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来军 《煤》2011,20(6)
随着矿井采深不断加大,巷道逐渐向深部延伸,而地应力也越来越大,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巷道硐室支护技术已不适应。在石桥煤矿四采区-680 m水平配电所泵房及大断面硐室施工采用锚网喷、U型钢棚喷联合支护形成复合支护结构体,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矿Ⅱ61下运输下山架空乘人硐室为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破碎强度低,大断面硐室由于跨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必须合理支护设计与施工.经过对砌喧支护、锚网索喷联合支护对比,决定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施工,现场进行工业性实验,结果表明了硐室在锚梁网索喷联合支护下,硐室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金方  牛建军 《煤》2007,16(12):47-47,56
针对巷道向深部延伸,大断面硐室变性破坏日益严重问题,在-450m水平泵房、变电所大断面硐室进行锚网喷、锚索、网壳联合支护,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灵 《工程建设》2023,(2):36-42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逐渐向深地延伸,如何控制硐室大变形,确保支护结构的有效性成为深部软岩硐室支护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广西某复杂地质条件地下锰矿大断面硐室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监测硐室大变形破坏及支护失效,运用FLAC3D精细化模拟了硐室围岩破坏变形的演化规律,讨论了地层侧压力、岩体软化系数、不同支护形式3个因素对硐室围岩变形、塑性区范围等的影响规律,基于此,论证了锚网喷支护对深部硐室支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锚网喷+锚注联合迭加支护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围岩控制方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网喷+锚注联合迭加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深部硐室大变形,能保持硐室的长期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具有围岩破碎、断面大、应力大等特点,其支护维护困难.以某矿变电所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的破坏特征,分析了“喷 锚 注”加固技术的机理,并提出了“三喷+锚固+注浆”的 支 护 方 案.监 测 结 果 表 明,大 断 面 软 岩 硐 室 经 过“喷 锚 注”支护后,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08.9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09.5 mm,软岩硐室变形较小.实践表明,“喷 锚 注”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维护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的稳定,对解决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及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为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及巷道支护稳定性控制难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恒源煤矿-720 m水平变电所泵房由于该处巷道布置密度大,围岩应力比较复杂,各巷道施工时会相互扰动,造成硐室发生持续变形与破坏。为了控制深部高应力大断面硐室破坏,结合加固支护实例,提出了锚梁网喷一次支护,锚索、注浆二次支护的联合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围岩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大、底鼓严重问题,张村煤矿在二二绞车房硐室施工中,认真总结了以往U型钢支护失效和巷道变形的原因,分析软岩巷道变形机理,采用锚网喷注综合支护技术,来改善围岩岩性和受力环境,形成围岩受力挤压拱,限制深部围岩松动范围,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大采深(-1025m水平)、高地压松软岩层中施工大断面(28m^2)硐室,根据新奥法理论,采用初次支护卸压、二次高强锚网联合支护控制围岩变形,取得了成功,为深部松软围岩巷道支护施工积累了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鸣山煤矿-600m北翼副暗斜井绞车房为例,介绍了两次锚网、3次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在大断面硐室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这种联合支护保证了硐室围岩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为类似条件下的大断面巷道和硐室支护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协庄煤矿在-850皮带井机头硐室施工中,采用高马蹄形断面和锚网喷二次支护技术及锚索补强措施,同步进行矿压观测表明,支护效果良好,为解决深部软岩内布置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大,稳定性差,巷道难以维护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