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针对毫米波导引头的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实验研究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套Ka波段信号链路非线性效应研究平台。该平台由数学仿真系统和实验测试系统2部分组成,其中数学仿真系统基于SystemVue软件平台设计实现,实验测试系统基于模块化组装的思想设计实现。经测试,该平台可用于开展复杂电磁环境对典型毫米波导引头相关关键信号链路环节的影响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信、导航和识别(CNI)系统的电磁兼容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政  张家林 《导航》2003,39(3):87-92
本文根据飞机平台复杂的电磁环境对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客观要求,简要预计和分析了CNI系统主要存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系统内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通过测试和系统试验证明该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磁兼容(EMC)设计已成为复杂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磁兼容设计方法主要有测试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和建模仿真法三种。从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的要求出发,结合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实际困难以及电磁兼容设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分析测试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和建模仿真法这三种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指出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面临的问题,从实用角度提出建立电磁兼容数据库,将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电磁兼容设计经验和电磁兼容模型全部入库的建议,对提高复杂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电磁兼容》2020,(2):102-103
东南大学电磁环境效应(E3)研究中心源于1965年开设的电子设备结构专业,1992年成立“东南大学电磁兼容研究室”,2007年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无线电、通信与电磁协会(iNARTE)授权的电磁兼容工程师认证培训与考试中心,2010年建立“江苏省南京“无线谷”电磁兼容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电磁环境效应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全要素。为加快推进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2019年以“东南大学电磁兼容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东南大学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和军事战略的发展,舰船平台将广泛采用隐身化、射频集成、集成上层建筑等新技术,以及新体制信息系统、定向能装备等新型装备,以满足对平台性能和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由此复杂舰船平台将面临着由平台内部、编队体系内、战场强电磁脉冲等电磁环境导致的电磁环境适应性问题.通过电磁计算进行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量化设计是实现复杂舰船系统级精确电磁设计的关键手段,是保障用频舰船适应平台内外电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以电磁计算在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数字化设计中应用与面临的挑战为主题,阐述了复杂电磁环境内涵,综合归纳了电磁计算在舰船平台领域国内外应对电磁环境效应的应用现状,深刻分析了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控制和电磁量化设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等,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谢  沈冬远 《通信技术》2013,(7):146-150
对于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控制问题,这里将其看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机动通信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解决方案。首先对通信车的系统内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系统间电磁环境效应问题、电磁辐射危害控制问题、电磁脉冲防护问题等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其次根据仿真结果对电磁环境效应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冷源对复杂电磁环境的抗干扰性能,提出了相应的几种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如电磁空间分割、机柜屏蔽设计、有效接地等。并对测试后仍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分析,采取了改进设计,如电磁滤波器加装、屏蔽材料的使用等,从而使设备获得了更为理想的电磁兼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常性的现场测试是掌握电子系统实时指标和电磁兼容状况的基本手段。针对电磁兼容测试数据较多但应用 不充足的现状,提出了电磁兼容模型综合的概念,结合电磁兼容原理,实现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电磁测 量结果进行数据挖掘,对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实用性设计,研究了神经网络训练方法的实用性及学习率确定方法。电磁兼容 模型综合可建立或修正模型,归纳综合设备电磁参数及系统和平台电磁兼容性能变化规律,实现电磁兼容信息综合与状态预 测,为增强系统电磁兼容针对性测试、主动管理和预知性维护与保障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阎博 《山西电子技术》2010,(3):41-41,57
电磁兼容设计在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此介绍了某型号指挥车方舱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设计,重点解决了电台同计算机,雷达,UPS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结合电磁兼容理论给出了多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MIL-STD-464D:2020(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的正文和附录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中文字更新较多的一般要求、外部射频电磁环境、电磁脉冲(EMP)、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干扰(EMI)、静电环境、辐射危害(RADHAZ)、系统辐射发射和电磁频谱兼容性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汇总.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要求的起因,防护设计的对象和目标以及测试验证中的注意事项,供关注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分析、设计和验证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道高度对雷电回击电磁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要研究了雷电回击通道高度对回击电磁场的影响,同时选取不同通道高度基于BG、TL、MTLE、MULS和TCS五种雷电回击模型计算了雷电回击在不同水平距离产生的地面电磁场,指出了国外文献计算回击电磁场时在选取通道高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model-base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predicting clear-air scintillation amplitude variance from ground-based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on long term basis. Six model-based estimation methods are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two of them including also the use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water vapour content as a predictor. They are derived from synthetic data, obtained by applying an electromagnetic model to a large historical radiosounding dataset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received scintillation power at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The empirical methods of ITU-R, Karasawa, and Ortgies are also considered for comparison. The long-term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each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measurements from the Italsat satellite beacons at 18·7, 39·6, and 49·5 GHz, acquired during 1995 at Spino d'Adda (Milan, Italy) site. The method intercomparison is carried out by checking the assumed best-fittin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or the log-amplitude fluctuation variance and by applying the considered methods to the available ground-based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Statistical results in terms of bias, root mean square value and skewness of the percentage error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and the limits of each model-based prediction method within this case study.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对车载自行式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中各种电子设备的组成、功能与电磁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车载自行式武器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红外跟踪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某红外跟踪装置采用了从器件到系统级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经过改进设计,通过了专业电磁兼容检测机构的检测,满足了GJB151A的要求。在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赵国谦 《通信学报》1994,15(6):81-85
本文分析了层式土壤情况下强电系统与通信系统间的阻性耦合特性,给出了通信设备及其它地下金属管线或埋电缆的金属屏蔽体遭受阻性耦合影响时的地电位计算公式。其结果与均匀土壤情况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公式用于实际工程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市电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阐述了城市电磁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提出了加强电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电磁兼容水平的4条主要措施和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电磁污染源的约束监管功能;二是要实施强制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与认证制度;三是要研发推广经济实用的抑制电磁辐射的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防护的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城市电磁环境污染的产生、类型和现状,指出城市电磁工业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城市空域电磁辐射污染和危害日趋严重.提出了城市电磁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即依法加强对城市电磁辐射源的合理规划和监管,加大投入提高城市电磁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减少对环境所造成的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并且电磁干扰是随着用户分布而变化的,是有方向性的.与采用传统全向单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较,采用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最大干扰抑制比可达14.52dB,平均干扰抑制比为6.94dB.  相似文献   

19.
Theelectromagneticscatering,leakingandcouplingfromacylinderwithaninfiniteaxialslithavebeeninvestigatedbymanyauthors.However,t...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舰空导弹武器所面临的电磁环境、电磁干扰,并阐述它们对实弹射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给出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实弹射击时电磁兼容的检查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