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煤矿安全》2021,52(4):72-77
缓冲土酸是煤层解堵常用的酸液之一,但HF、HCl和CH_3COOH在其中的浓度配比不同,导致酸化解堵效果不同。为此进行了不同浓度HF、HCl和CH_3COOH配比条件下对泥浆钻井液固相颗粒的溶蚀实验和H+反应速率实验,优选出缓冲土酸解堵的最优浓度配比。根据煤样解堵前、后的渗透率变化对优选酸液解堵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缓冲土酸体系中主要是HF与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反应,HF中加入HCl会促进反应,加入CH_3COOH则会降低反应速率;当HF浓度为9%时,溶蚀率最高,能达到45.02%;优选出的缓冲土酸的浓度配比为3%HCl+9%HF+7%CH_3COOH;经优选的缓冲土酸解堵煤样的渗透率能恢复到污染堵塞前的92.08%~110.88%。  相似文献   

2.
酸蚀蚓孔是碳酸盐岩酸化/酸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由于酸蚀蚓孔的出现,导致地层中酸液流动和滤失情况的改变,因而对施工效果有重要影响。介绍了碳酸盐岩酸化中酸蚀孔洞的形成,以及室内实验研究情况,对目前研究酸蚀孔洞的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可以应用于现场施工设计的考虑酸蚀蚓孔效应的酸液滤失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开发是提高油田产能的重要手段,酸化是水平井增产的主要措施,针对水平井酸化的技术难点研究适合吐哈油田水平井酸化的低伤害缓速酸体系及适合于不同井况及污染特征的三种酸液置放技术,优化酸化工艺设计,避免残酸伤害,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同时也为水平井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查明酸液对不同煤阶煤的酸化效果,能够为提高煤储层导流能力提供一种化学方法。通过对不同煤阶煤样酸化前后煤表面观察、矿物质含量和渗透率测试,得出不同煤阶煤酸化后表面变化特征、矿物质含量变化及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组分酸能与煤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提高煤储层的导流能力。煤中原始裂隙发育程度及矿物质的含量共同影响着增透效果;酸化使煤中的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减少最多,其次是蒙脱石、绿泥石和伊利石,石英和高岭石减少最少;煤体裂隙越发育,与酸液反应的碳酸盐和硫化物含量越高,酸化增透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多组分酸在煤储层水力压裂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5.
查明对不同煤阶煤增透效果最好的多组分酸配方,能够为多组分酸在煤储层酸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集了不同煤阶煤样(河南义马千秋矿、山西长平矿和山西屯兰矿),进行了多组分酸液对不同煤阶煤溶蚀实验,根据不同多组分酸对不同煤阶煤的溶蚀特征,优选出了不同煤阶煤酸液最优配方。通过酸化前后煤样渗透率测试实验,得出酸化后千秋矿、屯兰矿和长平矿煤样的渗透率分别增加25.76~128.08倍、0.32~1.20倍和0.73~17.22倍,具有良好的酸化增透效果。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作液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化处理是油气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选择适当的酸液体系对酸化施工十分重要.主要论述了针对碳酸盐岩地层的酸化工作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酸液体系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并说明了各种酸液所适用的地层.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酸压过程中的酸液滤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机理,从酸液体系和酸压工艺两个方面提出了各种常用的控制酸液滤失的方法;酸液滤失对酸压设计结果影响较大,酸液滤失模型是酸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准确的计算酸液滤失的模型仍在不断的完善之中,通常仍将一般的压裂液滤失模型用于酸压设计,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酸液滤失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边利恒 《煤炭技术》2018,(2):101-103
对韩城区块低产井分析认为部分井煤层发生了堵塞,为此进行了煤层气井酸化解堵先导性试验,采用基质酸化方式向5口井11~#煤层平均注入72.9 m~3酸液。试验证实,煤层气井经长期排采近井存在低压高渗区域。解堵效果评价认为,煤层渗流通道堵塞位置位于人工裂缝的前端,这使得小规模基质酸化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铀酸度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其他条件一致,酸化酸度分别为10,20,30 g/L的条件下,采用柱浸方式对某铀矿石进行酸预浸-微生物浸铀对比试验,探索低酸耗、少板结、高浸出率的微生物浸铀工艺参数,为工业化堆浸应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3种酸化条件下,铀的最终浸出率接近,分别为96.14%,94.88%和98.25%,而耗酸率分别为8.23%,9.24%,9.67%,采用酸度为10 g/L的酸液酸化时耗酸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注水井酸化解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洁  郝斐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11):33-35,39
基于双河油田的储层物性特征,通过室内岩心评价实验研究了注水井堵塞机理:注入水中存在大量的固相悬浮颗粒堵塞储层;双河区水敏性矿物含量较高引起粘土膨胀和微粒运移;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引起结垢降低了储层渗透率。为了解除双河油田注水堵塞,针对注水井堵塞原因,研制了含粘土稳定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互溶剂的酸液配方,优化了低伤害酸与土酸结合的复合酸化工艺。物理模拟实验和矿场试验证明了酸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线酸化增注技术,采用高效的酸液体系,将常规三段式酸化模式简化为一段,酸液采用高效浓缩酸液,减少了运输的储罐数量,降低施工成本,在酸化施工过程中酸液随注入水同时注入,可不间断注水,在注水的同时达到解堵目的。该工艺施工灵活,可根据注水量的大小调节酸液注入速度;可多层、多井次集中作业,规模化施工。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新型酸化工艺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21,40(8):130-134
为解决富含矿物质煤层煤层气开发面临的增产改造问题,基于酸液溶蚀煤中矿物质和煤层水力压裂理论,以焦坪矿区侏罗纪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储层特征,设计了盐酸体系和盐酸+氢氟酸体系的前置酸配方及活性水压裂液和生物酶破胶瓜胶压裂液的压裂液配方,通过开展前置酸压裂液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前置酸溶蚀率实验,进行了前置酸配方初选,借助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完成了前置酸压裂液配方的优选。结果表明:采用前置酸压裂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裂液本身对煤层的伤害;15%盐酸体系相比12%盐酸+3%氢氟酸体系更加有利于改善煤层渗透性,优选作为前置液配方;从减小对煤储层伤害的角度来选择压裂液配方,优选活性水压裂液体系;综合考虑煤储层伤害、携砂和造缝效果来选择压裂液配方,优选生物酶破胶瓜胶压裂液。  相似文献   

13.
煤层酸化增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并取得较好效果的1种煤层化学改性方法,通过向煤层中注入1种或多种酸液,溶蚀煤层孔隙中的矿物质,增大煤层孔隙间连通性,从而提高煤层渗透性。为了探讨酸化工艺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以及理清该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系统综述了煤层酸化增透机理、进展及现场应用这3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酸化增透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文献调研结果表明:酸化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煤层渗透性,但仍然存在水锁损害、酸化范围小等不足之处。结合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煤层瓦斯增透与酸化技术发展应加强研究的方向,未来可以从煤孔隙结构随酸化时间的演变机制、水锁效应的解除方法以及自转向酸对增透范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煤》2016,(7):23-26
酸化是让非常规油气实现增产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储层改造手段。文章为了研究酸化对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大小,进行了实验室酸化实验。采集山西沁水盆地伏岩矿区新鲜煤样,选取裂隙发育具有代表性的煤块,分别将其制成20~40目的煤粉和直径为50 mm的煤芯,用3种不同的酸液和混合酸对煤粉进行处理,测量煤粉酸化后的溶蚀率,选择最优酸液配比,比较煤芯酸化前后的渗透率来确定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经酸化后煤芯渗透率由2.36 m D左右提高到了3.88 m D左右,为原来的1.64倍,渗透率增加不明显。由此认为伏岩煤矿酸化改造不明显。研究结果为煤层气酸化现场施工提供了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15.
石英砂永磁强磁选-酸浸提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永磁强磁选-酸浸工艺对普通级石英砂进行排杂提纯实验,研究了矿粉细度、磁感应强度、酸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对石英砂提纯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到提纯效果最佳的条件参数。结果表明:矿粉细度和磁感应强度是石英砂磁选的主要影响因素,磁选后石英砂Si O2纯度可达到99.9%,Fe含量为0.013%;常温下,酸液浓度和浸泡时间是石英砂酸浸的主要影响因素,酸浸后石英砂Si O2纯度可达到99.99%,Fe含量为0.0004%,经该工艺处理后的石英砂已达到超高纯石英砂级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酸化对煤储层压力敏感性的影响,以山西沁水盆地某矿3#煤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裂隙发育的煤样,先分别将其制成10—20目的干燥煤粉和直径为50 mm的煤芯。用不同种类的酸对其进行酸化处理,计算溶蚀率,根据溶蚀结果优选酸液配方,并利用优选过的酸液处理煤岩。测得不同围压下煤储层酸化前后渗透率变化情况,分析酸化前后不同应力处煤岩的不可逆渗透率改变率,最后得出酸化对煤储层压力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衍射晶体鉴定技术,首先确定页岩试样主要矿物成分,根据矿物成分确定酸化试验所用的酸液。利用质量分数为3%的HF和10%的HCL混合而成的土酸溶液酸化20mm×20mm×50mm的块状的钠长石、石英试样。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初步分析试样表面的腐蚀程度,并用Image-Pro Plus计算表面积溶蚀率的变化以及测量pH的变化规律,以分析页岩酸化的机理。设置对比实验,确定HF和HCL分别对溶液的贡献。本文是酸化压裂对含气页岩渗透性能的影响的基础室内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中,酸蚀蚓孔的出现表明酸化效果是具有较高效率的。然而酸蚀蚓孔的形成和扩展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描述酸蚀蚓孔生长扩展的模型也各有优劣,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满足实际现场生产。因此研究酸蚀蚓孔的形成扩展和模型对酸化增产效果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相关最新外文文献,介绍了碳酸盐岩酸蚀蚓孔的形成机理、扩展的影响因素、常用扩展模型的优劣和最近发展的模型,对酸蚀蚓孔形成扩展因素研究重点和模型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与污染土对混凝土基础酸腐蚀的预测与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矿企业生产排出的中性废盐水或废酸水污染的土层,都对混凝土基础产生酸性腐蚀.该文从土中酸的分类入手,介绍了国外规范对土质交换性酸腐蚀的规定,分析了我国酸腐蚀混凝土基础的事例,建议我国岩土勘察规范对土的交换性酸腐蚀混凝土基础问题应予以关注,提出了评价和维修最佳年限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江西赣州矿山废石酸化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  张永康  刘岩  冯乃琦 《现代矿业》2019,35(1):119-122
为了准确评价赣州矿山废石的产酸潜力,进行了净产酸试验、最大净产酸潜力试验和淋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约一半矿山的废石样品具有酸化潜力,但净产酸量比较小,最大产酸量(H2SO4)仅为10 kg/t;赣州矿山废石含硫低,在酸雨作用下短期内不会全部酸化,但废石中的重金属元素均能溶出,其中Cd、Pb、Zn、Hg等重金属元素溶出量超标,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