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建筑是见证千年优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古建筑的保护应当树立起"生态美学"理念,注重生态平衡性."生态"的丰富性必然导致古建筑保护中内涵的多样性,因动画特有的技术性、艺术性及卓越的表现力,在"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古建筑保护及其文化的传播方面,动画有广泛的应用空间,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12-213
苏北宿迁因承担人们对洼地发展的期盼而备受瞩目,文章从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镇生态保护与生态富民协同发展角度关注宿迁。文章认为,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镇生态保护与生态富民协同发展依然存在问题,包括生态问题治理仍然欠账,地域生态特征显现还任重道远;未结合宿迁区域定位开展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社会产业薄弱,与宿迁主打产业联系不密切;人民"德"偏低而又面临提高困难,"五小创业"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各职能部门服务高度不够,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协同意识薄弱;医、教、水、住、行、养"等重点领域民生投入依然不足;争取国际社会、中央、省里支持不足。  相似文献   

3.
生态服务评价的研究在村落景观生态规划领域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生态服务评价可以定量的评估村落生态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本文立足于景观生态学学科理论,运用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法(GDM-AHP)建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旭日村生态服务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从旭日村的农业、水域、森林和城市生态服务4个方面评价旭日村综合生态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评价得出其"森林—农业—水域"综合生态服务中生态价值较高、休憩体验服务较差,城市生态服务中历史价值较高、文化服务发挥较差。据此提出保护规划策略,对于自然生态服务提出激发其生态作用,改善游憩设施及景观品质的策略;对于城市生态服务提出村落居住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激活古建筑的利用率的策略。整合和规划旭日村自然资源,打造古村为"岭南建筑文化窗口",以期促进村落旅游业发展,寻求古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钱秀苇 《园林》2013,(5):16-19
中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三面环江,素有东海瀛洲和"长江明珠"的美誉,已成为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作为上海市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第三步,21世纪的崇明已拉开"大开发,大开放"的帷幕,成为整个上海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而投资成本最低的一个生态岛。作为新农村,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休闲农业的景观设计是并行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扬州的古建筑保护及旅游开发进行调研,探索出适合扬州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利用可持续模式,使"古建筑"和"旅游"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优化扬州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地区古建筑旅游开发提供相应的参考,丰富我国的古建筑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冬 《城市建筑》2013,(16):263-263
河道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的民生工程,是各级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高唐县水务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堤防绿化,以堤养堤",增强了河堤生态治理,实现了"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治水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灰汤桃花谷"生态游览区的设计介绍,在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展示现代景观艺术、阐述桃文化历史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全新概念的、生态最佳化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8.
<正>为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实现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今年,阳朔县投资6000万元实施漓江和县城夜景亮化工程,倾心打造全国首个县级"山水夜游城"。如今,夜幕下的阳朔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素有"小桂林"之称的溆浦县思蒙湿地公园集生态保护、旅游、度假、科普教育等于一体,是旅游爱好者休闲娱乐的胜地。近几年,溆浦县正在加强对思蒙旅游的开发建设,力求将其打造为国家级旅游胜地。但其在建设中仍存在管理协调不善、开发宣传不到位等缺憾,对此,相关人员可从明确定位、合理规划、推动发展和扩大宣传等方面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古建筑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密切相连,文章从古建筑的结构、空间、色彩和数字四个方面来梳理中国传统古建筑之中"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简称为"和合"观念,这一观念对于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城市古建筑经济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城市古建筑经济价值的认识宋林洋对我国古建筑内在价值的认识,历来存在着一种偏差,就是只注重其文化艺术价值的评价,而忽略了其经济效益即经济价值的分析和研究。一、浅议古建筑经济价值的发挥同为古建筑,其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比却不可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5,(6):80-81
古建筑是人们认知历史、传承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古建筑的保留与继承,关系到各个民族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同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弘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建筑一般都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其各个构件乃至整体结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存古建筑的原有风貌,抢救维修显得相当重要。加之,古建筑在建筑风格、构造手法和建筑材料等,与现代建筑有着本质的差别。所以在抢救维修之前,合理选取古建筑维修方案,以达到"修旧如旧"的原则,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蕴藏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愈发凸显,古建筑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古建筑保护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单体建筑的保护,也包括与建筑相关的文化、历史环境、建筑技艺等的保护。该文通过梳理故宫三座建筑的历史脉络与使用功能,结合现代空间设计元素,转换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盘活建筑资源;通过采用不同的创新形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呈现显得更为直观且多元,其意义显得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4.
杨栗 《河南建材》2020,(1):106-107
山西省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有着"中国古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传统的村落建立是随着历史发展自然形成,或是多个小型村落慢慢扩散最终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村落或区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的不断拓展对村落环境、生态文化都有所破坏,因此,如何有效保护村落环境与生态文化是目前重点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城市建设越来越国际化,在城市中各类拆除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则包括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从整体上分析,古建筑是历史发展的印记,具有保护价值,在现实中需要通过修复与改造的方式,使其重新散发光辉与魅力。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探析了古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旨在提升古建筑保护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建筑》2007,(17)
中国有数量众多、价值非凡的古城古建筑,如何运用世界领先技术,重新对古建筑制订更为科学的修改方案,是尽量完整地保存其原貌、持续维护古城古建筑生态的重要课题。新一代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雷州半岛地区7个主要传统村落古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归纳演绎法,分析雷州半岛地区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及演替的基本特征,并从生态学角度探究"人—古建筑—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传统村落古建筑的活化路径,探索古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以期为揭示雷州半岛地区古建筑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提供参考依据,并为粤西地区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将我国防水防潮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全面介绍和梳理了我国古建筑在防水防潮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措施,总结了古建筑在防水防潮的相关做法和经验。结论表明,我国古建筑的防水防潮理论主要体现在风水理论中,并随着风水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长期的营造过程中,工匠们创造了许多具体的防水防潮方法,总体上可总结为"隔"、"吸"、"排"三个原则,其智慧对于指导现代建筑防水防潮设计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新建筑》2015,(3):149
<正>12座据初步统计,最近尼泊尔8,1级强震中,共计损毁了14座重点古建筑,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加德满都地标建筑比姆森塔。大部分古建已完全坍塌,重建时间预计长达5-10年。距震中不足100 km的著名旅游胜地加德满都谷地主要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座城市,1979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在震前谷地中大置古建筑业已严重朽败,被损毁的建筑修复难度极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准备协助尼泊尔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汪星逸 《居业》2021,(7):136-137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发展契机.而古建筑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其完整性和历史性,是展现其历史风采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技术的含义和特点,阐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修复与保护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古建筑数字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