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建筑导报》2006,(3):94-95
利用项目基地状况与发展趋势,围绕中心水系,向组团渗透,营造出不同的组团景观效果注重微环境的处理,在组团内部,充分利用道路的可达性及水系的渗透性,结合绿地系统使组团内部有良好的视觉通透效果,以此来完成组团景观轴线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设计时间:2006年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设计面积:14.8万平方米利用项目基地状况与发展趋势,围绕中心水系,向组团渗透、营造出不同的组团景观效果。注重微环境的处理,在组团内部,充分利用道路的可达性及水系的渗透性,结合绿地系统使组团内部有良好的视觉通透效果,以此来完成组团  相似文献   

3.
占甫  文健  杨随新 《山西建筑》2010,36(36):51-54
主要介绍了广州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网络监管中心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结构体系布置、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拉应力及处理措施、节点构造等。通过主体结构推覆分析,保证了主体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大震可直接使用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对上部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保证了主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正1海口湾区域概况海口别称"椰城",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支点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在新的总体规划中,海口市由长流组团、中心城区组团及江东组团构成,以"东融、南控、中调、北优、西强"为总体城市发展战略。海口湾滨海核心区域,位于海口中心城区组团北部,依照总体规划中的"北优"策略,主要负责提升滨海地区的城市面貌和空间品  相似文献   

5.
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重庆主城区组团隔离带现状绿地斑块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发现:(1)两山以外城市新区组团隔离带连接度高,但农业用地占比大、绿地类型单一、景观多样性差;(2)两山之间密集建成区组团隔离带连接度较低,破坏和侵占现象严重,但绿地类型丰富,异质性高;(3)山水之间生态连接弱,组团隔离带面积小,聚集度较高。组团隔离带规划及建设优化,首先应转变从单纯绿化隔离带到复合型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认知;其次从“类型、数量、结构”三方面入手,优化总体景观格局,建构结构突显、绿色生态、功能多样的复合城市生态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6.
郝赤彪  程然 《建筑技艺》2012,(4):219-221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选址青岛市北部的百果山森林公园。青岛馆建设基地位于世园会中华园中心东部区域。用地属丘陵地貌,东南高,西北低,高差近10m。青岛馆主入口正对中华园主路,北边面向主园区景观,可以纵览"天女散花"主轴线。作为世园会中的重要建筑之一,青岛馆具有宣传展示青岛园艺发展、推广青岛园艺文化的重要作用。该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中国密集人口和文化背景下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提出了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原则、就地平衡原则、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绿地楔入原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原则、个性特色原则等6条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以指导山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结合多座山地城市规划实践,总结出多中心组团型、新旧城市分离型、绿心环形型、城乡融合型、指掌与树枝型、环湖组团型、星座型、长藤结瓜型等多种结构模型,且逐一讨论了它们的生态特征、可实施性和在山地城镇发展中的作用。高度肯定了生态化发展在山地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前景,并试图建立适应中国山地地域环境的高密集立体文化特点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彬  杨雪飞 《规划师》2007,23(5):34-36
葛洲坝镇镜山片区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左岸,具有良好的山水环境及工程人文环境.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工程人文景观形成"一心一轴五组团"的用地功能结构和点、线结合的公共设施布局形态,力求实现经济、生态、地域文化特色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1建设背景两千年来,成都城址未易、城名未变,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呈同心圆状扩张。东进战略的实施,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龙泉山则升级为世界级公园城市绿心。丹景阁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南段示范区内,坐落于海拔737m的丹景山顶,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第一个先导性、示范性、引领性项目。作为项目制高点,能同时远眺东部新区和三岔湖,是当前成都"东进战略"和"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见证者。  相似文献   

10.
《世界建筑导报》2007,(5):94-95
整个基地被分为五个组团,由横向及南北向的规划道路,以及中心纵向绿化主轴分割而成。横向中心轴线产生于现状河道及规划河道之间的三角地带,由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意义.不同的共建功能沿此展开。沿三条横向道路及纵向道路为主要景观绿带,和现状河道周边及基地边缘的绿带相结合,形成一个“绿色背景”,每个组团就象漂浮在绿色海洋中的小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引用现代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建设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采用业主方自行项目管理模式建设卫生填埋场、建筑余泥渣土消纳场和管理中心;采用BOT模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处理中心和垃圾焚烧炉渣再利用制砖厂;采用EPC总承包+运营模式建设渗滤液处理厂和医疗废物焚烧厂。中心组团的成功建设对国内中小城市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地处广州市天河路与天河东路交叉口,壬丰大厦周围有五山高校区、华南IT高科技基地、天河北以及珠江新城商务区,信息、技术、服务等优势资源汇聚一身。自2005年投入使用,壬丰大厦如今已走过一个轮回。通过软硬件的升级改造,老楼得到了新生,在天河科技商圈继续站稳脚跟,吸引了超过400家科技创新企业进驻。据悉,该大厦正在积极打造"孵化器众创示范基地",项目改造升级后将  相似文献   

13.
1总述 在中国城镇化及人口大迁徙背景下,城中村落的形成与生存引发了一系列社区、生态难题,并一直广受关注。本方案以广州市典型的城中村落——岑村为研究对象,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整合城中村落、废弃机场、耕地及火炉山森林公园,并以水系统为核心构建多重尺度的景观基础设施,期待解决岑村地区环境恶化、社区衰败以及被城市主体边缘化的问题。我们希望营造一个公平的、健康的城市开放空间为岑村居民与广州市民所共享,从而激发城中村落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于洁  石磊 《建筑技艺》2013,(1):180-183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西南部,建筑总建筑面积20万m~2.方案以"国际化形象、中国内核"为核心设计理念,展现中国移动国际化企业形象。在项目中,项目团队应对业主BIM设计要求,建议推行"全专业、全过程BIM设计",并将施工进度与运营维护写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施工招标合同。设计团队着眼于BIM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技术的研究拓展,以关注质量(精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和提高效率为中心,获得B1M设计方法在民用建筑全专业全过程应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时代建筑》2011,(5):I0037-I0037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国际教育园北区。总用地800余亩.最终学生规模将达1万人。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对基地内的水系予以保留和修整.以景观湖为中心.形成自然的建筑组团和功能分区,教学组团和实训组团环湖而布.互动组合。  相似文献   

16.
苏州建屋2.5产业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西临凤里街、南临苏胜路,北临东长路、东临方中街。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七组团"——"一心":配套服务设施中心;"两轴":中央生态景观轴;"七组团":办公组团。整个园区建筑均南北朝向,便于通风和采光,  相似文献   

17.
《智能建筑》2013,(12):23-23
近日,延华集团南方区域中心成功中标“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会展商务组团一期喜来登酒店智能化系统”,与世界酒店业巨头喜达屋集团携手,倾力打造一座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标准五星级酒店。  相似文献   

18.
胡馨文  蒙春运 《规划师》2012,28(Z1):32-38
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项目规划在充分研究其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规划面积的前提下,以"H.沪尚社区"为规划理念,采取"大社区、小组团"模式,理性配比机动车停车需求,科学适配公共服务设施,如构建"15分钟服务圈"、配套设施"保质"规划、构建居住景观环境、"精细集约"的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及"新海派"的住宅立面形态控制等,对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林菁 《城市建筑》2013,(8):187-18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园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环境改善、提高人们生活、休闲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南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明 《中华民居》2012,(6):133-134
在根据中国移动南方基地项目的地质实际情况而整体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的前提下,部分建筑的局部位置需采取基础抗拔处理,基于工程进度需要等方面的原因,虽预应力管桩的抗拔承载力不高,仍将其应用到本工程中。本文对预应力管桩的抗拔设计原理作了介绍,并对桩头连接等结构节点的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