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基于分数阶导数的波形属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形分析技术是储层地震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立表征地震反射波形变化的样本道是实现波形分类的关键.将分数阶导数的概念引入到地震反射波形分类中,由地震子波的分数阶导数构成完备的波形集合,与每一道地震反射波形匹配,可实现对地震波形的精确分类.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表征地震波形在横向上的变化,其变化点能够定量指示出异常的准确位置,划分不同的反射界面类型,描述界面上下的岩性结构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波形分析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永升 《石油物探》2004,43(2):135-138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是一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也不例外,而且其储层埋藏深(大于5300m),储集空间以后期构造及成岩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及裂缝系统为主,纵、横向非均质性强。通过分析数10口井的钻井结果,细致类比过井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波形特征,并结合模拟实际地层的正演模拟结果,总结出了储层发育与其地震反射波形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应用波形分析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沉积相解释及地震相—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的分析,应用波形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层间地震数据进行逐道对比、分类,在测井相解释的基础上,刻画地震信号变化与储层的对应关系,进行储层有效预测。埕岛东三段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该技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其储层发育状况及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预测裂缝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探讨了利用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识别和预测裂缝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首先从过井地震剖面出发,通过井震标定,建立裂缝的地震响应模式,总结裂缝发育层段(时窗段)的特征波形;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逐道进行月的层段的实际地震道对比,把地震波形状分类成离散的“裂缝信息”,再根据拟合度准则进行分类,最终得到裂缝地震反射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在青西油田利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进行了裂缝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部署了5口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吻合,位于裂缝发育区的Q11井获得了高产油流。  相似文献   

5.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勘探实践表明,胜坨地区沙四段是岩性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因此,在胜坨地区沙四段开展地震相分析对落实有利储层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针对东营凹陷坨123断块沙四段的具体地质背景,在对地震剖面层序划分和追踪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典型的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丘形上超充填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楔形杂乱地震相和空白地震相,并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及展布范围。最后利用地震波形分类软件Stratimagic建立了Es42砂层组岩性与井旁地震道波形的对应关系,划分出Es42砂层组的波形地震相平面分布图,为东营凹陷坨123断块沙四段的有利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场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是一种基于地震道形状的地质特征描述方法,通过鉴定对地震道的波形分析获得地震相的分布,结合测井资料,进一步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应用该方法对潜江凹陷蚌湖向斜西Eq341地层进行了地震相分析,综合研究了该油藏储层的沉积微相及其储层展布特征,认为该区为陡坡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据此布置的G43-1井获高产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储渗体差异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石油物探》1999,38(4):81-88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精细标定为桥梁,结合多砂体(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产能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分析出各砂层对庆的反射波的波形、振幅、频率及波阻抗等地球物理特征参数与已知井的地质模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并能在地震剖面以及相关多参数剖面上得到直观清体现。意味通过地震多参数的综合判别,可以实现不同储渗体之间差异性识别选择典型井进行模型正演、验证差异性识别的可靠性,对储层进行多参数加权判别后识别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覆盖区碳酸盐岩储层的结构特点,以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分析为出发点,以地震响应为基础,探讨了识别和预测一间房组缝洞储层的方法。属性提取技术适合一间房组内幕溶洞的预测;表层储层预测利用精细波形分类方法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总结裂缝发育层段的特征波形,建立储层与地震之间的响应模式,确定储层的精细分类,再根据拟合度准则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最终得到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空间展布有较好的效果。应用效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相干分析技术在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地震相干分析技术侧重于地震反射波形,目的是确定地下储层的横向岩性变化,其假设条件是地层连续,横向上地质与地球物理参数变化不大,道与道之间的波形相似,当存在断层或裂缝发育时,地震剖面上滤形特征会发生变化,用多道相似性准则去衡量它,找出波形特征的变化与相似系数的关系,根据已知区相似系数的变化规律,可预测新探区是否有断层或裂缝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相干分析对断层(或岩性变化带),裂缝等因素所引起的地震道间的变化反应敏感,可用于断裂系统及储层裂缝发育带的预测,该技术在LX,CD等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卫卫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1):67-72,174,175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的目标区块H构造是发育在上陆坡的断背斜构造。钻探在构造低部位的发现井H1井、H2井钻后分析认为,主要储层sand1为深水重力流水道化砂体,由于水道切割能力有限,构造高部位可能不发育储层,储层受水道控制。为了推动高部位H3井的钻探,结合地震正演与地震波形分析认为,构造高部位地震振幅变弱是由于砂体变厚所致。通过叠前反演对H构造高部位进行烃类检测,认为含气性很高。最后钻探H3井获得了3层超60m的气层,证明H构造的储层受构造与沉积双重控制。H3井钻后分析认为,由于储盖组合的不同,地震振幅异常的强弱与含气性没有线性的关系,综合地震正演、叠前反演可以对构造含气性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规避了地震振幅异常陷阱。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的各种地震反射标志,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划分出楔状前积、楔状乱岗或杂乱、丘状乱岗或杂乱、帚状发散前积、下切充填、空白及席状平行、席状亚平行及席状乱岗变振幅等8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该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三角洲、河道、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及火山岩体。进而预测了有利相带,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百色盆地北部陡坡带那读组油气成藏受储层发育控制,而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因而开展沉积相的研究工作能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结合露头和岩心资料,通过对地震相划分及沉积相的研究,认为百色盆地北部陡坡带东段主要包括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湖相3种类型,各沉积相又可细分为不同的亚相;在对不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水道复合体和盆底扇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3.
地震相分析在石南21井区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 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集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震相分析技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信号的各种信息,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Stratimagic地学软件包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的沉积相和储集砂体的展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部S盆地T凹陷的剖面地震相分析,并根据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将该凹分为席状反射相,席状披覆反射相,楔状发散反射相,空白反射相,叠瓦状反射相,杂乱反射相,叠瓦状反射相和前积反相等,并绘制了J3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三叠系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车地区三叠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之一。沉积相的研究是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在红车地区识别出多种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红山嘴地区下克拉玛依亚组沉积时期发育的辫状河沉积为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6.
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近缘沉积体系沙一段1砂组储层呈弱反射或空白反射.储层描述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地震拓频处理和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其次,以精确层位解释为基础。开展精细储层标定与子波提取,明确了储层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然后,建立符合地质规律的初始波阻抗模型,经试验获得了适合该区的反演参数;最后,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研究区沙一段1砂组有利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及西部近物源储层较为发育,为有利的目标区域。该研究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沉积微相与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反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体的沉积结构和几何特征,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波阻抗反演和层速度分析等可以有效地预测储层发育区。为此,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嘴组利用这一研究思路进行了储层预测和储集性能评价。①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因素进行了分析;②利用去砂试验和合成记录进行了高精度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③利用正演模拟和地震反射结构分析进行了沉积微相识别;④利用波阻抗反演和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储集体储集性能评价。在新沟嘴组下段发现了2个前积式反射结构和1个透镜状反射特征的分布区,分析认为,它们分别是水下分流河道侧向加积和河口坝沉积微相的地震响应。分别在2个砂体上部署了探井,均在新沟嘴组发现了油层,并获得了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属性沿层分析方法研究河流相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地震垂向分辨率不足的情况下,可根据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原理,利用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在横向上的差异,研究每一种沉积微相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几何形态和沉积特征。本文主要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沿层切片和沿层地震频谱成像等技术,并结合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开展了对河道砂体沉积的地质解释和研究,推断出了沉积物源方向和砂体发育带,指出了油气储层的有利区。其中沿层地震频谱成像技术是通过频谱成像的最大能量确定的频率检测对应的地层调谐厚度,而不是直接利用地震资料的主频计算地层厚度。  相似文献   

19.
受埋藏深度以及复杂构造的影响,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旅大构造区东营组储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均较快,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较强的多解性。在实际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古近系储层精细预测技术。首先,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和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宏观上识别出不同期次的沉积体,并确定各自的优势沉积中心;其次,结合地震相分析及正演模拟,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强振幅、低频、较连续反射为优质储层的典型特征;最后,根据不同相带的地震反射特征,优选能够反映富砂区反射规律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精细研究,实现储层边界由定性到半定量的刻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旅大构造区东三段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预测结果得到已钻井的证实,为该区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