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菲律宾产出的成分与中国河南独山玉基本一致的玉石品种,颜色有白色、粉色、绿色和黑色等。运用常规宝石学测试以及偏光显微镜,对两产地独山玉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全面分析了独山玉的显微特征、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两个产地样品均为亮玻璃光泽—玻璃光泽,半透明-不透明,大部分样品具有红色荧光,而菲律宾独山玉荧光更强,河南独山玉的折射率为1.55~1.71,相对密度为2.822~3.277,菲律宾独山玉的折射率为1.54~1.58,相对密度为2.663~2.927,中国河南的样品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粒度相对较小,大部分矿物发生交代作用,而菲律宾独山玉以斑状变晶结构为主,粒度相对较大,矿物比较新鲜;两个产地样品的主要矿物都是斜长石,但是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产地样品都含有绿帘石、铬铁矿和榍石,但是菲律宾独山玉以绿色钙铬榴石比较典型,中国河南独山玉阳起石、石英的含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由于与翡翠、祖母绿等颜色和表面特征的相似性,一种独山玉相似品正在我国市场中日渐兴起,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等仪器对该独山玉相似品原石样品进行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确定样品矿物组成为钙长石(An_(100))、钙铬榴石(Uvt_(49.66)Grs_(36.04 )Adr_(13.58)Prp_(0.67)Sps_(0.06))、透辉石、榍石、铬铁矿、黝帘石、葡萄石、杆沸石等,镜下观察样品为碎斑结构,根据变质岩命名规范,样品为钙铬榴石-钙长石碎斑岩。结合宝石学定名规范,宝玉石检测机构应定名为钙长石质玉。根据矿物组成及共生组合特征,结合前人资料分析,其成矿阶段包含岩浆阶段、变质阶段及后期热液改造阶段,钙铬榴石的形成依赖于铬铁矿提供的含Cr~(3+)热液。  相似文献   

3.
独山玉的结构特点和矿物组成的复杂多变,使其具备了许多特有的性质.组成独山玉的主要矿物是斜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透辉石、阳起石等,而这些矿物中有的是新疆白玉的矿物成分,有的是缅旬翡翠的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4.
<正>漫反射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准确、快速、简便、无损,已在宝玉石种属的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独山玉的矿物组分复杂,常规检测得到的折射率(1.57~1.58)、相对密度(2.70~3.14)等物理常数不稳定,本文介绍了天蓝玉、透水白玉、暗绿独山玉、绿白玉、粉独玉、黑独玉(墨绿色)等六种独山玉的漫反射红外光谱图,其分布在1500 cm~(-1)~400cm~(-1)间的指纹峰差异可作为快速准确的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宝玉石》2020,(1):126-129
历史上曾有四大名玉之称的是新疆和田软玉、辽宁岫岩蛇纹石玉、河南独山产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绿松石.和田玉在翡翠出现之前,和田玉引领了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玉石之王."和田玉"一名无产地意义,指所有的透闪石质玉,在国家标准中也称为软玉.其主要矿物组分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铝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新发现的斜黝帘石玉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探针(EPM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构、化学成分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识别了该玉石红外光谱最强峰位于901~1137cm~(-1)范围内;样品在545nm与450nm处具有宽大的吸收峰;扫描电镜揭示了其具有柱状显晶质结构,质地细腻;EPMA与XRD同样揭示了其主要矿物为斜黝帘石和黝帘石;探讨了其粉红色的成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快速、方便地鉴定此种玉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来自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越南及纳米比亚4个不同产地的11块海蓝宝石样品的基本性质、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常规测试结果发现,巴基斯坦海蓝宝石的折射率及相对密度较高,越南海蓝宝石具有鲜艳的蓝色;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海蓝宝石中碱金属Na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海蓝宝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Li、Mn、Zn、Rb、Cs等质量分数较高,4个产地的海蓝宝石在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上差别较大,巴基斯坦海蓝宝石含有较高的Mn、Zn,坦桑尼亚海蓝宝石含有较高质量分数的Li、Cs,纳米比亚海蓝宝石则含有最高质量分数的Cs;红外光谱显示,各产地海蓝宝石在1 200~400cm~(-1)谱峰相对一致,为绿柱石结构振动峰,其中巴基斯坦海蓝宝石在这一范围内的谱峰较其他产地海蓝宝石谱峰有所偏移,近红外8 000~4 000cm~(-1)内发现4个产地海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水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别,垂直c轴方向才会出现6 816cm~(-1)的吸收峰;拉曼光谱显示仅巴基斯坦海蓝宝存在明显的I型水(3 608cm~(-1))与Ⅱ型水(3 598cm~(-1))的谱峰,另外3个产地则仅见明显的I型水(3 608cm~(-1))吸收峰。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阿富汗石样品的矿物组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阿富汗石样品的折射率为1.523~1.529,摩氏硬度5~6,受S~(3-)、S~(2-)分子离子根影响,在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至强亮橙黄色荧光,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具有600 nm附近吸收宽带和380 nm附近弱吸收带为特征的吸收光谱。红外测试结果显示,指纹区以1 005、1 119 cm~(-1)处强吸收峰,伴随1 166 cm~(-1)处肩峰和768、1 387 cm~(-1)处弱峰,及690~400 cm~(-1)范围内一系列锐锋为特征,官能团区以1 631、3 438 cm~(-1)为中心的吸收带为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阿富汗石样品的特征拉曼位移峰位于260、426、453、542、579、615、989、1 083 cm~(-1),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阿富汗石的特征衍射峰为一组五强峰d=3.682、3.293、2.125、4.825、2.678■,原岩共生矿物包括磷灰石、透辉石、方解石、黄铁矿、方钠石等。  相似文献   

9.
充填斜红磷铁矿是珠宝市场上常见的首饰材料,但目前对其充填物及充填程度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市场上常见的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进行了研究。常规宝石学测试表明,严重充填的斜红磷铁矿样品的充填区域光泽差异明显且荧光异常,但对于轻微充填的斜红磷铁矿样品,仅通过放大观察和荧光检查难以鉴别,需要进行详细的谱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在中红外区域可见1 510、1 250cm~(-1)谱峰,近红外区域可见5 985cm~(-1)谱峰,均与环氧树脂有关。拉曼光谱中,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不仅可见1 112、1 185、1 464cm~(-1)等环氧树脂组合峰,部分样品在裂隙处可见1 061、1 131、1 293、1 438cm~(-1)等与石蜡相关的拉曼峰。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显示423、538、750nm等处的吸收带,与天然斜红磷铁矿一致,说明充填物未对样品原本体色产生影响。市场上常见的斜红磷铁矿可能经过了多次充填加工流程,其内部充填物主要为无色或近无色的环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无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橙红色砗磲品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橙红色砗磲样品,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宝石学特征及谱学分析研究。采用宝石显微镜观察形貌特征、红外光谱仪检测橙红色砗磲样品种属成分、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其颜色,并与市场上较常见金丝砗磲样品进行对比。经分析发现,橙红色砗磲样品的红外光谱谱峰与砗磲一致,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了橙红色砗磲中文石拉曼特征峰以及1 130 cm~(-1)和1 520 cm~(-1)处与色素有关的拉曼特征峰,与橙红色砗磲的白色部分对比发现其颜色主要与天然有机色素类红萝卜素有关,属于天然颜色成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翡翠价格的不断攀升,市场上可作为仿翡翠的玉石种类也越来越多.利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静水称重法、红外光谱仪对一批外观与黑色翡翠相似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外观颜色呈黑色,略带淡绿色,玻璃光泽,放大观察为柱粒状结构,折射率为1.71(点测),相对密度在3.34~3.42之间变化,红外光谱显示为黝帘石谱峰,初步鉴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黝帘石.进一步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分析得出,这批具有黑色外观的样品为单一的黝帘石矿物集合体.通过对其颜色、光泽、结构、折射率、密度、红外光谱以及偏光显微镜、XRD测试的对比,可将这种黑色样品与黑色翡翠区分开,并能确认其为黝帘石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宝玉石》2020,(1):83-83
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珠宝玉石名称》中规定,珠宝玉石的基本名称为其品种的矿物学、岩石学、材料学及传统宝石学名称,基本名称中,涉及地名者不具有产地意义,如和田玉,指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成分的矿物集合体,并不特指产自和田;岫玉是蛇纹石玉的统称,并非特指产自辽宁岫岩者;独山玉指以斜长石、黝帘石为主要成分的玉石,并非特指产自南阳独山者.  相似文献   

13.
近来,市场上出现一种绿松石的伴生矿物,其外观特征与绿松石颇为相似。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薄片观察、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一个相关样品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的矿物组成以纤磷钙铝石-磷锶铝石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绿松石等矿物。该样品外观呈蓝色,局部蓝绿色,蓝色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点状、团块状富集,隐晶质结构,密度为2.52 g/cm~3,折射率(点测)为1.62。纤磷钙铝石-磷铝锶石的红外光谱主要具有3 585、3 420、3 140、1 320、1 116、1 039、604 cm~(-1)处的吸收峰,拉曼光谱主要具有1 104、1 034、987、612、518、257、185 cm~(-1)处的拉曼峰。而绿松石在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上与其有明显不同。由于该种绿松石伴生矿物鉴定难度较大,除了常规检测的检测手段,还需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黑独玉(墨绿色)是独山玉的一个新品种。采用显微镜下观察,对其进行了光薄片显微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分析等。研究表明,黑独玉在矿物组成上极为独特,以高钙、高铁、高镁、高铝、贫硅为特征,如:斜长石、阳起石、黑云母等,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磷灰石、黝帘石、黄铁矿、黄铜矿、碳酸盐矿物等。  相似文献   

15.
古方 《中国宝石》2003,12(1):190-191
河南南阳市北郊有一座小孤山,称独山,著名的独山玉就产自这里.独山玉开采已有很长的历史,上个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李济对殷墟等地出土的62件玉器做了比重和硬度测定,确定了商代晚期就有独山玉的使用;1976年发掘的商代妇好墓中也有独山玉制品出土.战国时南阳地称宛,手工业十分发达,特别是所产铁器,天下闻名.  相似文献   

16.
在加工单晶宝石的过程中,晶体定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定向测试宝石虽然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准确,但是可以作为辅助证据对传统结晶学定向进行验证。通过对顽火辉石样品的切片进行定向的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与对比分析,探讨了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进行晶体定向的可能性,获得了可以利用红外光谱的水峰在3 400~3 600cm~(-1)范围内的形状、强度及位置、拉曼光谱中的1 009~1 020cm~(-1)处拉曼峰形态、强度总体峰数量、荧光背景等要素对顽火辉石晶体进行初步定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常规和大型宝玉石检测仪器对排查中出现的1颗无色样品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粒样品的折射率值为1.550~1.588,双折射率为0.038,密度值是2.89±0.02 g/cm~3,放大观察可见大量定向排列针状包裹体及垂直方向排列的短柱状晶体;X射线能谱仪测试显示样品主要化学元素属于方柱石族系列,Ma平均值为10.14%;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其特征谱峰主要是由CO_3~(-2)和Si-O、Al-O、O-H基团所致,其中拉曼光谱在448、1 090、1 327 cm~(-1)处具有谱峰,红外光谱在指纹区峰位1 404、1 516、1 007、853、609、544、459、413 cm~(-1)处具有谱峰;官能团区2 939,2 496、2 612、3 391 cm~(-1)处具有谱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样品在可见光区基本无明显吸收峰,在312 nm处出现的吸收峰可能与Fe~(3+)离子和Fe~(3+)-Fe~(3+)离子对的d-d电子跃迁有关,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其主要发光光谱带位于608 nm中心,并伴随558、569、588、629、650、678、698 nm的肩峰,综合结果显示该粒样品为较为少见的钙柱石。  相似文献   

18.
赞比亚Lundazi地区是锰铝榴石的较新产地,对该产地一批橙黄色石榴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宝石学与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取出有意义的宝石学数据,丰富了该产地溯源信息。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和化学成分测试,确定了赞比亚橙黄色石榴石为端元组分含量高至92 mol.%的锰铝榴石;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赞比亚锰铝榴石的3个特征拉曼峰分别位于907、551、349 cm~(-1)附近,特征红外光谱分别位于976、891、865、629、571、522 cm~(-1)附近;通过分析赞比亚锰铝榴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谱峰归属,发现赞比亚锰铝榴石的橙黄色由Mn~(2+)和Fe~(2+)所致,对应的吸收峰分别为409、421、430、460、482 nm和504、525、570 nm。  相似文献   

19.
正独山玉色彩丰富多样,属多彩玉石,纵观他的色彩,浓郁而不张扬,饱含浓浓的中国色彩元素,今天就运用色彩学的原理来揭开他温厚底色的魅力所在。一、国标中的独山玉八大色有着悠久历史的独山玉,堪称中国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他瑰丽神秘的色彩一直吸引着世人。2015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独山玉命名与分类》国家标准(GB/T31432-2015),该标准并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独山玉命名与分类》国家标准,独山玉分为绿独玉、白独玉、褐独玉(酱独玉)、红独玉、黄独玉、青独玉、黑独玉和花独玉共八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玉石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使用玉石原材料十分广泛,加工工艺技术精湛,玉器品种繁多,中国玉雕享有“东方艺术”美称,也成为我国灿烂的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又名“南阳玉”,为一种蚀变斜长岩。独山玉开采加工历史较早,在西汉就很盛行,现独山脚下亦存有汉代“玉街寺”遗址,山上有开采残留老洞千余个;解放后,南阳独山玉矿自1958年建矿开采以来,至今已开采出约千余吨玉石,近年开采量近百吨,最高峰的1973年曾开采15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