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上海市嘉定区、金山区避难场所规划为例,对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3方面问题进行了思考。第一,避难场所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灾害类型决定疏散原则,进而影响避难场所的布局;避难需求和服务半径决定避难协调组规模和用地。第二,影响避难场所服务水平的问题。避难行为和人口密度决定避难场所分布,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不同,需要建立针对化的避难体系;避难场所的外部选址影响服务范围,内部设计影响服务效率。第三,影响避难场所实施效果的问题。避难人群的需求影响场地型和场所型配置比例;时序协调和建设主体协调影响行动计划,需要形成"空间上有位置、建设上有时序、实施上有主体"的避难场所建设的行动项目库。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大地震"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这一重大复合灾害为背景,通过对日本城镇海啸避难所规划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归纳出海啸避难所定义与类型、海啸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方法和发展策略,另一方面探讨了日本法律背景下的疏散计划框架。我国沿海城市灾害类型多且频繁发生,但避难疏散场所建设及防控措施单一而薄弱。本文力图弥补当前我国避难场所的课题研究的空白,系统化完善避难疏散场所规划体系,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灾害损失,以期对我国沿海城市避难疏散场所提供实效性较强的规划策略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避难场所对于复合型灾害响应的诉求日益凸显.文章对综合性避难场所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对各类型灾害避难要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避难场所的规划流程,认为在规划实践中,综合避难场所的规划应该包括前期研究阶段、中期布局阶段以及后期管理阶段.以张家港中心城区为实例,利用GIS软件工具,对张家港市主要灾害(地震、洪水)风险进行评估、需求测算和适宜性评价,并统筹安排布局综合性避难场所和仅针对地震灾害的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4.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城乡防灾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将侧重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该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探索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以及城乡差别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在避难场所规划过程中对避难弱者的避难需求考虑不足的问题,以日本福祉型避难场所为例,梳理其规划流程,总结其建设、启用与管理的经验。在日本避难场所体系中,福祉型避难场所独立设置,从老年人等避难弱者的需求出发进行规划,其相关建设标准和配套设施等更为完备,并且注重日常维护与管理。本文旨在结合我国避难场所发展现状和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通过借鉴日本福祉型避难场所建设经验,为我国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应急避难场所是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全面而系统总结近年来江苏省应急避难场所推进过程中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及典型案例,凝练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要求、专项设计审查要点、信息系统建设内容,期待能为韧性城市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已有的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针对南宁市的实际情况,以南宁市人民公园的防震避难场所为示范点,探讨建立城市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设计指南以及相应的避震疏散模型.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城市民众用于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文章在对国家一些典型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宿迁地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规划和建设案例,对指导宿迁市今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其他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避难空间是城市面对灾害时为居民提供防御场所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选址及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灾难来临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的思路去关注避难空间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理论,构建从紧急避难场所到固定避难场所再到中心避难场所的避震空间体系规划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以高效地进行避难空间选址,其所形成的避难空间系统在灾后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满足人群的避难需求。研究结合常熟市地震避难场所规划,明确避震空间体系布局,划分各等级场所的服务范围,以期为未来的城市避震空间体系规划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城乡防灾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将侧重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该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探索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以及城乡差别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