activated coke dose exceeded 15,000 mg/L. Adsorption isotherms, in terms of COD, DOC, UV and color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atch equilibrium data. Based on these isotherms, the amount of activated coke required to achieve certain removal of color and AOX can be predicte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cok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can provide an excellent disposal option for the oil sand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would provide a cheap and valuable activated carbon.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石油焦、石油焦制备的活性炭(AC)及其负载Ni所制备的Ni/AC催化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p-CBA)的效果。结果表明,石油焦的加入对臭氧氧化降解p-CBA的效果没有明显改善,但有利于臭氧对p-CBA的矿化;采用水洗预处理石油焦制备的活性炭对TOC的去除效果比采用酸洗预处理方法的要好;采用石油焦制备活性炭后负载Ni所得的Ni/AC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p-CBA(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60min后,对p-CBA的去除率达100%,对TOC的去除率达6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选取再生骨料替代率(0%,25%,50%,75%,100%)、废弃纤维体积掺量(0%,0.12%,0.24%)为试验变量,制备7组共14个试件,进行半梁式单向拔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再生骨料替代率和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极限黏结应力和极限滑移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但并未改变混凝土与钢筋原有的破坏方式,其黏结应力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而下降,滑移量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废弃纤维的加入优化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接触界面,提升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 体积掺量0.12%的废弃纤维对黏结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建立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极限黏结应力预测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和黏结应力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庞永师  杨丽 《建筑科学》2006,22(1):77-79
建筑垃圾已成为废物管理及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建筑垃圾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国外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以及资源化处理的管理情况.提出了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传军 《山西建筑》2014,(27):117-118
分析了国内外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多孔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分类及其评价方法、混凝土多孔砖配比设计、力学性能、防裂抗裂等方面提出了将来研究方向,为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多孔砖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直接将破碎的废弃混凝土按一定比例掺入新混凝土中拌制包容型再生混凝土,这种拌制方法简化了普通再生混凝土的生产工艺、降低工程造价,利于工程推广应用。基于138块包容型再生混凝土试块的试验研究,掌握了水灰比、砂率和旧料掺入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合理进行包容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奠定基础。废弃混凝土的掺入率可以高达30%,在获得良好经济性的同时,亦能保证包容性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不多,该试验结果为其普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军彩 《混凝土》2020,(4):138-140
基于废弃黏土砖的再生利用和水泥基灌浆料的基本性能要求,采用多种方式对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并利用强化后的再生骨料替代灌浆料中的天然骨料,从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取代量方面开展对灌浆料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净浆包裹方法对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当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45时,再生骨料吸水率最小为21.4%,压碎指标最小为30.9%;采用水玻璃浸泡方法对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当水玻璃浓度为5%,浸泡时间为1 h时,再生骨料压碎指标最小为21.1%,对应的吸水率为23.0%;当水玻璃浸泡改性后的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的量为10%~30%时,灌浆材料满足早期和后期强度高、工作性好、自密实、不离析等灌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