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再生技术,是在改造过程中利用专用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碎、压稳后,直接作为基层或底基层使用的一种方法,加铺层可以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可以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文章对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再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碎石化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施工要点、质量控制等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再生技术,是在改造过程中利用专用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碎、压稳后,直接作为基层或底基层使用的一种方法,加铺层可以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可以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文章对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再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碎石化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施工要点、质量控制等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1中的隔离封层与缓冲封层设置技术,它是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半刚性基层上设置热沥青石屑或3种薄膜隔离封层;在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上设置沥青混凝土或油毡局部缓冲封层。期望实现刚性面板的软着陆,从而切实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碎石化技术,是针对水泥路面的养护、维修、再生利用方面行之有效的新兴技术,其原理是将陈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利用多锤头碎石机进行碎石化,之后撒布乳化沥青作为基层,随后对其加铺沥青吸收层,进而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中明确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刚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表面应设置缓冲封层和隔离封层。文章将着重通过分析增设基层上部缓冲封层和隔离封层的设置作用、工程案例经验和施工技术要求,来论证通过设置基层表面封层,将有效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性能,控制并减少路面早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苏雨 《四川建材》2013,(6):159-161
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力学响应的定量模型,是路面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依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弹性层状结构,可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求解水泥混凝土路面问题。当混凝土面层下为具有基层、底基层或垫层的层状地基时,可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求解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微小变形,在力学分析时将其视为弹性板,地基视为弹性地基,将水泥混凝土路面视为弹性地基上的弹性板,简称弹性地基板。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就地再生基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改造技术,分为旧路面或基层再生、旧沥青路面表层再生及旧沥青再生三个阶段。实践表明,水泥稳定就地再生基层技术具有节约施工材料、提高施工效果等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式破碎-磁选-筛分设备将建筑垃圾中水泥路面混凝土生产成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制备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路面砖等再生制品,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可用在道路基层、厂区道路路面、房屋基础垫层上。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将颚式破碎机下沉至地面以下,改进振动给料机底板空洞形状分布及空洞率,安装吸尘装置等清洁生产技术措施,有效降低了噪声污染、再生骨料含泥量、粉尘污染等,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再生骨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结合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对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得到的再生集料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等试验,对比分析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路用性能,最终确定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优配合比。试验结论为道路基层的实际工程配合比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彪 《中国建材科技》2021,30(5):181-182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占比非常大,其路面养护、路面超载等问题影响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如何有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修补和再利用,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破碎技术的探讨,分析如何更好地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恢复其路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亚军  王谦 《建筑》2008,(3):48-48
一、工程实例 某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工程段全长112m,宽6m,修补前路面板呈破碎、断裂状,原为普通混凝土浇筑,部分板底基层下沉。现用钢纤维混凝土修补路面,基层补强采用C15混凝土浇筑,旧混凝土路面平均凿除深度25cm(包括基层松动部分),拟采用12cm厚、C30钢纤维混凝土浇筑路面。  相似文献   

12.
沥青稳定碎石(ATB)是近年来我市在破碎板维修施工时引进的一项新技术,它适用于水泥路面大面积维修中,将原来的旧水泥混凝土破碎板路面(不凿除)作为底基层,上铺ATB基层,最后罩面的施工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体会,主要从ATB使用范围、矿料级配、施工工艺等方面对ATB柔性基层在水泥混凝土旧路面大面积维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江新  江淮 《山西建筑》2007,33(21):143-144
详细介绍了湖北荆南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北闸段堤顶道路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基层的现场施工技术,以确保堤顶道路底基层和基层施工质量,为5.5km混凝土路面面层和3.5km沥青路面面层施工奠定良好的下承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成因、压浆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研究,着重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压浆技术原理、一般程序及关键技术,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压浆施工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提出了压浆处治的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刘喜峰  周磊 《中州建设》2009,(18):72-7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是指路面基层之间产生空隙,属于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脱空的出现对路面板受力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在板角、板边部位,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其受力状态类似于悬臂梁,将产生过大的应力、应变和竖向变形,极易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断裂和破碎等损坏,将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现场冷再生技术、沥青再生技术三个方面对于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重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2010,(11)
<正>截至目前,西部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成果已经湖北省推广应用面积超过240万m2,而且应用效果良好。据悉,该项目2008年立项,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主要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破碎设备及施工工艺进行推广应用,项目成果为全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陈开明 《建材与装饰》2013,(38):153-154
近几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不断增长,路面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始出现老化现象。日常的路面养护已经难以恢复和改善路面的通车功能,对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彻底整修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省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主要从路面的基层、排水系统、水泥混凝土面层等方面对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关设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四川建材》2017,(5):103-104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机理及危害进行分析和阐述。从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水平、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处理方面,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