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粉沙质泥沙沉沙池设计方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灌溉沉沙地区池以沉沙达到排清的设计思路及方法,针对沉淀粒径较细的粉沙质泥沙沉沙池设计长度较长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模型试验实例,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从沉沙层排出清水这一最基本要求出发,在有害泥沙还没有沉到池底时,从沉沙池含水流表层提取清水,以缩短沉沙池设计长度,最终,通过合理的工程方案和运行措施,达到提高沉沙效率,延用周期的目的,其基本原则可供此类沉沙池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大盈江四级水电站水库库容小,不能起到有效调沙作用,电站机组投入运行一个汛期后,发现水轮机因泥沙磨蚀受损严重,设计单位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在输水发电系统增设沉沙池的补救方案。沉沙池投运后,对电站进水口与厂房尾水含沙量、泥沙级配以及沉沙池泥沙沉降率、泥沙颗粒级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沙池沉沙效果显著,沉沙作用明显,大大降低了机组过机泥沙含量,减少了泥沙对机组的磨损。经对导水机构过流部件检查,未发现明显磨损。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灌溉沉沙池以沉沙达到排清的设计思路及方法,针对沉淀粒径较细的粉沙质泥沙沉沙池设计长度较长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模型试验实例,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从沉沙池排出清水这一最基本要求出发,在有害泥沙还没有沉到池底时,从沉沙池含沙水流表层提取清水,以缩短沉沙地设计长度。最终,通过合理的工程方案和运行措施,达到提高沉沙效率、延长使用周期的目的。其基本原则可供此类沉沙池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柳洪水电站沉沙池沉沙与水库沉沙两种方式的水库运行方式和沉沙效果,对两种沉沙方式的泥沙沉降率、过机泥沙、停机时间和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作为一种节约投资的沉沙方案,水库沉沙若采用适当的运行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沉沙效果,个别沉沙指标如粗沙沉降率高达95.8%,优于沉沙池沉沙,但停机时间长,影响因素众多,运行方式的确定较为复杂。而沉沙池沉沙技术成熟,运行方式简单,停机时间较短,但投资较大。以库代池沉降泥沙在经济与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泥沙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不仅便于了解其它类似沉沙池的水力特性,而且 还能依据该方法推出满足条件的沉沙池尺寸。按照沉沙池的设计规范进行水力计算,包括泥沙沉速计 算、泥沙沉降率计算及泥沙起动计算,并与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泥沙各粒径 组沉降率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不大;泥沙起动流速的计算也为沉沙池结构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 再次验证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设置的合理性,并进一步研究沉沙池的优化设计,为以后类似沉沙池设计提 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云国 《山东水利》1999,(11):37-40
引黄济青渠首沉沙池是本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它起着处理引黄泥沙的重要作用,其功能的开发程度、使用寿命长短,直接关系着整个引黄济青工程的兴衰存亡。 现已征用的2~#沉沙地,设计长度6.09km,平均宽度571.5m,沉沙面积3.48km~2,原设计自流沉沙与扬水沉沙相结合方案,沉沙容积为1740万m~3,使用年限4—5年。1989年工程建成通水后,我们在运用方式上不断探索、改进,从尽量减少沉沙池占用耕地和渠首群众工作难度出发,科学研究泥沙处理措施,努力开发沉沙池功能,使2~#沉沙池至今一直保持自流进水沉沙。截止1998年底已调蓄过水17.99亿m~3,共沉积泥沙833万m~3,时处超设计运行状态,但沉沙效率仍保持在98%以上(见表1),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高东红  邹浩 《人民长江》2022,53(3):121-126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一般都采用沉沙池来降低泥沙含量,减小泥沙对引水发电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沉沙池中含沙水流流态及沉沙冲沙效果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尼泊尔那苏瓦卡里水电工程的沉沙池,采用理论公式、RNG k~ε紊流模型及体积分辨率函数VOF模拟计算了沉沙池内水沙两相流的水流形态,并详细展示了多组分泥沙颗粒组合中不同颗粒直径泥沙的沉积效果。结果表明:不小于0.2 mm粒径的泥沙沉沙率达到95%以上,数值计算结果与采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的沉沙率保持较高的吻合性,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河水将逐步作为新疆农田节水灌溉的替代水源,河水中泥沙的去除率是河水能否推广的主要障碍,目前科技人员在研究各种装置用于降低河水中的泥沙。其中重力沉沙过滤池是清除泥沙比较好的一种除沙装置,其构造包括沉沙池、过滤网、清水池、集污槽等。该工程利用沉淀池与过滤网对泥沙进行两级处理,出池水质泥沙含量有明显降低。通过对玛纳斯县五圣宫村重力沉沙池一个灌溉期的现场含沙量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重力沉沙过滤池对河水泥沙总处理率可以达到46%左右,出池泥沙粒径在0.05 mm以下。重力沉沙池增加过滤网结构型式后,沉沙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可以看出,采用这种结构型式的沉沙池,在处理泥沙方面较传统的沉沙池有一定的优势,利用过滤网可以将水沙进行强制分离,尤其对细颗粒泥沙比自然沉降效果显著。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重力沉沙过滤池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高效节水面积快速发展的需要,地表水将逐步取代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地表水需要解决泥沙处理问题。河水滴灌重力沉沙过滤池是新近发明的一种沉沙池,该系统利用沉淀池和过滤网的有机结合进行除沙和清除水中杂质。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重力沉沙过滤池中各部位的水深、流速、含沙量、泥沙粒径等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了沉沙池中泥沙分布规律和除沙效率,系统总的除沙效率达到54%以上,其中过滤网除沙效率为8%左右。虽然过滤网除沙效率有限,但其处理水中杂质效果明显。综合试验成果得到了给定流量下的重力沉沙过滤池最优结构尺寸。通过模型试验对已建工程提出了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常娟 《陕西水利》2012,(1):109-111
本文论述了渭南市抽黄供水工程解决泥沙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分析目前黄河流域沉沙池的类型、适用范围及沉沙效果,结合渭南市抽黄供水工程总体布局和泥沙特点,提出了解决泥沙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对不同泥沙特点的沉沙池选型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泥沙数学模型,对胜利油田耿井水库2#沉沙池运行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依据不同的引水含沙量条件,2#沉沙池实现转圈沉沙的合理运行方式,成查包括一级泵站引水流量过程及历时,二级泵站调整沉沙池出口水位过程及有效历时。如果进一肯考虑初期二级泵站即降低沉沙池出口运行水位,则可进一步增加引水历时,提高沉沙池输沙沉沙效果。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观测结果,再会得可互相印证。动用数学模型分析泥沙输移规律,可以预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河中下游十几座引黄灌溉工程泥沙处理措施的调查研究,泥沙进闸后当前最有效而且也较经济的工程措施,就是因地制宜的兴建各类沉沙池。本文对目前常用五种沉沙池即:条带形沉沙池、棱形沉沙池、直线形沉沙池、湖泊形沉沙池、曲线形沉沙池的适应条件、优缺点以及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根据已建沉沙池的运用观测资料和运用管理经验,对沉沙池沉沙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实践证明加强沉沙池的后期管理,是延长沉沙池使用寿命与提高沉沙池沉沙效果重要措施之一。农用沉沙池出口对泥沙的控制,应按“拦粗排细”的原则来控制,由试验资料和黄河中下游农田灌溉经验得知d<0.03~0.04mm的泥沙不仅易于渠道输送而且养分亦高,送至田间对改土肥田均有好处。陕西机械学院对65h-9型离心泵试验研究,含沙率ρ≤10时对水泵的杨程、出水量、轴功率和效率影响不大。一般国内外有关资料认为当粒径d<0.03~0.04mm的泥沙对水泵磨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新疆滴灌首部常利用条形沉沙池沉降泥沙,通过在池内增设物理装置可提高除沙效率。鱼鳃式沉沙池在池室内部布设多组倾斜的过滤网片,利用滤网拦截泥沙,提高泥沙沉降效率。为分析鱼鳃式沉沙池过滤效果,对鱼鳃装置的滤网角度、目数、间距和滤网空间位置参数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组合条件下的沉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滤网安装角度45°、目数100目、间距30 cm、距离池底20 cm时,鱼鳃装置的结构尺寸较优。在相同沉沙容积下,鱼鳃式沉沙池比相同尺寸条形沉沙池的沉沙效率提高了24.13%,除沙效果显著,可作为一种新型沉沙池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微灌沉沙池沉沙效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骅  宗全利  吴均  刘焕芳 《人民长江》2008,39(19):78-80
沉沙池是一种重要的泥沙处理工程措施,其作用是沉降含沙水流中有害粒径的泥沙.对沉沙池,评价其运行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是沉降效率.新型微灌沉沙池属直线型非冲洗式沉沙池,专门用于微灌系统,主要对悬移质泥沙进行处理.以物理模型试验资料为依据,探讨了微灌用新型沉沙池内悬移质含沙量及淤积物粒配的沿程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该新型沉沙池的沉沙效率较高,可以作为处理微灌用水源使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引黄灌区,经几十年引水实践,总结出了引水防沙、渠道输沙减淤、沉沙池沉沙、渠、池清淤、浑水灌溉输沙入田等处理和利用泥沙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位山灌区沉沙池输沙通道减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位山灌区西沉沙地泥沙清淤观测资料,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灌区泥沙处理特点,比较了传统清淤与输沙通道改造的泥沙处理费用的差别,分析了输沙通道改造后渠道输水输沙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输沙通道改造能有效减轻沉沙池的泥沙淤积,延长沉沙池的使用年限,同时实现灌区泥沙远距离输送、分散沉沙的目的,减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侯奔  于航 《东北水利水电》2023,(7):20-21+24
胶东调水渠首沉沙池是胶东调水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共用的重要性控制工程,集沉沙、引水、蓄水和生态补水等功能于一体。本文通过充分挖掘沉沙池沉淀泥沙的功能潜力,探索泥沙综合开发利用方式,从而解决了引水必引沙的水沙矛盾问题。加强沉沙池的顶层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引水调度运行时机,完善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人水和谐的绿色生态体系,推动山东调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入库水沙条件下进入取水口内水流的含沙量和颗粒级配,水库对泥沙的沉降率。通过合理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泄空冲沙,可保证设计所需长期有效的日调节库容。设计中取消了地下沉沙池,以水库代替沉沙池进行沉沙和冲沙是可行的方案。通过试验,对原枢纽的防沙、排沙措施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19.
段凌剑 《西北水电》2001,(3):11-13,17
姚河坝水电站以水库代替沉沙池进行沉沙和冲沙,可取消地下沉沙池。通过改变水库运用方式,合理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和泄空水库冲沙,可保证设计所需长期有效的日调节库容。  相似文献   

20.
引黄灌区泥沙农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堆积在渠道和沉沙池两旁,不仅恶化了环境、形成沙害,而且也占压了大量耕地。三义寨灌区是较典型的引黄灌区,以沉沙条渠泥沙农田化和渠道两侧沙垄治理为重点,进行了堆沙高地作物品种、土壤改良、小麦灌溉、果农间作种植模式等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泥沙农田化技术,为引黄灌区泥沙的处理和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