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广西入河排污口的分布、数量及其排放规律 ;全面分析各河流和各地市的入河废污水量和污染物入河量 ;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评价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论述入河排污口对河流水质和取水水源的影响 ,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入河排污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伟  樊引琴  王霞  李婳  谢晨 《人民黄河》2007,29(12):45-46
对黄河三门峡坝下至高村河段入河排污口和主要支流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污染物主要来自支流,以COD、氨氮为主,枯水期污染物输入量较平水期和丰水期大;排污口入河废、污水及污染物主要来自大中型工业排污口,应进一步加强枯水期工业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入河排污口为对象,通过实地勘察和收集资料,查清主要入河排污口的分布、位置、类型,分析河段和水域的入河排污口及其排污情况,调查安阳区域内地表水水功能区的废污水入河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该水系主要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对近年来入河污染物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揭示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年山西省入河排污口调查成果,进行入河排污口统计和污染物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424个,废污水年入河量9.52亿m3,COD年入河量153 544 t,氨氮年入河量21 345 t。全省入河排污口主要设置在农业用水区,设置在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区的近60个排污口应迁址或取缔。全省入河排污口COD年平均浓度约160 mg/L,氨氮约22 mg/L。不同水系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状况不同,污染物减排控制重点在汾河、永定河、子牙河及其他水系的部分河流。  相似文献   

5.
入河排污口水污染治理是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比传统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沈阳市2013—2015入河排污口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确定沈阳市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区,并根据综合评估值对沈阳市的13个区进行污染程度的排名,为当地政府进行各行政区入河排污口治理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沈阳市2013—2014年入河排污口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氮,2015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污染相对严重的行政区为辽中县、铁西区和苏家屯区。研究成果可为沈阳市入河排污口水质治理提供指导,为沈阳市入河排污口水质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3年漳河上游长治区域入河排污口的分布、数量、污染物排放量和超标情况进行了概述。选取2016年长治区域的7个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污变化情况分析,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排污口和污染物进行排序,为长治区域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入河排污口的入河量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状况,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既可对污染源的排污起监督作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可以得到区域内的排污量。文章以近三年本溪站断面以下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及主要支流入河口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排污口及支流入河口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计算排污口废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为本溪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1年山西省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成果,进行入河排污口达标评价和污染物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海河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193个,废污水年入河量3.58亿m3,COD年入河量41 886.4 t,氨氮年入河量7 141.7 t。流域入河排污口平均浓度COD为116.9 mg/L,氨氮为19.9 mg/L。不同水系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状况不同。流域污染物减排控制重点在桑干河与滹沱河水系。漳河水系应加强氨氮减排控制。  相似文献   

9.
苗燕 《吉林水利》2010,(6):65-67
以乌苏市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区域排污口现状及河流水污染的若干问题:分析研究区域概况、排污口调查工作情况,计算入河排污口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排污口对河流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省水利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厅属各级水务部门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专项行动,全面摸清了甘肃省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审批登记、监督管理、日常监测、废污水和主要污染物的入河量等信息。总结摸底调查中发现入河排污口在设置、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提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未能形成有效、完善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污染负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为此,开展了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从建立流域管理机制、构建完整防洪体系、打造清水通道、增加入湖清水量以及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洱海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入湖河道生态治理、流域生态建设以及灌区高效节水减排等五大类工程,规划治理河道长度201.32 km,同时还规划新建286.04 km堤防或护岸工程,对35.92 km的河道进行清淤,对15.66 km河道的已建堤防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环太湖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的变化原因,分析了其与太湖流域上游降水量的相关性,并阐明了环太湖河道入湖氮磷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太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322 mm,较1986—2009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5%,湖西区和浙西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263 mm和1552 mm;环太湖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平均年通量分别为3.24万t和0.18万t,主要来源于湖西区和浙西区;太湖流域、湖西区、浙西区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与相应区域年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使得湖西区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随降水量增加的响应程度要强于浙西区;面广量大的城镇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入湖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降雨导致的部分雨污合流污水入河也是氮磷污染负荷增加的原因之一;湖西区和浙西区的降水量增加,尤其是强降水量增加,不仅会导致面源污染负荷增大,而且会导致太湖上游河网水系水力停留时间减少,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增大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表水资源的特征分析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步分析水资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将上海市地表水资源分为内河河网、太湖流域来水和长江口来水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水资源类型,对上海市水资源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减少污水向内河河道的排放,提高污水的处理率和纳管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内河河道的污染;对于太湖流域来水,重点在于确保上游来水水质,保障该水域的污染不至于加重;对于长江口水资源,要妥善解决排污口、取水口的合理布局问题,防止污水长期排放引起的累积污染效应,同时对于盐水入侵,也要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避咸蓄淡,使长江口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水库入库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估算丹江口水库入库非点源污染负荷对于水源区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丹江口库区6条主要入库河流汉江、天河、堵河、丹江、老灌河、淇河控制水文站2013年逐日流量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对基流进行了分割。以逐日流量、河川基流量和代表污染物(CODMn和TP)2013年逐月浓度监测值为基础,采用通量法计算了背景污染负荷和点源污染负荷、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 6条河流入库流量占总入库流量的95.9%,非点源污染已成为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的主导因素。(2) 汉江是入库污染负荷的最大来源,其次是堵河。(3) 由于非点源污染伴随降雨汇入河道,水库污染负荷主要集中于丰水期,2013年度丰水期CODMn和TP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0.8%和90.9%。 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河网格局特征及水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珍  刘波  姚红 《水资源保护》2008,24(4):31-34
对南通市河网景观格局与地表水污染的关系进行探讨。在对南通市的河网景观格局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定量计算了南通市河网景观格局指标,据此分析了不同排污功能河流的景观格局特点:①就污染程度来说,工业排污河流最为严重,生活排污河流次之,农业排污河流水质最好;②就河流污染物分布来说,工业排污河流最不均匀,生活排污河流次之,农业排污河流最为均匀。这与实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城市河网景观格局是影响污染物分布、运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市观澜河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为背景,进行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研究。通过对观澜河清湖段防洪、水质、生态景观等现状的分析,运用"截流治污、引水补源、污水深度处理、绿化造景、重建生态"的生态治理理念,采用包括水质改善工程(截污)、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和生态景观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法,对观澜河清湖段进行综合整治。实践证明,观澜河清湖段治理工程中所采用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法,能够使该河段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治理成效,给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慈溪市位于浙江北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河网地区,2006年前,大量工业废水和多数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经市区和各镇区内河排入河网水系,最终排入杭州湾,对内河和海域污染较重,其市域污水治理工程一方面扩大地区管网和污水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扩大供水能力进行治理。采用一维水环境数值模型,在验证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工程进行前后内河水质CODMn的变化,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数值。  相似文献   

18.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3,29(1):55-60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相似文献   

19.
复杂河网地区入河污染物调查分析和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经济发达的复杂河网地区的产污特征为例,详细研究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的发生机理,探讨了各类污染源入河污染物量的调查和估算方法,并将系列估算方法应用于张家港市污染源调查和入河污染物量的计算之中。实例计算表明,论文给定的估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是可行及可信的,为张家港市水环境规划和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coastal plain region usually shows the agricultural dominated industry mode, 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non-point pollutants discharge.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non-point pollutants discharge on river water quality is probed which is concluded as follows: (1) Considering the costal plain island is characterized as nearly even elevation, the conventional gravitational runoff confluence method based on eight-point gravitational flowing directions (DS) is unable to compute the runoff confluence received by the surrounding rivers, so a new method of triangular confluence based on three-points of grid center and the river segments is presented. Further the equations of non-point pollutants loads estimation and non-point pollutants confluence on rivers are presented. (2)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non-point pollutants model and river water quality model is presented so as to further assess the non-point pollutants contribution to river water quality. (3) With the Chongming Island, the third largest island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above-mentioned equations are specified. For this island, the non-point pollutants loads are estimated and linked to the developed water quality model of the river network in the island, and further the non-point pollution evolution in river network is simulated. In this scenario, the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ibution to river water quality over the whole island is clearly displayed, and the area where the river water quality is seriously influenced by non-point pollutants discharge is distinctly depicted. This scenario also shows the water quality contribution ratio of non-point pollution to point pollution can be in the range of 55.5% to 44.5% which proves the importance of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 in costal plain is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