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流体势分析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的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了流体势的计算方法,具体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油势在剖面上的分布特点,以揭示该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认为油气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并在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势圈闭中聚集成藏,因而低势区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2.
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根据其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太古界和元古界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等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运移理论对研究区的油气富集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油气运移与富集的方向为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和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应力低值区、流体势场低势区和油气运移所经由的靠近断裂带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综合预测结果和已完钻井的产能情况表明,油气井中的高产井区与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毛振强 《石化技术》2023,(12):144-147
储层内流体势是判定油气运移的重要依据。主要分析了东营凹陷内地层水的矿化度和水型的分布规律,指出其与油藏圈闭保存条件密切相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动力,是流体势大小的重要指标,高势区的部位往往是油气源区,可以提供流体运移的动力,油气运移由高势点向低势点运移。通过对流体势低势区的分析,可以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东营凹陷由此形成油气藏围绕主要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利用地层水化学变化规律和地层压力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油气运聚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 (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 ,有效的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本文具体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水势在剖面上的分布特点 ,以揭示该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认为 :该地区水势分布特征、运移与油气势的分布、运移基本一致 ,为油气的运移提供动力 ;研究水势分布特征对油气势的分布研究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桩海潜山场-势效应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及速度谱资料,分别采用有限元法、Fillippone法和Hubbert法模拟和研究了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太古界潜山油藏应力场、压力场及流体势场的特征,并分析讨论了其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直接受地应力场、压力场、温度场及流体势场的控制和制约.表现为:现今油气的富集区基本上位于地应力场中的张应力和张扭应力分布区、整体正常压力系数分布的相对高值区和地温梯度的相对高值区.潜山油气运聚在宏观上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聚集的规律,但在局部地区,油气的富集还与流体势场等值线的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流体势场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泌阳凹陷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并分析了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体势场及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成藏关键期(廖庄组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并以构造油藏为主;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以原生型岩性油气藏为主,也是本区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ɶ��������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与研究,已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在勘探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该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海洋油气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成本高,石油地质研究水平也比较低。在崖13-1大气田发现后,对琼东南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有了新的认识,分析认为区内有巨大的油气资源前景,但油气运移方向和路程均不清楚,勘探重点的选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用地下流体力场和势分析的方法可以统一处理和定量解释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规律,明确预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靶区,显著提高钻探成功率。综合研究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渤中油区地下流体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下流体运动的能量变化,指出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力场,即流体势的分布特征.应用自已研制的CPPS系统软件,综合其它地质资料,分析了渤中油区主要产层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和可能的聚集场所,认为:(1)从能量的观点出发,采用势分析方法是研究地下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正确途径;(2)用地震层速度求取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所必需的地层压力资料;(3)根据势分析确定渤中油区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以从凹陷向凸起为主,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是石臼坨凸起、石臼坨与沙垒田凸起的接合部到渤中凸陷的斜坡带;其次是渤南凸起及其东北部的断裂发育区,渤中凹陷到石臼坨及渤东低凸起的斜坡带.该区实际含油气前景可能比目前业已了解到的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聚集相态是影响其成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源岩在不同的成烃阶段具有不同的排气相态。天然气二次运移相态除了受其源岩排气相态的影响外 ,还受运移途中温度压力及介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相态天然气运聚受不同势场控制 :水溶相天然气在水势场中受水动力的作用 ,油溶相在油势场中受油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 ,游离相在气势场中受气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因此 ,所形成气藏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性。对于不同相态成因的气藏的勘探应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流体势场在三肇地区天然气运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运聚相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气集相态是影响其成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源岩在不同的成烃阶段具有不同的排气相态。天然气二次运移相态除了受其源岩排气相态的影响外,还受运移途中温度压力及介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相态天然气运聚受不同势场控制;水溶相天然气在水势场中受水动力的作用,油溶相在油势场中受油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游离相在气势场中受气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因此,所形成气藏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性,对于不同相态成因的气藏的勘探应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天然气运聚系统与油气运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气势的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为基础,考虑到流体动力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再根据油气运聚系统的划分原则,对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在不同地史时期的天然气运聚系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探讨了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规律。同时结合运聚系统、低势区的分布及其演化特点、生烃中心位置及断裂发育情况,对天然气的运移方向做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