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开关站传统接线模式难以适应城市重要地区的可靠性需求,文中介绍了3种满足"N-2"安全准则的新型开关站接线模式,以及它们在各种状态下的运行方式、开关站供电能力和线型选择的匹配关系、保护配置方案等。然后利用单位负荷最小年费用法对开关站的各种接线模式进行了经济性指标比较。为了精确量化新型接线模式的可靠性优势,提出一种考虑高阶失效事件并计及负荷转移耗时的算法,并应用于可靠性分析。对各模式的负荷转移能力、出线间隔利用率也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3种新型接线模式的适用场景。  相似文献   

2.
《华东电力》2013,(2):412-416
分析了已有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并网后对于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并对10 kV配电网中具有代表性的3种接线模式(即单电源辐射接线、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以及不同母线出线连接开关站接线)进行了含微网/不含微网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城市重要地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开关站双链作为一种结构可靠、运行灵活的新型接线模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有必要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采用双链接线模式的开关站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负荷用电有效度计算方法,通过综合考虑高阶失效事件与负荷转移耗时来计算负荷用电有效度,进而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实现对新型接线模式可靠性的有效评估.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对计算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中压配电网中,除了变电站直供方式的接线模式外,还有一种可靠性更高的接线模式,即带开闭所的接线模式.文中首先在配电网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环境下结合变电站选址定容的方法确定了开闭所的最佳数量和最优位置,然后对开闭所进线的最佳网络结构进行了自动布局,并运用多分段多联络接线模式自动布局的方法对开闭所出线进行了自动布局,提出了在不同负荷密度条件下多种接线模式灵活布局的一般性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对实际算例的分析验证了文中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黄嘉苹  林杨 《供用电》2013,(3):39-45
提出了一种利用已有的10 kV开关站资源,通过二级环网线路组成"2-1"、"3-1"、"4-1"的接线模式,从而可在满足"N-1"的条件下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实际改造工程的运行经验表明,应用这几种接线模式后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原有开关站资源,节约了改造费用。因此,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环网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钻石型配电网为解决配电网变电站间负荷转供能力和平衡能力不足,变电站直送用户线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钻石型配电网供二级开关站接线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接线的网架结构、用户与电源接入、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置及其可靠性。在某110 kV变电站配套出线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由于第二级开关站及其电源进线不变,可避免地块内部网架接线大幅改造,提升了钻石型配电网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变电站主接线各支路接线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变电站串内电流分布计算模型,并对秦山联合开关站的电流分布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考核.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变电站正常方式、N-1方式、特殊运行方式下的串内电流分布特征,以及系统方式和变电站主接线结构对串内电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光伏电站的光伏场和开关站的主接线形式,提出了其中的差异、矛盾和简化方案,针对站用电进线、无功补偿进线的需求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简化方案的继电保护配置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含微网的配电网接线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微网技术的发展,更多电力用户倾向于使用微网这一新型供电模式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传统配电网接线模式是否能适应微网用户的实际需要已成为电网规划中的棘手问题。为此,完成了基于接线模式的配电网规划,并通过建立隶属度函数从最大短路电流、最大支路电压降落、系统平均供电可靠率指标、单位负荷年费4个方面对含微网以及不含微网的各种配电网接线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由此给出含微网的配电网接线模式推荐意见。评价结果表明,从"单位微网容量(成本)对可靠性提升幅度"这个角度来看,单电源辐射状接线模式更适合使用微网的供电区域,如果从"综合评估最优"这个角度来看,不同母线出线连接开关站这一接线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要用户对于供电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kV配电在大连长兴岛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大连长兴岛地区采用20 kV供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20 kV供电和10 kV供电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提出了20 kV配电网的规划原则,如以电缆供电为主,配电网采用低电阻接地系统,开关站电气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开关站最大转供容量不大于30 MVA,配电网短路电流水平不超过16 kA等,并对供电电压等级配置,电压质量,避雷器外绝缘选用等9个技术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