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8)
博物馆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外部空间品质,提升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二是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三是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空间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生活是城市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以物质空间设计为载体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城市设计维度问题,从建筑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开放性设计两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匮乏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建筑边缘空间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概念,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创造,其对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结合现象学理论与空间设计理论对建筑边缘空间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论述,通过对建筑边缘空间的特点、属性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多角度地提出创造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建筑都过度关注其本体的研究和设计,往往忽略了对于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和研究,建筑外部及建筑之间的虚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部分。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高楼林立,随处可见的高层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高层建筑的外部环境更是遭到忽视。本文旨在研究高层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去考虑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从对公众活动的接受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作出新的定义.进而引出一种被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并对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的特点,对其在抵御蓄意破坏行为、保障空间安全及在支持城市生活方面的出色表现以及在补充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改善建筑与城市间的关系、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费文君  王梦  杨霞 《华中建筑》2020,38(1):38-41
酒店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其外部空间作为连接酒店内外的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应当受到重视。该文以酒店外部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酒店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基于完整性视角下从布局形态、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空间围合这四个角度划分、安排空间,并且以D/H值(D:建筑间距,H:建筑高度的比例关系)作为空间尺度的定值依据。最后将此方法运用于实践案例——句容市锦隆花园酒店中,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以期营造积极的酒店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在保证居民的正常居住基础上,还涉及城市生活和出行的各个层面。因此,除了住宅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之外,还包括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外部公共空间。本文针对居民日常频繁接触到的居住小区中的公共空间,提出当今设计的几个常见弊端,并结合实例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理解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与矛盾时,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与矛盾时,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尹婷 《家饰》2008,(6):81-85
还记得我的孩童时代,一张儿童床放上一个布娃娃,就算是我在家中的地盘和家当了。而如今的小孩,不仅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还有专门为自己打造的儿童家具,简直就是个绚烂的游乐场。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游乐场,家有幼童的父母们,可千万不要忽略了他们的小梦想,趁着儿童节的到来给他们精心布置个欢乐窝,让他们的记忆中永远收藏着第一个家的温暖画面。  相似文献   

12.
空间之间     
城市可以通过公共空间来度量。空间之间不应是被废弃与遗忘的空地,它应该融入城市,为城市提供积极愉悦的公共活动空间。从锡耶纳到圣胡安的空间案例体现了空间之间的独特价值。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区中,空间之间成为促进居民自我管理与交往生活的舞台,而建筑仅仅是布景。  相似文献   

13.
线性空间     
街巷作为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重要代表,线性是重要的特征,不同于西方开放的广场文化,形成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街巷生活。街巷在南方是屋檐下的交往,北方以陕西关中"槐院"为代表,体现出和而不同的线性空间构成,其要旨都在于过渡空间的营造。抓住公共空间线性这一特征,通过刻画边界过渡空间,并提升其公共性,将有助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4.
傅旭明 《建筑知识》2012,(4):120-123
初猛一见毕可燕的画,仿佛置身于一个个溶洞般的世界,各种钟乳石和莫名形状的石头参差着,还好像能听到叮咚的滴水声,间或传来脚步声或某种重物坠地,前音沉闷尾音脆亮的声音,在耳畔嗡嗡的,长久地回响。  相似文献   

15.
本次展览的装置作品是慕尼黑美术学院(Acaderny of Fine Arts,Munich)室内设计系的50多位学生集体创作的一个实验性装置,同时,它也是柏林Aedes网络学校(ANCB,Aedes Network Campus Berlin)启动项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之间不应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过渡体和中介空间,使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滔 《建筑师》2018,(5):49-54
空间句法作为形态学中的一个学派,发展了40多年,其中遇到了各种挑战。本文根据空间句法最初的研究问题出发,从空间表达、空间计算、空间的主观性以及非空间等方面去辨识并反思空间句法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展望空间句法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即时空生成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空间的生产》和空间认识范式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原 《新建筑》2002,(2):59-61
《空间的生产》一书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亨利·勒菲弗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书中亨利·勒菲弗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空间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通过主观性的引入,亨利·勒菲弗将精神空间与社会和物质的关联域进行了整合,从而实现了符号学的“文脉化”。为了弥补传统二元论之间的分歧,亨利·勒菲弗还引入了社会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社会实践、空间实践的概念,并利用黑格尔关于“生产”的概念,形成了集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形式抽象以及人对社会空间的感知为一体的一元化的空间理论。他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每一个社会和每一种生产模式都会“生产”出自己的空间。人们应该关注的是空间的生产过程,而不是空间自身或空间内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流动空间     
空间和时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向度.物理学家超越了使人误解的直观的简单概念,揭示了这些观念的复杂性.学童都知道,空间和时间彼此相关,而物理学里最新流行的超弦理论(superstring theory)提出了一个超空间(hyperspace)的假设,连接了10个向度,其中包括时间.本文当然不会讨论及此,因为我分析的焦点是空间和时间的社会意义.但我所提及的这种复杂性并非只是在修辞上卖弄学问,而是提请我们考察时间和空间的社会形式,它们不能简化为迄今我们所感知的事物,它们是建立在被当前的历史经验超越的社会-技术结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0.
刘丛 《中外建筑》2008,(1):82-89
城市建筑遗产一直被诸多学术论文所提及,如何保护标志性建筑使其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标志,也成为讨论焦点。到底是依从历史观点的规划还是考虑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在这些保护计划中是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