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基乙基丙二酸的合成及其浮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对应的酯,合成苯基乙基丙二酸并经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初步表征.确定了生成苯基乙基丙二酸水解反应的实验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物用量等.研究了苯基乙基丙二酸与十二胺组合对菱锌矿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与单一用十二胺浮选矿物进行比较,合成的苯基乙基丙二酸具有良好的辅捕收性能,使菱锌矿回收率从82.0%提高到了91.0%.  相似文献   

2.
根据宜昌磷钾矿的矿物特性,以TSM-46、十二胺为捕收剂,碳酸钠、硫酸作为p H调整剂,水玻璃作为抑制剂与分散剂,对宜昌磷钾矿进行了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的小试实验,并对富钾尾矿进行了浮选,获得了适宜的粗选工艺参数.实验证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质量分数92.5%、浮选温度50℃、碳酸钠用量8.5 kg/t、水玻璃用量4 kg/t、粗选捕收剂TSM-46用量粗选2 kg/t、扫选0.8 kg/t的条件下,磷精矿品位为15.17%,回收率达74.47%;在十二胺用量0.2 kg/t,矿浆p H 1.8的条件下,钾精矿品位为11.05%,回收率达45.09%.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以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一种两性捕收剂SB-116,并用于四川清平中低品位磷矿浮选试验. 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药剂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浮选试验分析合成药剂的浮选性能. 结果表明:反应物的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浮选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1∶1.6、反应时间45 min、反应温度68 ℃. 合成药剂与原料的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丙氨酸甲酯. 单一反浮选、双反浮选以及正反浮选三种工艺流程的对比说明两性捕收剂SB-116在正反浮选中可以得到理想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攀钢高炉渣为原料,采用"选择性分离与长大"的方法使高炉渣中的钛富集于钙钛矿中,然后在常温25℃,pH值9.3下,研究捕收剂油酸、捕收剂A与抑制剂水玻璃、CMC的用量对改性高炉渣中钙钛矿浮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捕收剂油酸和捕收剂A都能用于改性渣的浮选,但是捕收剂A浮选性能更佳;抑制剂水玻璃和CMC都能抑制脉石,但是水玻璃也抑制钙钛矿浮选,所以CMC更适用于改性高炉渣的浮选.本实验优化出最佳浮选工艺,即为捕收剂A用量600 g/t,CMC用量为1 500 g/t时,浮选效果最为理想.此选冶结合的绿色分离技术适宜于攀钢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胺、甲酸和乙醛为原料,合成了阳离子捕收剂N,N-二乙基-N-十六烷基胺(DEN16),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实验以及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考察了其对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浮选行为以及矿物与药剂的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在pH=5~5.5,DEN16用量为2×10-4mol/L时,高岭石、伊利石的回收率均高于82%,而一水硬铝石仅为60%;人工混合矿浮选精矿的铝硅比均高于20,说明在pH8时,以DEN16为捕收剂可以实现铝硅酸盐与一水硬铝石的分离.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研究结果表明,DEN16与3种矿物的作用皆为静电吸附,且与高岭石和伊利石的作用强于一水硬铝石.  相似文献   

6.
磁铁矿浮选柱阳离子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浮选柱阳离子反浮选技术对弓长岭磁铁矿进行了浮选分离研究.通过在实验室浮选柱系统上的试验,优化确定了如下工艺和操作参数:十二胺药剂用量100g/t,循环矿浆压力0.045MPa,矿浆浓度43%,浮选时间7~8min.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下,通过一粗二扫开路流程分选,可得到含铁70.95%的铁精矿,尾矿铁品位可降至20.88%.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高质量铁精矿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文山某多金属矿选锌尾矿的MLA工艺矿物学分析,初步确立了采用浮选回收其中锡石的工艺.为进一步明确浮选药剂制度,分别进行了捕收剂用量单因素试验及调整剂用量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该选锌尾矿,捕收剂JSY-19的最佳用量为1 200g/t,辅助捕收剂P86最佳用量为70 g/t.响应曲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调整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Na2CO3157. 75 g/t、CMC 40. 84 g/t、KT-51 362. 76 g/t,在该条件下,锡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可达3. 31%和72. 18%,实际浮选结果与软件优化拟合结果基本一致.采用上述试验确立的药剂用量进行浮选闭路实验,最终获得的锡精矿品位为6. 04%,回收率为85. 21%.  相似文献   

8.
胶磷矿浮选中碱性联合调整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胶磷矿正浮选pH值调整剂碳酸钠的用量,同时又能有效调整矿浆的性质,改善浮选性能,以某磷矿为试验样品进行了氢氧化钠或氧化钙联合碳酸钠调整矿浆性质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与氧化钙单独作为调整剂时的浮选效果较差,配合碳酸钠作为调整剂,可以改善浮选效果;当使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比例1∶3用量4.0kg/t作为pH调整剂时的选矿指标精矿品位18.58%、回收率91.64%、选矿效率18.18%优于单独使用碳酸钠6~7.0kg/t时选矿指标,前者的药剂用量低,因此选矿过程中的药剂成本会有所降低.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用碳酸钠配合氢氧化钠作为矿浆pH调整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胶磷矿正浮选pH值调整剂碳酸钠的用量,同时又能有效调整矿浆的性质,改善浮选性能,以某磷矿为试验样品进行了氢氧化钠或氧化钙联合碳酸钠调整矿浆性质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与氧化钙单独作为调整剂时的浮选效果较差,配合碳酸钠作为调整剂,可以改善浮选效果;当使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比例1:3用量4.0kg/t作为pH调整剂时的选矿指标精矿品位18.58%、回收率91.64%、选矿效率18.18%优于单独使用碳酸钠 6-7.0kg/t时选矿指标,前者的药剂用量低,因此选矿过程中的药剂成本会有所降低。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用碳酸钠配合氢氧化钠作为矿浆pH调整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动电位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胺(DDA)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10)2种浮选药剂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浮选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十二胺单独使用时,高岭石的回收率略高于一水硬铝石,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不大,不能有效实现高岭石与一水硬铝石的浮选分离;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单独使用时对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均无捕收作用;与单用十二胺相比,DDA+WD-10的组合捕收剂对硅酸盐矿物浮选能力强,选择性好.在pH=4~5.5的范围及最佳药剂配比条件下,高岭石回收率在75%以上,而一水硬铝石回收率只有20%左右,能有效实现铝硅矿物的反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