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大学开设的艺术通识课程"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评价手段上都致力于通过一定程度的创新,探索基于通识课平台的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并力求通过实践反馈,摸索如何促进综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艺术院校公共艺术专业教学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公共服饰艺术教学是实现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高等院校开设公共服装艺术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依据大学生现有的服饰艺术认识水平,探讨如何开展公共服装艺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公共体育教育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效能会受到其独有特点的影响,为了给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启示,就需要深入的研究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实效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功能作用的发挥这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思路,拓宽实施路径,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此背景下,相关的艺术教育也应作出改革以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要求。就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而言,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进行充分重视,进而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对中华文脉、传统文化进行复兴,最终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实现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提高的目的,全面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访谈法等对我国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促进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策略,为高校舞蹈教育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对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承载的美育功能和现状分析,提出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建构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通过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的五个方面,结合《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论述通过教学内容优化完善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美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现代绘画、雕塑和建筑以及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型发展,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审美诉求;它代表了文化与历史、艺术与设计、公众与社会之间新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塑造。从欧美国家提出了"城市复兴"论再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美好蓝图,公共艺术以一种内在驱动力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意向。本文以山水秀美的矿冶古都——黄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公共艺术发展现状的担忧到释怀,来阐述对故乡本土文化的眷念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形体艺术的教育,同时形体艺术教育也成为了高职院校中公共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体艺术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修养和素质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加强个人的外部竞争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形体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形体艺术教育的对策,为日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历程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真实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一些建设性意见,主要是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加强体育课程本质建设和推广,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塑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气氛,在政府和教育部相互辅助完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追求教育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学到实际的体育技能,而不是只搞一搞形式的体育课程改革,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设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公共空间艺术研究中,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互为和谐关系存在,且艺术表现形式也愈发多样化,对公共空间的艺术性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公共艺术自身就具有公共性,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特色的载体而存在,而公共空间则作为公共艺术的载体而存在。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基于对视觉导视而进行的造型改造,还日渐发展为融合感官情绪等行为和观念性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公共空间艺术营造。这种艺术不仅仅是单纯模式化的物体,而是能体现出一种艺术生活和文化的价值的表现形式。各样的公共艺术形式不仅呈现出城市精神还传递给大众城市文化的价值,使它们对城市公共空间起着显著的意义实现和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下社会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已基本完成从公共空间中安置永久性艺术品这种单一维度,向基于公众延伸出的一切公共议题的多元维度转型。至此,公共艺术的受众与其参与程度问题也浮出水面。那么,转向日常生活层面的公共艺术在多大程度上与其受众发生关系呢?本文引入了路上观察学的视角和行为方式。路上观察学与公共艺术的社会角色虽截然不同,但在彰显个体经验的作品得以进入公共领域从而与群体经验形成映照的当代艺术潮流趋势下,兼具社会实践、符号观察与朴素记述行为的当代都市活动的路上观察学,可以成为对公众参与方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究选择了公共空间艺术建设载体,这是城市文化中与城市形象中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为直观的建设载体,基于我国城市文化跟公共空间之间艺术关系,对现阶段城市文化建设中公共艺术空间的有效拓展途径进行针对的阐述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提示,在后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怎样完成城市文化形象的打造,最后完成生命力极强城市品牌的塑造,完成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凸显,最后实现城市影响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艺术展之旅     
艺术展览作为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重要载体,记录着艺术发展过程。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许多人已经提前订好了票——如今的各种艺术展览已经成了我们艺术化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展览作为一种将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的媒介,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而在当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中,以展示最前沿艺术为宗旨的当代艺术展览是有别于艺术博览会的,它是公众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在当代生活中日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展示文化。很多身居海外的人们,他们在观看了大量的艺术展览后,认识到了欧洲艺术展览机制与中国的不同,本文简单对欧洲几国艺术展览的介绍,从中吸取经验,对中国艺术展览带来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校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陶瓷艺术对公共环境的艺术营造为切入点,从公共环境陶瓷艺术的多种特征以及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进行解读,启示了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中美学上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本人参与过的实际课题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出一些陶瓷艺术应用于公共环境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很多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开始融入了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代表,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民族传统体育要与高校相结合,充分享受高校作为优良载体的优势。本文就笔者就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结合贵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对英国创意人才培养的教学背景、意义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艺术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当代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紧紧围绕创新教育这一中心,寻找自身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争取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体育融艺术、体育、音乐、美学于一体,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相结合的典范,充分展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体育竞技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各类艺术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亲睐,高校艺术体育课程的构建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艺术体育教育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高校艺术体育类课程的项目特点进行阐释,最后对高校艺术体育类课程的构建视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被引入以来,凭借着自身的公共属性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走进乡村,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