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福龙  赵景柱 《中国能源》2011,33(5):17-20,28
本文分析了西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和产业价值链模型阐述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两种集聚形式。总结近年来区域发展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开发市场、制订规划、构建园区、培育企业是西部能源富集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四个重要因素,完善产业体系、推进一体化建设布局、打造经济带则是促进西部能源富集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三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和西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必将大力推进作为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能源产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家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优化发展西部能源工业,为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世宪 《中国能源》2003,25(8):21-23
为了合理利用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促进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综合分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能源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立足西部,放眼全国,提出了西部地区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提出西部能源发展战略是全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各能源部门协调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将我国省、市、自治区划分为沿海、东北、中部、西部四大区域,基于DEA模型,以我国1995~2012年间的资本存量、劳动力和能源消费作为投入指标,以各省市历年实际GDP为产出指标,对我国四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极不均衡,必须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能源战略。沿海省市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能源以及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并促进新能源开发。东北地区要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加大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中部地区应对第二产业进行优化调整,降低粗加工、低附加值等高能耗、低效益的行业所占比重,着力发展通信、物流、金融等现代第三产业。西部地区应开发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1日,经济日报记者在海南召开的2018年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上了解到,2018年是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元年,有计划的集群攻关逐步形成,各地运行示范点增多。预计到205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和氢能发电可实现大规模应用;氢能将成为能源结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一直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当前,氢能产业化进程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与会专家和业界代表。有望改善能源结构当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达六成以上,带来  相似文献   

6.
新兴能源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政府实施的针对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并不是以干预为特征的反市场行为,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推动.我国新兴能源产业政策应立足于比较优势战略和后发优势战略的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又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新兴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应围绕钻石模型中的4项关键要素制定相关政策,在生产要素方面,重点是创造和提升新兴能源产业生产要素的质量;在需求条件方面政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政府公共采购、制定产品和制造标准规范、设定技术标准、调整优先性需求等措施上;在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方面,政策通过强化新兴能源产业集群和规划区域发展,形成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构建自主型的新兴能源产业价值链;在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不仅是如何成立、组织和管理企业,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保持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装备制造业的集中化和规模化,发挥产业聚集和集中优势。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模式和集群网络链接模式,并结合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地集群模式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基于网络模式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设施从孤岛系统、自动化运转到柔性能源生态集群是人类智能化历史上最大的产业升迁。5G通信网络具有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和超大连接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从而为众多垂直行业的智能化使能和助力。能源利用和信息通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根基,能源互联网则是能源技术和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与先期探索,其融合发展必将为以工业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经济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9.
周伏秋  王娟  邓良辰 《中国能源》2020,(1):11-14,24
本文探讨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方向,简析了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对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多重支撑作用,探究了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支持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节能减排创新体系研究建设节能减排创新体系,是推进上海能源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集群、产业技术联盟等方面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制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核心技术研发往往伴有高风险、高成本、高外溢性、低回报率.基于此,在探析新能源核心技术内涵及其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广东、浙江三个代表性省份新能源及核心技术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发展新能源产业及核心技术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锅炉未来发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业锅炉每年的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均位居全国工业行业第二,仅次于电站锅炉,煤炭消耗量远高于钢铁、石化等高耗能工业行业.工业锅炉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期间,降低单位GDP能耗将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业锅炉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工业锅炉行业应该以高效节能降耗为中心,洁净减排环保为目标,认真制定工业锅炉行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传统技术的改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提升工业锅炉系统节能效果;推动行业和企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工业锅炉行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在阐述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上海能源强度变化的特征及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作出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能源强度下降的两大主要因素,但后者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第二产业能源强度下降是导致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在不断提高能源强度。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伏秋 《中外能源》2011,16(7):26-29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宣布国家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节能服务产业属于节能环保产业范畴,被寄予引领整个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厚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十二五"加快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和迫切要求。我国现有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可归结为法律法规支持、行政规章支持、专项财政支持以及规划引导和工程推动等4类,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市场需求的驱动力来自市场驱动和政策驱动两个方面,全社会对节能服务的市场需求巨大。届时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经历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十二五"后期全国公司数量将为1500家左右,有大型企业背景的节能服务公司可能带来不公平竞争,跨国公司或将成为我国节能服务市场重要的竞争参与者;节能服务市场的开发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同时在建筑领域业务活动将有所加强,东、中、西部节能服务市场开发的差距将缩小,节能服务市场将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5.
王宏英 《中国能源》2003,25(3):41-43
能源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山西能源工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从山西能源工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出发,积极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能源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目标,是新世纪山西能源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王宏英 《中国能源》2003,157(1):35-39
能源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山西能源工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从山西能源工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出发,积极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能源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目标,是新世纪山西能源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nd industry in China is extremely uneven. The western region is rich in energy resources but relatively economically backward, while the eastern region, particularly,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is an industrially-developed area but is short of energy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such a situation,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ystems for the western region. The specific innovative energy systems adopted here can convert the western region's fossil fuels to alternative fuels and electricity with higher efficiency, lower investment cost, and less impact upon the environment. As one of such innovative energy systems, the MES (multi-functional energy system) can achieve 10–14% i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ratio, 4–8% reduction of investment cost, and a 10–37% decrease of main pollutants. Moreover, its adoption will increase the income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industry in the western region, as well as meet the energy demand of the eastern region.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presents a feasible energy road map for the rapid y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相似文献   

18.
王宏英 《中国能源》2003,158(2):37-40
能源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山西能源工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从山西能源工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出发,积极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能源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目标,是新世纪山西能源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