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渡槽排架裂缝情况该工程渡槽的设计流量10m3/s,槽身为现浇250#钢筋混凝土U形壳槽,每跨长15m。支承结构中的单排架最大高度15.4m立柱截面尺寸40cm×60cm,双排架是大高度24.4m,立柱截面尺寸30m×50cm,均为现浇200#钢筋混凝土。多数排架放1972年至1973年建成,并放1973年投入运行。1986年首先发现一个双排架立住出现裂缝,继而发现其它渡槽排架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1987年6月开始在裂缝处设置观测点,对裂缝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排架设计特性见表1,排架裂缝特性见表已根据实地观察和量测资料,排架裂缝有如下特点:1)渡槽排架普遍裂…  相似文献   

2.
张峰水库输水总干Ⅶ标12#(林村河)渡槽为五跨连续肋拱排架渡槽结构,呈线性高空分布,具有结构断面小、桥墩高度大的特点.通过对该渡槽施工进行全面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渡槽裂缝成因分析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韶山灌区工程经过42年的运行,渡槽出现了多种病害老化情况,裂缝、碳化、剥落、钢筋锈蚀、排架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文章认真分析了渡槽裂缝的成因,并对排架裂缝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湖南省茶陵县湘江沭水一级支流茶水的里龙江溪流上,控制流域面积13.5km2,总库容1282万m3,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44.85m,坝顶高程144.85m,坝顶长225m。水库设计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2坝体滑坡情况2.1滑坡的前兆水库自1974年建成蓄水后,至1982年的8年期间,在左坝段先后发生5次较大的纵、横向裂缝,其中平行坝轴线的纵向裂缝22条次,总长919m。每条缝一般长20~30m,最长的达100m以上。缝宽一般5~10cm,最宽达16cm。缝深一般1m左右,最深达1.2~1.5m。贯穿坝顶垂直坝轴线的横向裂缝3条,总长153.7m,最…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情况于都县仓前水库红峰渡槽建于1973年,钢筋混凝土排架,简支钢丝网薄壳槽身,输水能力0.5m~3/s,每跨10m,总长200m,最大排架高13m,槽身高1.3m,宽0.94m。 1987年8月,因暴雨使红峰渡槽所跨越的小河改道,原位于小河左岸的第11号排架已处于河道深槽位置,桩基础(摩擦桩)被淘刷后形成冲坑(见图1),产生不均匀沉  相似文献   

6.
李重民 《山西水利》2012,(10):46-47
林村河渡槽是张峰水库工程中跨度最长、高度最高的一座渡槽,介绍了林村河渡槽的工程概况,阐述了该渡槽下部的基础、墩帽、拱圈和排架等结构,以及上部的槽身和栏杆等结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以期为其他渡槽混凝土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DFQ灌区渡槽年久失修,槽身出现大面积剥蚀,排架出现多处裂缝、钢筋外露腐蚀等问题,经检测渡槽承重能力已经严重不足,需拆除重建。设计渡槽重建方案为"20跨×40 m预应力槽身+进出口15 m简支结构",设计流量15~18 m3/s,渡槽尺寸为:宽×高=3.1 m×2.6 m,设计浇筑混凝土型号为C50,钢筋标准为Ⅱ级Φ16,单位面积承重结构受压钢筋总面积为19712 mm2。重建后投入使用输水量和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深圳市跨地区引水工程穿越深圳水库的渡槽工程为例,主要叙述了大型混凝土输水渡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采用预应力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在大跨度、大荷载情况下,混凝土渡槽纵向应力、挠度、裂缝大和易渗漏的难题。为我国水利工程输水渡槽建设扫清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障碍,尤其对长距离引水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以深圳市供水网络干线工程跨越深圳水库的箱形渡槽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大型输水渡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采用预应力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型钢筋混凝土箱形渡槽纵向应力大、易裂缝渗漏的难题,是我国水利工程渡槽建筑史上的一项新尝试,对长距离调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技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工程概况某省道在水库大坝上游附近地段走向与水库岸坡走向基本一致,公路一面靠山,一面临水,靠水库一侧临空离水面高约6m,路面沿公路走向160m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裂缝,裂缝宽约5~10cm,最大沉陷差5cm,公路靠水库一侧明显下陷,并向水库方向位移。该裂缝属重大路基病害,随时会因雨水冲刷、地表水下渗、路基抗剪强度降低而产生滑移。为防止边坡进一步出现滑坡和路基沉陷裂缝,保证公路安全,必须对该路段进行加固治理。通过将抗滑桩、灌浆和锚杆技术有机结合,该路段塌陷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工程勘探及病害成因分析施工前,对该路段的沉陷裂缝段…  相似文献   

11.
永安市溪源水库大坝工程在浇筑9#坝段垫层混凝土和8#坝段堆石混凝土时产生裂缝。该文通过分析裂缝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裂缝修复方案,综合采取了设置竖向加固锚筋、布置水平向限裂钢筋网、凿槽挖坑并嵌缝、裂缝内部灌浆等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鞍型无筋薄壳渡槽,是在无筋渡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兼有拱式与梁式渡槽优点的新型渠系建筑结构。应用无筋渡槽的关键,是尽可能把受拉、受弯构件设计成受压或偏心受压构件,以便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来达到少用或不用钢材的目的。过去采用的无筋结构渡槽,一般都是在拱上设排架(或设立墙、腹拱)再在排架上搁置U型(或矩形)槽身;槽身专供过水,排架支承槽身,以保持一定的坡降,减短槽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上游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建于1958年,由于集雨面积小,库容大,1973年扩建黎溪引水渠,引用黎溪河水补充水库水源。在黎溪引水渠上建有钢丝网薄壳渡槽4座,总长1,000余米,通过的流量为5米~3/秒,内圆半径为1米。最长一座渡槽长为590米,排架高为18米。1973年施工时,渡槽接缝采用柏油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调水工程U型渡槽长29.7m,内径尺寸为槽身宽×高=7m×2.55m。槽身壁厚:上口20cm,底口35cm;进出口槽体宽×高=7m×2.9m;槽壁厚:上口30cm,底口80cm。槽身设计过水流量为12m3/s。整个U型渡槽外形尺寸较大,槽壁结构薄,防渗、外观等要求较高。渡槽模以组合钢模板为主,模板厚5.5cm,面板厚5mm,分为外模和内模两部分,模板间用U型勾连接。(1)内外模设计。内模采用常规组合模板组成,模板背侧水平和竖向均以5cm×10cm木方用8#铁线捆绑,水平竖向木方间距均为90cm,即水平木方为4排。(2)内模支撑设计。内模支撑设计为满堂红松木架对支撑。松木架…  相似文献   

15.
1概况引滦入唐工程是开发滦河跨流域为唐山市供水的大型水利工程群,由引滦入还、邱庄水库和引还入陡三项工程组成。供水线路全长52km,引水流量40~80m3/s。其中明渠和渡槽总长度13.6km。引滦入唐工程于1984年12月试通水,1989年正式向唐山市输水,年平均输水量达1.8亿m3。经过10多年运用,明渠和渡槽的混凝土底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剥蚀厚度一般为2~3cm,严重处达7cm并露出钢筋,如不尽快处理将危及工程的安全。2冻害产生的原因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下承受反复冻融会导致破坏。造成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水结冰时对孔壁及微裂缝孔口产…  相似文献   

16.
王军亮  袁春光  刁波 《山东水利》2002,(8):33-33,35
1 工程概况 南窝子沟渡槽位于临沭县蛟龙镇南窝子沟村北,全长550m,东西跨越一片洼地和烈疃河,1979年5月完工。该渡槽为空腹砌石拱式结构,最大砌石墩高8m,主拱33孔。渡槽过水断面为梯形,设计流量为3.5m~3/s。该渡槽是龙潭水库南灌区中最大的建筑物,通过它  相似文献   

17.
郝杰 《吉林水利》2022,(1):21-25
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渡槽结构三维模型,对渡槽在空槽工况、设计水位工况及最高水位工况下整个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计算,提取各工况下槽身、槽墩的位移及应力结果,通过提取排架柱弯矩和截面剪应力,表明横槽向地震比顺槽向地震更容易使排架柱发生剪切破坏,分析结果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薛振江  梁军 《陕西水利》2001,(Z2):62-63
1.工程概况 云河水利水电工程位于陕西省南郑县两河乡境内,整个枢纽由云河水库、穿越分水岭的输水渠道和四级水电站组成.陕西省水电工程局承建的是输水渠道第三标段,全长1261.86m,沿线有7#、8#、9#输水隧洞3座,洞形为直墙圆拱形,分别为3.2m×3.2m(宽×高),2.8m×2.9m,2.8m×3.4m,纵向比降1/2000.  相似文献   

19.
高车水电站是清远县的骨干电站,引用龙须带水电站尾水发电,设计引用流量16.05m~3/s,加大引用流量17.7m~3/s,装机2×4500kW。工程包括:4.5km土石渠道、10座渡槽(肋拱渡槽净跨50m,排架渡槽净跨12.6m)、4座涵洞、隧洞长689m(断面4.6×4.2m),压力前池、2×110m压力钢管(内径1.8m)、电站厂房、110kV升压变电站、进厂公路桥及办公生活用房等。本工程初步设计始于1984年5  相似文献   

20.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控制性工程,渡槽槽身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单跨30 m,槽身U型,直径8 m,槽身壁厚35 cm,共228榀槽。槽身纵向预应力钢绞线27束,采用两端同时施加预应力方式,环向预应力初步设计119束,张拉施工量大,按老的张拉方法,待张拉全部完成后再将槽身起吊、移动,占用预制台座的时间长,必将严重制约槽身预制的施工进度,进而会影响整个渡槽工程的完工时间。研究项目通过建立张拉仿真模型,对渡槽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施工顺序产生的应力场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优化了环向预应力筋布置,优选出合适的张拉次序,采用分级、分步张拉方式,减少张拉工艺占用台座的时间,将大量张拉工作量放在存槽台座上完成,提高了预制效率及预制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