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规划行政救济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锦富  刘佳宁 《城市规划》2005,29(10):19-23,64
分析了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区别于其他行政行为的特征,认为在城市规划行政中应该树立事前救济理念。指出城市规划行政事前救济的途径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对城市规划成果举行审批前听证;对批准的城市规划文件(尤其是详细规划文件)、决定等提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并将行政救济程序纳入城市规划行政编制、审查批准、变更和实施的全过程之中。最后,试图建立城市规划行政过程与行政救济程序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是触发行政诉讼程序的准入性程序,确立客观的判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行为其本质上就是为了引发一定社会关系的变更,一旦做出势必会影响各方利益,这也是行政行为生效的外在表现,通过法院对原告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进行判断,既可以将确需救济的主体纳入司法程序中使其受到保护,也可以排除掉绝大多数与行政行为关系微弱抑或对不可诉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既避免了滥诉等浪费司法资源的情况,也增强了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本文以章剑生教授总结概括出的判断结构为起点,融合了前沿司法实践的判例成果作为补充,从权益范围和因果关系两个角度试图探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构成要件,希望能够在实践层面促进解决实践中对于原告诉讼资格标准判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我看诉讼     
行政诉讼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法律救济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最直接、最实际的保护。1998年辽宁省出现了全国第一例状告119的行政诉讼案件,这意味着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注定要担当“被告”的角色,这也是三大诉讼体系中公安消防机构可能要面对的最为被动的角色。 来自辽宁省消防部门的统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269-270
原告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检察院、社会团体和公民的三元原告模式不仅有其现实基础,同时也有实现行政诉讼目的和完善行政救济制度的意义。在允许检察院、社会团体和公民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行政机关的首次判断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
中国的《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在2014年做了重大的修改。这次修改对行政诉讼立案难、判决难和执行难做了比较有力的回应。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出现了受案数大幅上升、原告胜诉率同时上升的局面。行政诉讼解决纠纷的功能有明显改进,对于行政复议和信访机制的改革也有所推动。总体来说,《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取得了立法者所预期的效果,中国行政诉讼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另外,这次修法所设定的目标是相当低微的。它重在化解纠纷、救济权利,而非拓展法院监督行政、维护法治的功能。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诉、对公益诉讼的吸纳、对法规的审查都回避了。而制约行政诉讼的最大问题,即充分保障行政审判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也未能解决,而有待于司法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推进。因此,困扰行政诉讼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行政审判将依然步履艰难。《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反映出这个时代推进法治的努力,但也折射了中国法治进程的阶段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证据存在于行政执法活动中,是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也存在于行政诉讼活动中,对诉讼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前者称之为行政证据,后者则是行政诉讼证据。从文义上看,二者含义近似,但实际存在本质区别。本文通过厘清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明确行政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6):71-72
国家赔偿制度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的侵害时有效的救济途径。分析我国的赔偿制度,存在赔偿范围窄,赔偿标准不统一,明赔、暗补,溢价赔偿,不同赔偿案件,不同的救济方式,行政赔偿案件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而刑事赔偿只能由赔偿委员会以决定的形式进行审理等弊端。本文针对这些弊端,提出扩大赔偿范围、统一赔偿标准、建立专门行政法院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2015年《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协议案件纳入受案范围,但是如何对行政协议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尚未在立法层面得到细化,相关的法律规范多为原则性的规定,法院对行政协议案件的审查范围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2)
确认行政行为判决无效是人民法院从效力层面做出的一种否定性的评价,有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是行政诉讼强化监督行政机关工作的表现。本文介绍了确认行政行为无效判决的含义,分析了确认无效行政行为判决的适用现状,并针对无效判决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5)
特许经营协议作为行政契约的一种,基于其本身行政性的特质准予行政主体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单方面变更契约,而不构成违约,无须承担违约责任。但特许经营协议的行政性给予私主体以寻求公法救济开拓了一方空间。首以公法信赖保护原则可以推导出国家补偿的正当性,同时,美国与德国的征收制度的借鉴可以更好地维护特许经营协议私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政府投资项目的两种业主组织模式所对应的契约结构,并对不同契约关系和契约结构存在的委托-代理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模式的契约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业主市场代理模式下,业主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一系列契约是纯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契约,而业主行政代理模式下,业主与市场主体间的一系列契约属于行政性经济契约。行政性经济契约下委托-代理风险大于经济契约下的相应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度的实证考察,将当前施工合同备案划分为记载式、确认式和批准式三类。在此基础上,结合施工合同备案的具体规定将其在性质上分别归为行政事实行为、准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最后,建议制定统一的建设工程合同备案制度,并采用性质上属于行政事实行为的记载式备案方式,以防止行政权力对建筑市场的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13.
Gentrification has become part and parcel of urban polic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Critics have argued against those policies but they have not yet developed concrete and comprehensive alternatives. This paper seeks to remedy this omiss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Belgian ‘housing contract’ experiment (2005–2007). Quite exceptionally, Belgium’s ‘housing contract’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housing policies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deprived urban neighborhoods without displacing the poor. We investigate both the philosophy of the housing contract experiment as well as its effects. On the basis of this evaluation, we sketch the contours of a housing policy that incorporates rent gap theory and counters the negative effects arising from disinvestment and gent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
合同成立是事实判断,有效是法律判断,而生效既是事实判断也是法律判断。工程分包与工程总包、承揽分包、联合承包有密切联系,但与工程转包有本质不同。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原因表现形式多样,在处理无效建设工程合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除要求当事人以恢复原状、折价补偿、赔偿损失、收缴财产等方式承担责任外,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土地出让类型的合同的性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的中长期困惑的问题。本文在了解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出让现状的基础上,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属于行政合同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所有权在物权法意义的创设两个方面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的合理性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Foreign contractors are faced with a general lack of information concerning both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in the host country. In addition, most foreign contractors rely on compensating costs through claims. The problems are exam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oth client and contractor, and the ideal construction contract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7.
王玥 《福建建筑》2014,(12):75-76
施工合同是合同当事人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结合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相关新制度,从当前施工合同纠纷现象分析,探讨在新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实施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进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和对策,对参建各方签订合同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政法学角度的PPP合同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合约精神及行政法学的角度对PPP合同的合同性和行政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以台湾BOT项目、深圳梧桐山、香港东区海底隧道为例进行了剖析,探讨了PPP合同应该遵循的原则,对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A case study of substantial remedial work to 580 dwellings was undertaken. Certain provisions and consequences ha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se included: uncertainty of the extent of the defects, it was essential to remedy with tenants in occupation; a pilot contract approach taking 37 dwelling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situations in order to identgy the extent of the defects; test buildability of design solution; monitoring of costs; refining design accordingly; monitoring costs to establish productivity on a full production run; the need for a management contract to ensure that the objectives of the pilot project were carried out; selection of a management contractor in competition; preparation of tender documents; evaluation of contractors’ submissions; appointment of a management contractor; monitoring the pilot contract; measuring performance arising from revisions to design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work; innovative use of temporary shelters over dwellings; feasibility studies on optimum annual spend on the main contract; negotiation of main contract on a management basis; main contract documentation; post-contract cost control against target and in relation to resources used; review meetings; risk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投标人在标函有效期内不得擅自撤回投标或修改标函。当投标出现错误时,在决标前,可以予以修改或允许撤回投标,在签订合同后,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对投标人予以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