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9,(4)
采用基于谐频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有源消声与消振系统对充液管路系统突出的低频线谱噪声进行有源控制实验研究.建立了泵水循环管路实验系统,在管路中安装有源消声器对流体声进行控制,在管路出口障板上采用8×8通道有源消振系统控制结构声辐射。开展的低频线谱噪声与振动有源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50~200 Hz频带内,通过结合有源噪声与振动控制可在多数频点取得10 dB以上的降噪效果。针对该实验系统,通过分别控制流体声和结构声分析了两者的贡献.实验结果验证了有源消声与消振系统具有较好的降噪性能,各频点处流体声与结构声占比情况不同,需要综合控制流体声与结构声才可以取得显著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星级饭店的噪声振动控制问题,从噪声振动源分析、空气声传播途径、结构传声的原因及途径、设备的振动的控制,从提高围护结构的隔声量、减振阻尼及减少噪声混响的吸声设置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产某型平地机整机噪声大、声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对该平地机进行了整机声功率级测试、噪声源频谱分析和驾驶室的振动级测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整车声功率高,噪声谱为宽带频谱,驾驶室隔振效果较差。降噪后的整机声功率级降低6~8dB(A)。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路面噪声的产生及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对噪声产生机理及声屏障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轮胎路面噪声的产生机理和噪声传播过程,同时分析了计算声屏障降噪量的两个公式,并进行了示例计算.  相似文献   

5.
李西明 《山西建筑》2003,29(8):245-246
通过分析轨道结构噪声和振动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 ,指出了减振降噪型轨道结构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一些降低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的有效方法和结构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以及轨道结构设计 ,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当前存在的临街高层住宅降噪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构造——通风隔声窗.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型通风隔声窗对于点声源噪声的降噪可行性,首先对点声源在小型声屏障下的传播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分析了在点声源交通噪声前提下小型声屏障在顶部通风凸窗中的可行性,并得出了这种新型通风隔声窗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羊烨  王长山 《建筑科学》2021,37(6):186-191
随着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增强,室外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得到很好的控制,室内噪声源逐渐上升成为室内声环境的主要矛盾.空调系统从源头和传送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分别以固体声和空气声的形式传播.以布鲁克被动房室内声环境的优化为例,对屋面的设备机组、管道、风口进行优化治理后,室内声环境A声级可以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但房间内仍受到低频噪声的影响.对比多个设计标准,文章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标准在预评价和后评估2个阶段,对建筑室内声环境的评价应该关注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尤其是设备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在设计和前期安装阶段介入设备的降噪设计,可以较低的代价实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投运超过10年的±500 kV换流站降噪设施和噪声方案开展研究,介绍了站内降噪设施的现状,随机抽样在运的声屏障板并进行第三方隔声性能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声屏障板的隔声性能下降了约30%。结合换流站所在地区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区划方案》和声屏障板的实际声学性能开展噪声仿真分析,提出降噪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噪声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振动噪声来源、传播路径和总结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的基础上,结合佛山2号线车辆段工程实例,对车辆段设计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综合减振降噪措施进行探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模式,而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噪声等问题难以避免,对周边居民、建筑以及较为精密的仪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产生原理,并由各个方面为减振降噪技术提供创新要求,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中的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室内环境的重要性日趋显著,噪声是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西安市北郊某一高层建筑为例,从地下室水泵噪声的传播和室内空间尺寸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引起住户室内噪声过大的原因,并通过减振、隔振及吸声处理等措施,对噪声污染进行了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庄稼捷 《中国电梯》2006,17(5):16-18
论述了电梯噪声和振动污染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对环境的危害.并根据对污染源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机房和井道内铺设环保型高效吸声体、安装电梯机组专用隔振结构,进行综合治理.达到了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梁洪国  李明 《山西建筑》2010,36(17):95-96
结合声波透射法检测原理,介绍了判断混凝土质量的声学参数和影响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质量的因素,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产生的缺陷,具体阐述了三种判断桩身有无缺陷的方法,并对常见问题或故障的处理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桩基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某省广播电视中心空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跃 《暖通空调》2004,34(8):76-78
该工程是集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介绍了室内设计参数、空调系统形式、冷热源、冷热负荷,以及消声隔振和空调自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谢刘  王军  黄高琼 《山西建筑》2010,36(22):77-78
介绍了输电塔线体系振动的基本特点,并对塔线体系振动响应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阐述了考虑输电塔线体系耦联作用下的体系设计及振动响应、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减振控制方法,提出了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噪声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中华坊为例,探讨居住区的整体策划以及建筑方案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应用建筑技术手段,通过在社区边沿设置隔声屏障以及对建筑外墙进行构造处理,并着重提出噪声控制的处理手法,以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确保高尚社区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某工程为例,叙述了高层建筑中以隔振垫、离心玻璃棉和声默围边隔声垫为主要消能隔振材料的机房隔振地坪施工技术.该隔振地坪可使机电设备与建筑结构完全分开,能有效降低各类机电设备向外传递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8.
曹贵宝 《山西建筑》2007,33(7):348-349
结合上海地铁九号线周边环境的特点,通过对风亭、车站公共区、站台等噪声源的分析,提出了消声、吸声、隔声、减振等综合技术措施,并对消声器的安装要求及噪声治理目标进行了说明,以满足地铁周边环境的降噪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东瑞  翟刚  曾庆智 《山西建筑》2012,38(21):214-215
结合实例,试用交叉学科的管理和多学科进行综合治理方法对热水锅炉引风机的运行节能、节电、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振动和噪声扰民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达到使锅炉降低排烟热损失,降低振动和噪声排放,治理具有投资省、操作维护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很早就对声景观有了较为客观的认知与体验,亦常常利用地方上的各种声音与景观相结合来创造声景观。与此同时,古人还巧妙利用“振动”“共振”“回声”等声学原理来营造声景观。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声景观的声学原理、音效提升及传播途径的研究,探索古人的声景观营造经验与设计方法,以期更好的保护古代的声景遗产,并为当代声景观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