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空冷贝氏体钢在榴弹弹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贝氏体钢作为榴弹弹体钢不仅可以简化热处理工艺,而且可获得高的破片率,与58SiMn和60Si2Mn钢相比,其破片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碳稀土贝氏体钢的研究该项目组成员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高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并借助先进的物理及化学测试手段,研制出55SiMn2MoRE及55SiMn2Mo高碳贝氏体钢。该高碳贝氏体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可得到以准贝氏体为主的室温组织,经低温回火...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Si-Mn-Mo系贝氏体钢作为超高强度(V级)建筑钢筋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该钢经热轧空冷后可获得无碳化物的准贝氏体组织,性能满足我国V级建筑钢筋的要求.Si—Mn—Mo系贝氏体钢不存在冶金和轧制方面的困难,可以在普通的Ⅱ、Ⅲ级钢筋生产线上直接生产热轧V级钢筋,其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55SiMn2Mo钢正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发现:该钢正火后得到B/M复相组织,其中马氏体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非典型的变态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Si-Mn-Mo系贝氏体钢作为超高强度(V级)建筑钢筋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该网经热轧空冷后可获得无碳化物的准贝氏体组织,性能满足我国V级建筑钢筋的要求。Si-Mn-Mo系贝氏体钢不存在冶金和轧制方面的困难,可以在普通的Ⅱ、Ⅲ级钢筋生产线上直接生产热轧V级钢筋,其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制了了以硅,锰为主的中碳Si-Mn奥氏体-贝氏体钢,可在铸态,正火和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件下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其冲击磨损性优于高锰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轧态Si-Mn双相钢的低温冲击韧度。试验结果表明热轧态Si-Mn双相钢经490℃回复90min后,低温冲击韧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轧态Si-Mn双相钢的低温冲击韧工,试验结果表明热轧态Si-Mn双相钢经490℃回复90min后,低温冲击韧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5SiMn2Mo钢CCT曲线测定和连续冷却转变组织观察表明:该钢的CCT曲线中,A→P转变区被强烈推迟,而A→B转变区被推迟较小。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可得到B/M复相组织,并且在组织中发现贝氏体的变异形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符合我国资源特点的复合金化14SiMn3型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与 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钢空冷获得粒状又氏体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空冷后中低温回火, 具有最佳强韧性组合;空冷后高温回火产生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资源优势,研究了用少量Mo、微量V、B、Re进行复微合金化,对14SiMn3型贝氏体高强钢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复微合金化可显著提高其空冷状态的韧性,明显改善低温韧性,并可显著提高回火抗力和高温回火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相变的影响及双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Si-Mn-Cr-Mo系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贝氏体由羽毛状向粒状转化,当冷速减小到1.24-0.2℃/s的范围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此外,该钢的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约180℃的奥氏体亚稳区,为实现双相化热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MnSi钢螺纹钢筋裂纹产生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MnSi螺纹钢冷弯裂纹处的金相组织,夹杂物,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魏氏组织及夹杂物偏多是造成20MnSi2钢螺纹钢筋冷弯裂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35CrMnSi钢铸锭车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ZG35CrMnSi钢的临界点,研究了ZG35CrMnSi钢车轮的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热处理报的车轮,硬度在HB280-HB300时,可满足其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了35CrMnSi网与YG11C硬质合金高频钎焊与浴钎焊工艺,根据钎缝剪切强度和35CrMnSi钢性能等方面探讨了盐浴钎焊、热处理一体化工艺代替高频钎焊焊后重新加热热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无钼热轧双相钢相变和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Mn-Cr型热轧双相钢的相变动力学,发现在CCT曲线上存在温度间隔约100℃的奥氏体亚稳区。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连续冷却转变后的组织中多边表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当冷却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MnSi螺纹钢性能偏低的原因,分别从公称横截面积、化学分份、金相组织、晶粒度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钢中C,Mn元素含量偏低,以及大规格螺纹钢轧制负公差率过大是造成性能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相变诱发塑性锚杆材料控冷热处理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可用做超高强度锚杆材料的高碳Si-Mn系TRIP钢的控冷热处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控冷后得到的显微组织主要是板条状的贝氏体和16%~10%的残留奥氏体,板条贝氏体的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在延伸率≥14%的条件下,其屈服强度可以达到990~1380MPa,抗拉强度可达1160~1530MPa,在相同塑性水平下,比现用锚杆的强度有大幅度的提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超高强度锚杆材料  相似文献   

19.
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强韧化机理的研究本成果深入研究了St─Mn─Mo系低碳贝氏体钢成分、组织、热处理工艺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钢以0.9℃/min和156℃/min的冷速冷却时可分别获得以粒状组织(Gs)和粒状贝氏体(Bg)为主的组织,且...  相似文献   

20.
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对传统奥氏体化理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淬火保温时间是保守的,不确切的,可以缩短为零,文中用60Si2Mn钢进行了“零保温和传统淬火工艺试验,将其淬火组织,奥氏体晶粒度和机械性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