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林 《建筑与环境》2012,(4):129-131
通过对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存在的车辙病害.分析了造成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发生车辙破坏的原因。依托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混合料的性能及各层的功能提出长大纵坡段合理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并对路面材料进行组成设计.以此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作者实际与工程项目案例,对国道大纵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分析,通过沥青混凝土的有效应用能够保证路面质量符合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3.
大纵坡路段的路面施工是南方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也是沥青路面施工重点。当前对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的施工,重点是解决路面通车后易产生车辙现象,导致路面破坏。本文重点分析了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施工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全过程的施工要点,为相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国道大纵坡项目为例,分析了长大纵坡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流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项目抗车辙路面的施工技术,希望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309国道大纵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太 《山西建筑》2012,38(13):176-177
针对重载交通大纵坡路段易出现的车辙病害问题,以309国道临汾刘村至吉县窑曲段改建工程为例介绍了抗车辙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别阐述了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检测结果表明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能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花保英 《山西建筑》2009,35(25):291-292
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研究了交通荷载、纵坡、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及温度等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避免车辙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车辙是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首要病害,沥青路面在高温和渠化交通的重复作用下产生车辙。论文从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出发,基于粘弹性和时温等效原理理论,分析了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流变机理;分析了荷载水平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剪应力的影响,进一步得出重载、超载恶化路面受力状况加剧车辙产生的结论;提出并对比推荐了相应的抗车辙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高海拔地区长大纵坡路段由于受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工程项目结束后常出现路面过早车辙、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文以雅安经石棉至沪沽高速公路为例,首先分析其路段路面结构破损特征及荷载特点,采用路面计算软件Bistar计算路面结构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长大纵坡路段坡度和路面水平载荷系数对路面结构力学的影响;其次,根据贝雷法级配设计原理对高海拔地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材料组成进行合理匹配,通过室内和室外试验进行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旨在通过此例为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提高施工质量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沥青作为路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耐久及抗车辙性能至关重要。笔者以多年施工中的经验,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发展过程及危害做了研究,并在最后对几种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云南省某高速公路实际情况,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路面中面层作为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抗车辙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4种不同类型的抗车撤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为高速公路养护部门提供有力的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鹏  胡旭辉 《山西建筑》2012,38(24):152-153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和室内试验研究,查明了某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情况,并研究分析了温度、荷载、纵坡等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为今后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道路质量情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路桥梁沥青路面的施工中,沥青路面接缝处的施工质量对路面的耐久性能起关键性作用,可以减少道路雨水渗透到路基,有效避免路面出现鼓包、车辙病害。本文就公路桥梁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路面交叉口和公交车道容易引起车辙病害,影响行车安全。在对城市道路路面使用情况和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从路面结构和路面材料设计入手,通过增强路面结构、改性沥青、抗车辙混合料等技术手段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最为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沥青路面的压实成型的过程。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决定了路面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的抗车辙能力、抗水损害能力以及耐久性。因此就要求对路面压实过程加强控制,提高压实工艺的水平,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稳定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运输资源为主的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车辙,尤其是纵坡在2.5%以上的大纵坡路段,维修费用高并严重影响路面的耐久性、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基于此,针对S244线乌海渡口村—苦水沟(蒙宁界)段公路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应优化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的技术指标,铺筑夏季高温期强度高、不变形,冬季严寒期韧性好、不开裂,经久耐用的沥青路面,并探讨使用抗车辙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市政技术》2015,(2):50-53,57
结合北京市六环路沥青路面车辙损坏情况,对车辙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将原有路面结构中面层由6 cm AC-20C改为7 cm AC-25C(改性),其他结构材料不变的技术方案,并在六环路大修工程中得以应用,从原材料性能上对车辙加以分析和控制;采用有限元数值理论方法,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验证,着重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中面层的路面结构在相同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最终形成车辙的严重程度,从而得出通过改变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可有效控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损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严重的车辙问题,文章结合安徽省某国道交叉口车辙处治案例,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等方面结合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灌浆复合沥青路面是在基体沥青路面(20%~28%)中,灌注灌入浆体而形成的复合沥青路面,其中灌入浆体可以使得路面在高温气候下使用过程中禁锢住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滑移变形,极大地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灌浆复合沥青路面的动稳定度可达到10000次/mm以上,可以有效减少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对车辙危害,应该加强公路交通行业和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以具有系统性和有效性的措施防范和处理沥青路面车辙的问题。根据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过程描述,对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结合沥青路面施工和维护工作的前提下,提出了预防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在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有效性的同时,完善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防范车辙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浅谈沥青路面车辙危害及综合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应德 《山西建筑》2011,37(8):141-143
简略地介绍了车辙的类型及危害,并结合青海省的气候、交通、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特点等因素,从设计、施工、管理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综合预防措施,以期在确保沥青路面的低温抗开裂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高温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20.
国道227线双柏至新平段公路集中了纵坡大、弯道多、沿线气温高、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等因素,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和抗剪切性能面临着严峻考验,为了保证路面使用性能,该段公路在改造过程中采用硫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通过室内混合料性能检验和通车运营3年后的实际效果来看,硫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高温性能、较好的抗剪切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比较交工检测数据和2年后的竣工检测数据可发现车辙指标和平整度指标衰减幅度很小,路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