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分析泌阳凹陷井楼-古城西部地区勘探目的层保存与分布,油源、构造、圈闭、储层等油气成藏条 件的基础上,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对该区复杂断块构造进行了精细解释与研究,发现 有利断鼻、断块圈闭18个,累计圈闭面积6.74 km2。并对查明的圈闭进行了勘探潜力分析,预测圈闭资源 量合计为1 500×104t,指出该区是泌阳凹陷下一步勘探增储的一个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赵86断块探边测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寻找并开发了冀中南部地区第一个隐蔽型油藏--赵86构造岩性油藏,该断块共滚动开发井15口,建成了4.0×104 t原油生产能力,滚动扩边新增含油面积1.7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15.4×104 t,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证明探边测试资料是可靠的.建议在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程度低的探区,应先对探井出油点进行探边测试,以提高滚动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雷11井区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雷11井区莲花油层复杂的储层和构造条件,依托VSP测井、环井开发地震、地质目标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反演等为主的开发地震技术,低阻油层综合解释技术以及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配套应用研究,解决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复杂性和多解性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新增含油面积1.62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56×104t;部署34口开发井,已实施18口,成功率100%.实践证明,复杂小断块油藏必须实行滚动勘探开发;应用多学科,研究配套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深化认识油藏地质特征是获取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木头断块油田 1986年投产开发 ,经历了 10 a稳产 10× 10 4t后 ,不断滚动勘探开发 ,不断有所发现 ,产油量连续上了2个台阶 ,实现了储量产油量翻两番的历程。其中主要经验是 :针对油田地质开发特点 ,成功地实施了 9大技术 :加密调整扩边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构造精细描述 ;油藏形成机制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利用老井重新试油试采重新认识储层 ;隐蔽性油藏识别技术 ;储层精细描述和深化认识断块 ;老井措施增油技术 ;区块综合治理、稳油控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赵县青斜是冀中地区新近发现的含油构造,其构植面积70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300×104t。在滚动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应用油藏综合描述技术,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砂体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分析了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指出了赵县背斜发育有构造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3种类型,并建立了成藏模式。该成果对于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对于赵县背斜的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构造复杂,勘探对象以断层夹缝、小断块等复杂断块和岩性油气藏为主。针对该区高精度地震资料的问题和特点,首次在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了以偏移距规则化、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为主的复杂断块高精度成像技术,提高了高精度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使高精度地震资料在岩性解释、复杂地质体的精细描述以及在复杂断块、岩性、洼陷带和潜山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赵县背斜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县青斜是冀中地区新近发现的含油构造,其构植面积70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300×104t。在滚动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应用油藏综合描述技术,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砂体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分析了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指出了赵县背斜发育有构造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3种类型,并建立了成藏模式。该成果对于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对于赵县背斜的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位于渤海的渤西复杂断块油田群由4个储量均为约1 000×104m3的复杂断块油田组成。油田群内部断层发育,含油层系多,油气水关系复杂。经过长期衰竭开发,地层能量下降快、各层采出不均衡、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突出矛盾,通过动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寻找剩余油;通过晚期加强注水、细分开发层系缓解层间矛盾;通过老井上返、滚动勘探开发等方法实现产量接替。这些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延长了海上老油田的开发寿命,提高油田采收率5%~12%,对于海上复杂断块油田的精细挖潜和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三维数据进行快速的浏览、透视和透明显示,通过时窗的移动、层拉平技术可以迅速发现地层岩性反射异常体,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属性处理,对地质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自动追踪,子体雕刻等实现对目标体的追踪解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复杂断块解释、深潜山解释、地质体解释、区带评价、目标优选,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地质成果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马厂地区复杂断块精细刻画与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厂地区具有东濮凹陷典型的复杂断块群构造组合特征,其断块更小、更碎。极复杂的构造背景导致该区断块难以落实,因构造内部细节刻画不清使开发井网完善困难,这制约了该区深入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马厂地区开展了复杂断块精细刻画和描述的研究,探索了复杂断块精细解释的工作思路,通过整体解剖精细评价,形成了一套多元层位标定、多体构造解释、多属性地层追踪的复杂断块精细刻画与描述的技术方法。利用该技术在马厂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不仅理清了该地区的断裂空间展布,而且精细刻画了该区复杂构造带的小断块结构,为油气藏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准确的构造解释成果,为类似地区开展复杂断块精细刻画与描述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渤海西部海域歧南断阶带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论述了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田(藏)的特点及石油富集规律.针对该带以复杂断决、中小油田为主,油田成群分布,轻质原油、近岸、水浅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地震勘探技术选择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一方面,复杂的地质问题需要先进的物探技术,另一方面,先进技术往往需要高成本投入,如何选择既先进又经济的技术解决地质问题,需要利用技术经济学原理,根据具体勘探对象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实现勘探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在地震勘探成本构成中占主要地位,根据地表条件和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技术方法,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是地震勘探技术选择的主要策略。从技术面来看,面元(或道距)、覆盖次数、排列长度、近地表调查密度等是影响资料品质的关键参数,要获得满足地质目标勘探的高品质资料,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表条件和不同的地下地质条件来优选关键技术参数;关键技术参数的变化必然带来设备、人员投入的变化和施工组织方式的变化,因而直接影响投资和成本的变化。讨论了不同地表条件和不同地质目标的技术优选原则,从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两方面优选技术,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根据日益复杂的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分盆地、分领域制定物探技术政策,强化地震采集源头设计,严格过程管控,确保部署成效;开展老资料精细处理解释,挖掘资料潜力,瞄准生产瓶颈难题,强化科研攻关,提高解疑能力;强化分盆地、分领域技术研讨交流,加强物探地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强化基础工作,实施精益管理,促进有序稳健发展;发展完善了6类物探技术系列,形成19项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十四五”油气勘探开发重心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以及强复杂地表更复杂领域转移,提高难动用储量开发成效、提高老油气田采收率也面临技术挑战。为了满足新形势下油气勘探开发需求,针对八大重点领域,中国石油将按照集成推广、科研攻关、试验探索3个层次,发展高效、低成本、高精度物探技术,重点发展智能物探、深层地球物理勘探、油藏地球物理、井中地震等全新一代物探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油集团(CNPC)油气勘探形势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998年中国石油工业重组为三大企业,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简称中油集团)作为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核心企业,必须立足效益求发展。分析中油集团的油气勘探形势,认为:未来10~15a或更长一段时期,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仍会保持高基质稳定增长;天然气勘探近十几年突飞猛进发展,改变了我国油气储量结构,21世纪将有更大发展;中油集团所辖松辽等八大复合叠合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今后扩大勘探的主战场;低渗透油气资源和深层、复杂地表条件及复杂构造油气成藏区是发现新储量的重点地区。为此,要继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在3个关键环节(有利含油气区预测评价,地下有利含油气目标成像与描述,有利钻探目标含油气性探测)上优选先进而实用的勘探技术,并积极做好勘探阶段的经济评价工作,以减少勘探风险,获得投入的经济性回报。图2参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5.
复杂构造和深层石炭系已成为在准噶尔盆地寻找有利油气区带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这些地区资料往往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可以获得比常规叠加剖面更高的信噪比,特别对复杂构造连续性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它与叠前偏移技术结合处理是提高资料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12,33(Z1):6-13
中国油气供需缺口加大,勘探形势严峻。本文从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趋势、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挑战、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基本问题,以及当前油气勘探理论与关键问题。全球油气勘探领域不再受勘探程度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向深水、深层、非常规、北极等新区、新领域转移的趋势。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较高油气勘探程度,勘探深度加大、目标更为隐蔽、储层物性更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度逐渐加大。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面临区块获取困难、政治风险增加、勘探技术要求更高等多方面挑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强研究,井筒和压裂等关键开发技术需要加强现场试验攻关。在新一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重点解决地质条件下全过程的有机质烃类生-排-运-聚模型、构造改造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低渗-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与油气渗流机理、中国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与连续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等9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Melut盆地下组合近源白垩系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开展有利储盖组合识别、重点油藏解剖、典型成藏模式建立及勘探潜力分析等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工作。结果表明:①近源白垩系发育3套有利储盖组合,包括源上Galhak组内部砂泥互层储盖组合、Al Renk组生油岩内“自生自储”储盖组合、及Al Renk组生油岩与Al Gayger组砂岩形成的“上生下储”储盖组合;②湖泛泥岩是Galhak组内部储盖组合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发育厚层分流河道砂岩与厚层湖泛泥岩,是Galhak组高产断块油藏发育的有利相带区;③ Al Gayger组反向断块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源和侧向遮挡条件,斜坡区大断距反向断块圈闭是Al Gayger组勘探的首选目标;④沉积相带控制扇体内部油藏的类型与分布,扇根与扇中砂体厚、物性好,是发育高产断块及断层-岩性油藏的有利相带;⑤北部富油凹陷远源古近系主力产层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近源白垩系是北部凹陷成熟探区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⑥盆地南部凹陷规模小,沉积充填粗,Adar组区域盖层质量差,远源古近系Samma+Yabus-Adar组储盖组合已不是中南部有利的储盖组合,近源白垩系在中南部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中南部有利的勘探层系。该研究成果对Melut盆地北部成熟探区深化勘探及中南部低探区白垩系的区域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胜利探区济阳坳陷是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坳陷勘探目标中复杂隐蔽油气藏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勘探形势向勘探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发展、推广、应用隐蔽油气藏勘探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识别小砂体、小断块、古潜山等复杂隐蔽地质体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已成为油田勘探工作者近期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济阳坳陷该类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已初步形成的关键勘探技术系列,列举了典型隐蔽油气藏的成功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钻井技术从上世纪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阶段。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向钻井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文章综述了钻井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它对于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钻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益,改善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效果。同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由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的要求,对钻井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钻井技术有新的较大的发展,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并展望了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油气勘探开发的未来,指出钻井技术必将进一步在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开发边际油气田、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油气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了河南油田三十年的勘探历程和丰硕的勘探开发成果,系统总结了油气勘探的主要经验,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认为河南中、小盆地勘探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区域勘探,积极准备后备地区;抓住找油关键,认真选准突破口;反复认识小盆地多物源沉积的特点,小盆地也可找到大油田;加强综合研究,深化油气资源评价,采用先进技术,才能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