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云成为中国用户IT投资重点从中国用户IT投资重点的统计数据(图1)可以判断出,对于企业级用户,26.1%将云计算作为投资重点,而27.4%的中小企业更偏向于选择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作为未来12个月的投资重点。从另外一组调研数据(图2)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云计算市场的投入趋势是,未来24个月内,40.8%的企业级用户会部署云计算。相对的,34.1%的中小企业会有部署云计算的计划。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级用户在云计算(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上的投入比例高于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2.
正在IT从物理向虚拟化、云计算的演进过程中,业务关键型应用对多路服务器处理能力的需求在持续提高。中桥调研数据显示(图1),40%的受访者考虑在未来12个月选择4路x86服务器来部署业务关键型应用。随着应用对性能和可扩展性需求的快速提升,以及生产应用虚拟化的进一步普及,在未来12-24个月,32.9%的受访者表示将选择8路x86服务器部署业务关键型应用。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将  相似文献   

3.
<正>微软公司对美国280家大中型IT公司开展的调查显示,近75%的受访公司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推出大数据项目。调查发现,72%的受访公司正在计划布局大数据业务,其中51%的公司表示已经进入大数据业务的部署阶段。62%的受访公司表示,在未来两年内非常有必要开发大数据的近实时预  相似文献   

4.
在系列1里,中桥就大数据分析对未来24个月以及企业的大数据分析投入厦点进行分析。在系列2里,中桥将就人数据分析对IT资源的需求,包括IT架构、计算节点以及存储技术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和服务供应商Teradata天睿公司5月9日宣布,2014Teradata大数据峰会(亦称第14届TeradataUniverse)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正式举办。随着更多企业快速部署大数据战略,Teradata天睿公司积极帮助中国企业快速转型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峰会,Teradata天睿公司携手全球领先数据驱动型企业,在峰会上分享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未来趋势和全球最佳"落地"实践。本届峰会为期2天,吸引了大中华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空间和智能环境的发达,越过大数据海洋蕴藏着无限新价值的新大陆在这一刻也正在继续扩大.大数据意味着要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数据,同时要寻找所有数据之间有意义的关系和模式.我们要意识到,大数据是信息资源管理的补充,但不是全部.在引进大数据分析技术时,我们应该重视与原有的信息资源管理团队的融合,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资源挖掘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管理从业者需要对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进行更明确的分类,并将原有的数据管理或商业智能分析等技能加以创新,应用到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管理中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企业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不断创造着新价值,带来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新商机,一个数据分析产业,一个基于应用数据分析的智能产业将在未来快速成长,一批批新人才也将崭露头角.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不能落后于时代潮流,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好重视信息的文化,鼓励消费数据,绝不随意扔掉数据;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大数据管理和分析人才,正确利用大数据,挖掘有效信息.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管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解释大数据分析背后的基本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使用大数据的应用程序,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与商业智能(BI)应用程序和并行技术相结合。文中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应用服务所采用的非结构化数据的搜索、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8.
正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18个月,中国市场虚拟化部署占比将超过80%。数据中心正快速从传统以物理为核心,向虚拟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演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满足业务关键应用的部署、性能、可用性和管理效率的需求,给用户带来很大挑战。中桥国际咨询调研(下面简称"中桥")结合中国市场调研数据,对于在数据中心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卢东明 《软件世界》2013,(10):69-69
大数据是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BI概念外延的扩展,手段的扩充,不存在取代的关系,也并不是互斥的关系。最近有人间:如今大数据风头正劲,而传统商业智能(指基于传统数据仓库进行分析以辅助决策)似乎过时了,商业智能的未来在哪里。下面三种观点,你支持哪一个?1.大数据完全取代传统商业智能;2.大数据与传统商业智能井水不犯河水;3.大数据与传统商业智能两者有分工也有协作。我一直的观点是:大数据是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BI概念外延的扩展,手段的扩充,不存在取代的关系,也并不是互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畅 《互联网周刊》2002,(21):50-51
商业智能对于许多企业也许为时尚早,但在未来的8~12个月,他们的潜在需求将可能进发。届时,他们会发现,技术或者适用的解决方案已经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敏 《软件世界》2010,(3):68-73
赛迪顾问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7.28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9.8%,未来三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3%,到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47亿元。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2006年将达33亿美元,中国是亚太地区商业智能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之一,处于后ERP时代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评估和选择商业智能(BI)工具。6月6日,CDC软件公司执行总裁高理斯对此建议,企业建设BI系统的目的,是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可以给企业带来增值效益的数据分析,但是这些数据必须有相应的人对其进行跟踪处理,否则BI的价值也就只停留在迅速做出报表的层面,BI的核心价值也被大打折扣。CDC软件Executive Suite能有效地将商务智能和财务智能的功能结合,这样使用户不但能更好地了解业务,还…  相似文献   

13.
洛夏 《互联网周刊》2016,(24):60-62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行业的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在全国范围内的保费收入达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行业发展速度创近7年来新高。根据《2016-2021年中国保险公司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保险业会出现产品和服务形态的改变。保险的组织形式也会出现巨大的变化,从之前的依赖销售,到依赖大数据分析,未来销售人员肯定会被大数据取代。  相似文献   

14.
《软件世界》2006,(21):17-17
光是购买和安装BI软件并不能防止欺诈,还必须有策略地使用才行。欺诈、数据盗窃、电子犯罪……这些是和商业智能软件联系最紧密的词语,但是复杂的数据分析确实能帮助企业发现犯罪行为。数据就是金钱,更多的人盯上了数据的价值。企业希望商业智能软件能尽早发现问题。如果银行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商业智能市场迎来了早春,正处于乍暖还寒时。”在由北京赛迪数据有限公司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BI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商业智能应用年会上,业内人士如是说。据悉,2006年中国商业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4.2亿元人民币,整体增长速度为40%。预计到2011年将有望超过45亿  相似文献   

16.
丁布 《互联网周刊》2008,(18):58-58
B0在中国推出的中小企业方案需要先解答两个问题——国内中小企业是否需要商业智能?如何部署?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总结了国外企业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现状。在国外企业大数据需求侧管理应用中,介绍了法国电力公司、美国巴尔的摩燃气电力公司、美国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和德国意昂电力公司四大能源企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主题和管理模式。通过上述介绍,在数据平台建设、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三个方面总结了各类大数据应用的启示,即集中建设统一大数据平台,并采用云部署方式是企业目前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流方式;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利于数据共享与数据管控,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有两个特点:一是大数据分析应用应紧紧围绕业务需求,以专业级应用为重心,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准确聚焦业务痛点,快速解决业务实际问题。二是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发展要求开展基础技术和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为专业级分析应用提供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软件定义存储的中国市场接受度过去12个月,各种"软件定义"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中桥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对软件定义存储的接受力度高于其他软件定义技术。近一半受访用户(46.9%)尤其是企业级用户(47.9%)表示,未来12个月将重点对软件定义存储进行IT投入。在系列1,我们解析了软件定义存储的主要市场驱动力。之所以中国市场对于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接受力度高,主要是因为中国用户在加大对虚拟化和云计算投入的过程中,寻求通过软件  相似文献   

19.
找准企业级数据分析的特点,提升企业数据分析能力,才能将大数据应用落到实处,使得大数据分析方案真正做到"为客户所用"。"我们在大数据领域的定位不是拥有数据,而是让企业的数据‘唯您所用’。近年来I BM在全球通过战略收购、研发等举措大幅投资于CAMS等战略新兴领域,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信息安全等,通过这些举措将IBM在未来不断地打造成更新的公司。随着在中国的客户需要创新的速度不断发生改变,IBM的战略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变成‘Made  相似文献   

20.
正在最后这个系列里,我们将为大家就刀片融合架构在行业的应用进行浅析。根据中桥近期对刀片融合架构所做的调查(图1),总体来说在中国市场上企业级用户对刀片融合架构的接受力度高于中小企业用户。特别是在未来12个月内,刀片融合架构在企业级用户(32.7%)中会出现一个强增长。具体到何种因素驱动着企业级用户部署高度整合的刀片架构(图2),调研数据显示,统一管理是企业级用户和中小企业选择刀片架构最重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