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Planning》2017,(19)
通过试行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构建工科院校新能源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提出工科院校新能源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原则。设计并开发工科院校新能源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增强工科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础类设计课程在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存在的不足,以我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为例,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其他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大跨结构课程开展新工科理念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课程教学中突出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工程结构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学生的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开展指导,同时结合线上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项目式学习和科教融合教学实践,利用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创新能力,通过科教融合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大跨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SRTP(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自我校实施SRTP计划以来,培育了越来越多的本科科研创新人才,大学生获国家级奖励的数目也与年俱增,本项目为更好的实施SRTP计划,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而进行了实施与探索,统计分析了近几年我校工科学院SRTP计划的数量与质量,结合我校大学生取得的科研成果,总结出了开展SRTP计划的具体实施规律和今后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5)
以培养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工科专业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基于"PBL教学法"的教学改革设计方案,讨论了量子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所作的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量子力学课程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被动学习逐渐改为自主学习,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其他课程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工科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从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出发,针对如何在工科数学教学环节中开展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工科数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工程教育认证是针对本科工科专业进行标准化与量化评价的一种体系,经历了多年的推广以后,对本科教育阶段的工科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尝试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基础,对我校《有机结构波谱分析》研究生课程进行了指标点分解、权重赋值与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为建立可量化的研究生课程监督与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4-5
"通信原理"课程是东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4个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对后续课程起到支撑引导的作用,该课程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为了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对通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文章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结合东北电力大学实际情况,探索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东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相关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本文分析了工科大学生与文理科生交际技能现状的迥异,结合我校教育资源优势分析文理工科大学生交际技能存在差别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工科大学生交际技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项目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教师作为课程的讲授和向导,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在项目教学法的指引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项目所开展的教学方法探索不仅在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成效,而且对工科相关课程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钢结构实践性教学历程的回顾,结合设计实践类、模型实践类、标准实践类和生产实践类等实践环节的反思,提出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钢结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综合钢结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民族高校工科实践性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服务于民族地区的高素质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3)
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本文从加强基本知识学习、注重良好编程风格和程序调试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职大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omputer-Aided Design)类课程是大部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讲内容包含理论和实操两部分,两部分结合紧密,任一部分掌握不足,后期运用均存在困难。其中理论部分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先前所学其他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升华,对于初学者而言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针对PKPM软件中理论专业性最强的PKPM-SATWE参数设置部分(专业性最强,对计算结果影响最大)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新的讲授与学习方法,以快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3)
在智能交通类课程的新工科实践教学需求下,针对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工科实践能力培养,融合生产实践,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交通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6)
根据对CNKI的数据库分析,"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关注度很高,尤其在工科课程中备受关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需要探索项目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并通过实践印证其在英语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可操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应用语言的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8)
为了对我校的《聚合物加工工程》这门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对我专业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成效进行衡量,我们对我校的20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87名学生的《聚合物加工工程》考卷结果进行了分析。这87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4. 67分,其标准差是11. 69,试卷成绩正态分布,这87名学生的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数是51分。这套《聚合物加工工程》试卷的题型比较全面,该套试卷的区分度比较好,反映出本届学生比较好地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这表明我校的《聚合物加工工程》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方面达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
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数学类、管理类以及一些工科专业的必修的主干课程。学习和研究运筹学主要着眼于两个角度:一是对运筹学理论及方法方面的学习研究,一是利用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该文旨在探究在运筹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两方面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能运用其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7)
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材料力学》课程特点,提出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材料力学课程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该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培养我校机械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工科弹性力学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理论抽象、公式复杂、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主要问题,文章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问题导向教学、由浅入深、抽象知识具体化、使用教学工具、总结助记口诀、强化知识总结、补充基础数学知识等7类教学改进方法,对工科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符合“通才教育”培养目标,对于工科研究生掌握项目管理与项目评价的知识十分必要。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工科研究生开设的《项目管理与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例,从该课程的特点着手,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剖析,运用知识嫁接学说探索为非管理类研究生开设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对工科研究生的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