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常用转换层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拱式转换层结构,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该转换层的受力性能,由此提出应适当控制拱高跨比,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梁炯丰  张敏 《特种结构》2007,24(2):65-69
预应力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由于转换层上下部刚度突变,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其地震反应会发生突变。本文针对这种新型转换层形式,分析了其上下部刚度比对多遇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而提出了设计建议,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拱式转换层结构多遇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由于转换层上、下部刚度突变,引起了该结构地震剧烈反应,本文针对这种新型转换层形式,分析了上、下部等效侧向刚度比对多遇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而提出设计建议,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拱式转换层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拱式转换层结构能有效地满足大跨度要求,并具备较好的延性性能,能避免脆性破坏;下弦杆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提高下弦杆的抗裂能力,还可以抵消转换层斜腹杆对转换层下部产生的水平推力,改善该转换层结构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设有不同位置转换层的空间结构分析,论述了转换层设置位置对板式转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由于转换板自身大质量和刚度的影响,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只有对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和层间位移角比的"双控制",才能避免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地震剪力的突变。该控制方法可供设计板式转换结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对板式转换高层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考虑到转换板自身大质量和刚度的影响 ,首次提出对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和层间位移角比的“双控制”概念。给出了七度抗震设防区 ,双控参数的取值范围 ,供工程设计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炯丰  张敏 《特种结构》2008,25(3):14-16
预应力拱式转换层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上、下弦杆刚度对该转换层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上、下弦杆轴力较大,因此上、下弦杆截面的设计应考虑轴力的影响,必须适当地控制上、下弦杆的刚度;而上下弦杆线刚度比不小于3,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位拱式转换层结构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研究了这种新型转换层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结构的自振周期随转换层位置的上移,变化较小。转换层位置的改变,并没有引起结构振型曲线显著变化。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楼层剪力随着转换层位置的上移,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转换层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层间位移角并没有随转换层位置的提高而发生突变。转换层下部楼层的层间位移角随着转换层位置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拱式转换层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具有刚度大、自重小,能跨越较大跨度的特点。为研究拱式转换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转换层本身的整体性较好,不易发生层间位移;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对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以及薄弱层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指出拱式转换层结构是一种新型转换层结构形式,通过算例分析比较,探讨了转换层设置位置对该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换层位置逐渐上移时,结构周期及振型仅有一些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拱式转换层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拱式转换层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延性性能较好,能避免脆性破坏,下弦杆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提高下弦杆的抗裂能力,还可以抵消转换层斜腹杆对转换层下部产生的水平推力,改善其力学性能;水平荷载作用下荷载—侧移滞回曲线较饱满,耗能能力较强,延性较好。试验还表明拱式转换层上部楼层较易出现塑性铰,是结构的薄弱部位,按本文原则设计拱式转换层能够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东莞生产力大楼依地势而建,分南、中、北三区,中区为总长105m、跨度30m的连跨拱桥建筑。针对该拱桥以及与之相联的斜桥的设计施工,做出论述。拱桥的主要特点:①拱桥的下弦为楼面,使用功能为宴会厅,拱桥的上弦为屋面,使用功能为屋顶花园。②斜桥分别从南区、北区办公楼的顶层斜向与拱桥的中部相联。③拱桥的宽度为22m,设置3榀桁架拱,桁架拱之间采用钢框架连接形式。④钢构件采用箱型截面。⑤桁架拱为连跨整体,设置若干现场拼接节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系列在首层架空层设置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有限元分析,对楼层侧向刚度比、等效剪切刚度比和等效侧向刚度比三种转换层结构侧向刚度控制参数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在不同首层层高条件下,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改变对这三种侧向刚度比控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层层高较高且与相邻层层高相差悬殊时,楼层侧向刚度比和等效剪切刚度比容易大幅度超过现行规范限值,但并不能由此判断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等效侧向刚度比较好地体现了转换层上下结构的侧向刚度关系,宜按等效侧向刚度比对结构侧向刚度进行控制,但其上限取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孙蕾蕾 《钢结构》2010,25(6):60-62
宁波市湾头大桥主桥是3跨连续钢桁架拱桥,主桥拱肋由2片桁架和6道风撑组成,桥面系为采用主梁、横梁、纵梁的框架结构体系。拱肋杆件的曲线线形、构件之间连接关系复杂、部分构件超高、超宽、超长等是该桥的主要特点和难点。针对宁波市湾头大桥的结构特点,对拱肋上下弦杆在制造过程中合理采用杆件整体划线制孔、以直代曲等工艺,解决单个拱肋杆件孔群精度以及整个曲线拱线形等难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