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印染》2015,(5)
采用分散彩蓝B对涤纶超细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保温时间、p H值、匀染剂类型及用量对染料上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彩蓝B的优化染色工艺为:超细纤维匀染剂TF-212K 0.4 g/L,螯合分散剂TF-510C 0.5 g/L,p H调节剂AB-45 1 g/L,分散匀染剂TF-212M 1 g/L,p H值4.0左右,染色温度130℃,保温50 min。染料质量分数小于8.00%(omf)时,色光纯正,提升性好,得色率佳。  相似文献   

2.
黄旺  赵涛  郑建范  陈建波  黄林忠 《印染》2013,39(18):18-21
以表观深度和荧光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染色温度、染色pH值和荧光增白剂用量对分散荧光红G、分散荧光黄8GFF和分散荧光橙2GFL小浴比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拼色试验和工厂放样,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三只染料优化的染色工艺分别为:分散荧光红G和分散荧光橙2GFL染色温度为133℃,染色pH值分别为6和5,不宜添加荧光增白剂;分散荧光黄8GFF染色温度为130℃,染色pH值为5,荧光增白剂用量不超过2.0 g/L。  相似文献   

3.
以表观深度和荧光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染色温度、染色pH值和荧光增白剂用量对分散荧光红G、分散荧光黄8GFF和分散荧光橙2GFL小浴比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拼色试验和工厂放样,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三只染料优化的染色工艺分别为:分散荧光红G和分散荧光橙2GFL染色温度为133 ℃,染色pH值分别为6和5,不宜添加荧光增白剂;分散荧光黄8GFF染色温度为130 ℃,染色pH值为5,荧光增白剂用量不超过2.0 g/L。  相似文献   

4.
将苯甲醇用于涤纶分散荧光染料低温染色,研究了苯甲醇用量、分散剂用量、染料用量、染浴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对涤纶染色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苯甲醇可作为涤纶分散荧光染料低温染色助剂,可有效降低涤纶染色温度;涤纶低温染色的最佳染色工艺为pH=5、100℃保温60 min、分散荧光黄10GN的苯甲醇用量为15 mL/L、分散荧光红R-G的苯甲醇用量为45 mL/L,低温染色处理织物的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5.
使用龙盛分散红S-5BL、分散橙S-4RL、分散深蓝HGL和分散黑ECT染料对迭代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染色温度、染液pH、保温时间以及浴比对得色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上染曲线。优化的迭代涤纶染色工艺为:染液pH 4~5,分级升温至染色温度100℃后保温30 min,降温至65℃后使用3 g/L保险粉和0.5 g/L纯碱还原清洗15 min,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耐汗渍、耐皂洗和耐水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於琴  岳仕芳 《印染》2022,(8):17-20
锦氨针织物弱酸性染料染翠绿色,颜色稳定性差,缸差大,匀染性差,上染率低。采用释酸剂DM2721G调节染浴pH,通过优化弱酸性染料染色工艺,测定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并比较匀染性。结果表明,始染温度40℃,酸性匀染剂TF-217BA 1.0 g/L,释酸剂DM2721G 0.7 g/L,以1.5℃/min升温至98℃,保温时间30~40 min,翠绿色染色均匀,布面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阳离子型荧光增白剂TF-921对腈纶织物的增白工艺及增白效果,研究了增白剂用量、染浴pH值、上染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腈纶增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TF-921-亚漂一浴法增白的优化工艺为:增白剂0.4%~1.0%(omf),采用草酸调节染浴pH值为3~4,上染温度为90~100℃,保温时间为20~40 min,焙烘温度120~130℃。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散蓝2BLN对华陀丝纤维针织面料进行高温高压染色,探讨了渗透剂和分散剂的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浴比以及pH值对华陀丝纤维针织面料的上染率和K/S值的影响,优化了染色工艺:分散蓝2BLN 0.6%(omf),渗透剂JFC 2 g/L,浴比1∶20,分散剂NNO 1 g/L,染色温度135 ℃,保温时间50 min,pH值5.5。染色华陀丝针织面料的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能够满足服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6,(13)
从浴比、pH值、稳定剂用量、升温速率、染色温度、保温时间和助剂的添加等方面,分析了高水洗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较佳的染色工艺为:匀染剂TF-212K 0.6 g/L,稳定剂EL-SF 2 g/L,HAc 2 g/L,50℃进缸,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130℃,保温染色60 min。染色后经皂洗,130~140℃定形,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均可达4~5级。  相似文献   

10.
分析分散艳红RED SF为主料上染涤纶织物时染浴pH、分散匀染剂用量、染色温度及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浴p H控制在4.0∽4.5,分散匀染剂PSD用量2.0g/L,染色温度130℃,染色时间35min染料上染率表现最佳。按此工艺条件进行大批量生产跟踪,匹差、色点和牢度均达标,染色效果均理想。  相似文献   

11.
项伟  杨宏林  邵艺 《印染》2014,40(5):23-26
针对我国环卫服面料普遍存在的荧光度差、不耐洗和穿着不透气等缺陷,探讨了采用常用分散荧光染料对全涤环卫服面料染整加工过程中不同染料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染浴pH值等因素对织物K/S值及亮度系数β的影响,并根据仿丝绸染整工艺进行中样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经25 g/L NaOH碱减量处理后,环卫服面料较佳染色条件为:染色温度130 ℃,染色时间60 min,染色pH值4~5 。以1.1%(omf)荧光黄10G和0.9%(omf)荧光红G拼色,并结合亲水柔软整理,生产的面料符合《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橘红色标准要求,并可满足30次水洗。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心复合实验法对硫化红棕上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利用过硫酸铵与空气氧化作对比,以织物皂洗前后及放置4周后色光及染色深度变化的差值为主要评价因素,利用Minitab软件分析得出影响硫化红棕颜色变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最优上染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经两种氧化方法处理后织物的染色深度、摩擦色牢度、拉伸断裂强力进行比较。发现,利用空气氧化体系颜色变化最小的上染条件为硫化红棕0.8 g/L,硫化碱0.8 g/L,染色温度71.72℃;而过硫酸铵氧化体系,颜色变化最小的上染条件为:硫化红棕0.8 g/L,硫化碱1.2 g/L,染色温度68.89℃。在空气中放置4周后,织物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基本相同,但经过硫酸铵氧化的织物在后期储存过程中,织物颜色变化明显小于空气氧化。  相似文献   

13.
Lanaset染料在牛奶蛋白纤维上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加加  陈维国  王俊苏 《印染》2007,33(6):17-19
选用Lanaset系列染料对牛奶蛋白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助剂Albegal SET和元明粉用量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蛋白纤维采用Lanaset染料染色,上染率高.提升性好,染色牢度高。染浅色最佳工艺为:Albegal SET 0.5%-1%(owf),元明粉5%~10%(owf),醋酸钠1g/L.pH值4.5。染色温度90oC,保温时间40min;染中深色可适当降低pH值,提高Albegal SET用量,延长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昭雪  郑钧喜  何叶波 《印染》2008,34(6):12-15
探讨了涤粘织物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工艺,通过分析浴比、元明粉用量、纯碱用量、pH值、染色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即当染料用量2%(owf)(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用量比1:1)和浴比1:10时,元明粉40 g/L、纯碱15 g/L、pH值4.5~5.0,130℃染色30 min,60℃固色20 min.试验说明,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适染中浅色;中试结果表明,此工艺染色织物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酸性染料染雄蚕丝,探讨了pH值、元明粉用量、染色温度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龙染料染雄蚕丝的上染率、提升力均较高,且各项染色牢度也较好.得到理想的染色工艺为:元明粉15 g/L,pH6,室温入染,升温至90℃,保温60 min.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5,(7)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和分散荧光黄10GN对65/35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纯碱、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分散荧光黄10GN/活性荧光黄FL对涤棉织物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荧光黄10GN 0.5%(omf),活性荧光黄FL 6%(omf),纯碱10 g/L,氯化钠50 g/L,先使分散荧光黄10GN在高温条件下上染涤纶,再降温至60℃加碱使活性荧光黄FL上染棉,染色涤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但非荧光活性染料的加入对染色棉织物的荧光强度影响很大;荧光染色涤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7.
珍珠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型活性染料对珍珠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讨论温度、Na2SO4用量、Na2CO3用量对珍珠纤维上染率和固色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2SO4用量为40 g/L,Na2CO3用量为20 g/L,活性红K-7B、活性蓝K-2RL染色温度60℃,活性黄K-4G染色温度为70℃,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和分散荧光黄10GN对65/35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纯碱、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分散荧光黄10GN/活性荧光黄FL对涤棉织物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荧光黄10GN 0.5%(omf),活性荧光黄FL 6%(omf),纯碱10 g/L,氯化钠50 g/L,先使分散荧光黄10GN在高温条件下上染涤纶,再降温至60℃加碱使活性荧光黄FL上染棉,染色涤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但非荧光活性染料的加入对染色棉织物的荧光强度影响很大;荧光染色涤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锦纶和棉织物高温两浴染色问题,采用爱可森特系列活性染料对锦纶和棉织物进行中温一浴染色。首先探究了醋酸、纯碱、元明粉质量浓度对锦纶和棉织物K/S值影响,其次探究了最佳染色温度及保温时间,最后采用最优染色工艺,探究锦纶和棉织物的上染和提升力曲线。结果表明,在染料用量为0.5%(owf),染色温度为60℃,元明粉质量浓度为20 g/L条件下,当醋酸用量为0%(owf)、纯碱质量浓度为6 g/L、保温时间为60 min时,红RL-GR染色锦纶和棉织物K/S值接近一致;当醋酸用量为0.08%(owf)、纯碱质量浓度为4.5 g/L、保温时间为50 min时,黄RL-GR染色锦纶和棉织物K/S值接近一致;当醋酸用量为0.05%(owf)、纯碱质量浓度为1.6 g/L、保温时间为50 min时,蓝RL-GR染色锦纶和棉织物K/S值接近一致,实现了中温一浴同色染色。  相似文献   

20.
李晓辰  李兵  陈国强等 《印染》2013,39(4):30-33
采用酸性染料染细纤度蚕丝,研究pH值、元明粉用量、染色温度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与普通蚕丝的染色性能对比,探讨细纤度蚕丝染色性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工艺为:元明粉10 g/L,pH 5,45℃入染,升温至90℃,保温30 min;细纤度蚕丝相比于普通蚕丝,其上染率高,上染速度快,但表观色深浅,通过优化工艺可以弥补色光较浅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