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因此人们非常关注建筑结构中相关的抗震设计.文章简单介绍地震的作用,阐述了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方面,并重点分析了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连续性倒塌方面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庆富 《四川建材》2012,38(6):61-63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使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多重目标,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首先建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水准、性能目标及性能设计指标。通过多种软件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响应,并进行结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然后利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判定结构的性能水准,从而确定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计算结果表明:重庆某179.6米超限高层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和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3.
认为结构的抗震设计可以采用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降下来的设计地震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合理的抗震结构具有的延性能力,二是按照各国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结构的整体超强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LG大厦为例,讨论了双塔结构多维地震动的行波激励效应对结构抗震设计值的影响。首先进行了结构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并与结构在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反应相组合,得到一致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设计值;然后进行结构行波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将其与静力反应组合得到行波地震激励下结构抗震设计值。考察在一致输入和行波输入下得出的抗震设计值之间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的地震激励方式对结构抗震设计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芹 《上海建材》1999,(5):20-22
石材幕墙是建筑幕墙的一个组成部分,常用于幕墙不透光的窗下墙(窗间墙)部位,也有些建筑某一立面(或立面一部分)全部采用石材幕墙,它是一种非结构构件。石材幕墙作为建筑外围护构件,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效应,因此要进行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是结构抗震设计能否取得安全与经济完美协调效果的前提,因此正确确定地震作用是幕墙设计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抗震设计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由地震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它是建筑结构设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作用计算是结构抗震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自89抗震规范开始采用按多遇地震(小震)计算地震作用。国际上主要抗震国家和我国78抗震规范都采用按设防烈度地震(中震)计算地震作用。随着抗震规范在修订、发展和使用中不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学术界和工程界多次提出恢复到按中震计算地震作用,以解决现行抗震规范及其它结构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这一问题又再次被提出。2004年编制出版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采用的是按中震计算地震作用。在介绍两种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我国新、旧抗震规范中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分析了新建筑抗震规范中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影响系数的差异性,说明了在抗震设计中重新引入结构影响系数,恢复折减中震弹性地震反应得到设计地震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地震作用计算和结构抗震验算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本文明确了规范采用地震影响系数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物理意义;描述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特点;比对了抗规与高规关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及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要求及内在关系;提供了基本周期大于5.0s时,多遇地震下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应的结构周期;从安全的角度理解控制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目的与必要性;提出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不满足时的调整思路方法;认为结构设计满足最小地震剪力要求是结构后续抗震设计计算的前提,即只有先进行了最小地震剪力的调整,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结构计算的位移,内力,配筋才有意义,为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盛朝晖  陈淮 《工业建筑》2006,36(Z1):192-194
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动力时程分析,讨论了巨型框架结构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位移及内力等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几条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巨型框架结构的主、次结构的地震反应是有差异的,就所讨论的巨型框架结构,El-centro地震波对结构的地震影响是最明显的;次框架的地震反应比主框架强烈,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不能忽略次框架的抗震问题。计算结果对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是一种基于结构在未来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而广泛采用的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分别采用PKPM、ETABS和SAUSAGE软件对某超高层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在多遇地震(35gal)、设防地震(100gal)、罕遇地震(220gal)以及极罕遇地震(400gal)下的性能表现,验证结构性能设计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地震烈度小于规范要求的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主要指标均表现良好,而当地震水平超出规范规定的罕遇地震时,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增大,具有严重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试用。《通则》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抗震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抗震性态设计、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弹塑性侧移、高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建筑抗震设计类别等诸多抗震设计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修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类别、设计反应谱,地震作用值和梁柱连接等方面对CECS160和GB50011进行了分析比较。CECS160和GB50011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值基本相同,而两者对钢结构地震作用的取值差别较大。基底剪力比同样条件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大,这就部分忽视了结构的塑性变形耗能在削减地震反应上的作用。构造细节对保证结构延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分析研究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人们对地震的破坏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 ,应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 ,使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不致发生严重破坏。而建筑结构能力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能够使设计人员概念清晰 ,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试用。《通则》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抗震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抗震性态设计、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弹塑性侧移、高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建筑抗震设计类别等诸多抗震设计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某三角形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对结构的选型、布置及抗震设计进行了论述;对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对结构的关键构件进行验算。计算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选型合理可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的常规抗震设计,是按多遇地震作用对结构进行承载力及弹性侧移计算。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须验算结构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及弹塑性侧移。本文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其中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采用强化弹塑性模型,模型主要参数由常规抗震设计确定,屈服后刚度及阻尼比按模型强化段进行调整,利用规范的地震反应谱,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设计谱方法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当,而计算则大为简化。按本文方法所得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可用于结构承载力验算,所得侧移可用于结构侧移控制及变形能力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某大型复合穹顶结构进行了抗震分析,分析了结构的动响应,指出了结构的薄弱方向;并建议:对类似大跨度结构,应该进行竖向抗震计算,并取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较大值进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应用基于能力的设计方法对广州华标涛景湾工程转换结构进行初步抗震设计,考虑罕遇地震作用下转换层上部结构超强因素对转换梁的影响,给出转换构件在弹塑性状态下详细的抗震能力设计过程,运用"强转换弱上部"的思想使转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比规范要求略有提高,满足结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孟丽岩 《山西建筑》2016,(5):248-250
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从地震作用、结构材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总结了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感悟,旨在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震损失风险可反映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其定量评价不仅是结构抗震设计参数选择的重要环节,也是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研究采用不同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了砌体结构基于地震危险性和结构易损性的损失评估方法。设计了25种不同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模型,采用非迭代静力分析的砌体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的失效概率,并分析了砌体结构在1年和50年内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风险。结果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显著降低砌体结构地震损失风险,无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倒塌概率是采用完备抗震构造措施时的5.5倍。基于人员伤亡率控制的计算结果与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基本一致,但对低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更为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