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红外辐射釉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玮  刘永芬 《红外技术》1992,14(1):41-44
远红外辐射釉料是一种非晶态结构的高效远红外辐射材料,由高效辐射材料和过渡性基质材料组成。本文介绍了高效辐射材料和基质材料各自的和组成后的配方、特性以及烧结工艺,给出了远红外辐射釉料光谱图、X射线衍射图等,得出在高于500K时的全法向发射率ε>0.90,热膨胀系数为3×10~(-6)℃~(-1),与金属基底相近,机械强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加温装置和民用加热设备。  相似文献   

2.
邹景岚  梁广  朱志宏 《激光与红外》2022,52(12):1836-1843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结构,因非凡的红外发射/吸收调控能力,成为实现红外隐身技术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超材料实现波长选择性红外辐射隐身的不足,提出和设计了基于耐高温金属材料钼Mo的多层金属 介质 金属(MIM)结构超材料,同时实现了5~8μm波段的宽带高发射(吸收)和中红外波段3~5μm、远红外波段8~14μm的宽带低发射(吸收)。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隐身结构耐高温性能非常突出,在500~2500K温度范围内其红外辐射特征都能被抑制,同时,红外辐射的角度选择性也很好,75°范围内时5~8μm和8~14μm波段辐射特性无明显变化。该工作为新型耐高温波长选择性宽带红外隐身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庄金智 《红外技术》1989,11(3):31-35
远红外加热技术的核心,在于制造高效、耐用的远红外辐射器。本文介绍的HL型涂层,是以磷酸为主体,以氧化铜等化学物质为粘接剂,按比例加入一种或多种远红外辐射材料而制成的;SG-1型管是将HL型涂料涂于金属表面而制成的远红外辐射器。本文介绍了HL型涂层的制备和SG-1型管的制造和应用。涂层的辐射峰值波长在3.5—5.5μm之间。SG-1型管比碳化硅管,其升温时间快一倍,比不涂HL型涂料的铁管,节省电能约40%。  相似文献   

4.
可以使用不同的非线性晶体在远红外区获得两台CO2激光器的差频振荡。ZnGeP2晶体的特点是不需要低温和磁场,而已在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吸收较小。该文研究了高功率脉冲CO2激光器的辐射在ZnGeP2晶体中的差频。图1ZnGeP3的折射率n0(a)吸收系数。a0(5)与辐射波长的关系图2ZnGeP3的匹配角与辐射的差频反的关系为了保证辐射在非线性晶体中相互作用的效率,实现了寻常红外线和非常红外线的共线匹配。根据文献[4]计算的寻常波ZnGeP3晶体的光谱特性曲线(图1)可以确定远红外区的匹配角(图2),并估计红外能量。这样,对计算的红外脉冲(能…  相似文献   

5.
在手机辐射作用下人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DTD法在建立人体电磁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在手机辐射作用下,人体内外的场强分布。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硬吸收边界条件来解决FDTD算法中计算区域的截断误差问题,即把吸收性能良好的吸波材料加到计算空间的边界上以吸收边界上的入射波,消除反射波。计算结果表明,手机的辐射绝大部分被人体的皮肤所吸收,人体内部在手机辐射作用下的场很弱。因此,在非长期地、连续性地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手机的辐射应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炉温500℃以下的远红外加热炉(或干燥箱),适用于加热干燥有机物、高分子材料和含有水分等的物质。要完善和提高远红外加热炉的性能,必须强化和稳定辐射加热效果,充分利用好对流余热,配以合理的热风循环,保持加热炉中温度场和辐射场的稳定,方能保证工件的烘烤质量。其次是应注意炉内通风、排废的设置、选择最佳的辐射加热元器件、合理的负荷密度、适当的安装方式,方能生产出工艺适用、性能优良、稳定可靠的红外加热炉。  相似文献   

7.
气动加热下高温陶瓷材料的红外辐射机理与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材料内部热辐射与导热耦合传热温度场、表面反射及折射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建立了气动加热下高温陶瓷材料的红外辐射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结合蒙特卡罗法和谱带模型,数值模拟了红外辐射能在材料内部的传递及出射过程.引入介质影响因子,分析了材料的红外辐射机理和外部气动热流对材料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陶瓷材料内部热辐射的光谱选择性与温度场的耦合,导致高温陶瓷材料的红外发射率随气动热流变化而变化.由于陶瓷材料在紫外和中远红外谱带范围对辐射的吸收非常强,而在近红外和可见光谱带范围对辐射吸收较弱,随气动热流密度增大,对陶瓷材料表面红外辐射产生贡献的内部热辐射区域增大,但材料的红外发射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引言自从1800年赫胥尔(Harschel)发现红外线起,人们就注意到了红外线的热效应。1935年美国的格罗维尼(Groveny)首先取得将红外线用于加热和干燥的专利权,当时使用的辐射源是最强辐射波长为1μm的红外灯泡。随着红外基础理论和加热机理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长波红外线(即远红外线),于是便不断地研制出新型的远红外辐射源。日本自1968年宣布研制远红外辐射材料成功以来,短短十几年,其远红外加热技术  相似文献   

9.
远红外织物的保健作用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兴祥  段谨源 《红外技术》1994,16(6):27-30,21
远红外织物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它不但可以吸收外界能量而使自身的温度升高,而且可以高效发射出远红外线,同时还具有抑菌作用。本文在对红外辐射的理疗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讨论了远红外织物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远红外辐射涂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加热和干燥工序是许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热能通常以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途径进行传递。由于辐射传热一般较快,加之许多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含水物质对火于3微米波长的红外线(俗称远红外线,下同)的吸收比较强烈,因而采用远红外辐射加  相似文献   

11.
红外高辐射材料的辐射特性及辐射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从光谱学角度总结一些常用红外高辐射材料的辐射光谱特性,并探讨其辐射机制。认为,由于剩余反射带对辐射的阻抑作用,以及极性振动的非谐效应,这些材料强辐射带并非对应于基本振动的强吸收带,而对应于中等吸收强度的二声子组合吸收带(有的还包括三、四等多声子组合吸收带)。指出了强辐射带的自由载流子和杂质效应。提出了探索高温辐射材料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通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CART)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光谱透过率和背景辐射的计算在诸如大气遥感、光电工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根据所提出的中分辨率大气分子吸收快速计算方法、大气气溶胶衰减计算方法、大气多次散射快速算法,研制了一套通用大气辐射传输计算软件(CART),该软件可根据大气参数快速计算可见光到远红外波段的大气光谱透过率和大气背景辐射,光谱分辨率1 cm-1,覆盖可见光到远红外波段。介绍了该软件的计算模型、主要功能和计算实例、部分实际验证结果以及应用领域。CART在目标辐射特性测量的大气修正、光电设备的设计和性能评估将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论远红外辐射涂料的填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宗虹  郑纯 《红外技术》1992,14(3):15-17
通过对工业废渣“TFZ”的远红外辐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渣“TFZ”具有远红外辐射能力高的特点,可作为远红外辐射涂料的填料。  相似文献   

14.
远红外加热是辐射加热,但又不是一般的辐射加热,两者区别在于,远红外加热关心的是辐射与吸收间良好的匹配,而一般辐  相似文献   

15.
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节能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亚范 《红外技术》2002,24(5):58-59,62
阐述了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的特点,论述了远红外辐射节涂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受热面辐射率,强化辐射传热,从而可以实现节能目的的原理。结合大庆油田的应用实际,指明了远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使用远红外线进行加热,已经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使用远红外线进行加热比传统的加热方式所呈现出的很多优点已为实践所证实,并为许多单位所采用。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1)把原加热设备的电热丝用一些旁热材料(例如碳化硅、氧化镁、锆英石等等)包起来,以期降低直接辐射表面的温度,从而使所辐射的红外线能量比起电热丝来,较多地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区域。这就是所谓“远红外加热”名称的由来。(2)在这种加热元件的旁热材料表面上,再涂上一层辐射率较高的涂料,以期增加外加能源转换成红外线的转换效率。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能够得到较多的红外线。(3)被加热工件在远红外波段范围内往往又有较好的吸收特性。根据(1)、(2)两点所述可知,辐射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能够较多地集中在被加热工件吸收特性较好的波段范  相似文献   

17.
光泵远红外激光器是远红外谱区的重要辐射源。在GaAs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外差混频远红外接收实验中,光泵远红外激光器作为信号源或本振源而得到应用。远红外激光与各种接收系统(例如SBD混频接收系统、准光学接收系统)的输入耦合,都与远红外激光辐射的场分布(模式)、输出功率以及偏振等辐射特性有密切关系。因此,远红外激光辐射特性的测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斐  李广林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8):11-12,15
手机的辐射对人脑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首先建立手机辐射的电磁模型和人体头部电磁模型,利用FDTD法在900 MHz工作频率下模拟计算了人体与天线手机系统的辐射,并分析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靠近人体模型一侧,人体模型内部,电场的减小速度较磁场明显;手机约有40.4%的幅射能量被人体模型吸收,其中头部吸收的电磁能量占总吸收能量的54.4%。  相似文献   

19.
研究雾中红外辐射衰减特性,有助于提高武器装备雾天条件下的红外对抗能力。基于大气辐射传输软件(CART)、Beer-Lambert定律、Mie散射理论和雾滴谱分布函数,计算雾滴粒子群红外辐射透过率,对红外辐射在平流雾和辐射雾中的传输衰减特性进行研究。以近红外辐射1. 064μm、中红外辐射3. 8μm和远红外辐射10. 6μm在轻雾条件下为例,结合3个地区实测数据,分析了能见度、传输距离、入射光波长和晴朗大气透过率计算值对平流雾和辐射雾总透过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轻雾条件下,辐射雾衰减小于平流雾衰减,远红外辐射10. 6μm具有很好的传输性能,地区气象参数不同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热辐射红外线,特别是波长大于3μm的远红外线,仅仅消耗较少能量就能获得,同时,由于远红外线能被若干物质大量吸收并转化为物质的内能,使物质内部微粒(分子或原子团)的振动或转动加剧而自身发热。这个过程简称为“吸收辐射发热”原理。这个原理主要包含热辐射理论和辐射吸收理论。用远红外加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被加热物料温度上升很快,能量消耗少,同时用加热物体发射红外线的方法极为简单。因此,探讨远红外线对养护混凝土的价值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养护混凝土的实践已初步说明,如果较好地利用红外线的特性,这里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