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螺旋翅片管束灰污通风阻力试验研究的原理、试验系统和所采用的试验研究方法;将典型齿型和整体型螺旋翅片管束试验得出的灰阻力特性与实炉试验阻力特性以及洁净管束阻力特性相比较;得出适用于这两种灰污螺旋翅片管束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法。所得计算公式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
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灰污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灰污系数试验研究的原理,试验系统及所采用的试验研究方法;将所得的试验结果与类似结构的融化型螺旋翅片管束及光管管束灰污系数相比较,得出适用于工程实际的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灰污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开缝宽度的H型翅片椭圆管束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顺排H型翅片椭圆管束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表明,在速度小于8 m/s时,不开缝的翅片换热效果最好,但在速度较大时换热最差;开缝宽度为5 mm的翅片管束因为"气塞",换热较差,动量损失率较大,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开缝宽度为15 mm的翅片管束换热较好,动量损失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一低速风洞中,采用局部模拟试验法对针形肋管束进行了纵向冲刷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试验研究.利用线性回归原理得出了针形肋管束的平均Nu数和阻力数的计算关联式,并与光管加以比较.试验结果为以针形肋管为传热元件的热能利用装置,提供了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一低速风洞中,采用局部模拟试验法对针形肋管束进行了纵向冲刷的伟热和阻力特性试验,利用线性回归原理得出了针形肋管束的平均Nu数和阻力数的计算关联式,并与光管加以比较,试验结果为以针形肋管为传热元件的热能利用装置,提供了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SIMPLE算法和k-ε模型对空气横掠错列翅片管束在湍流奈件下的流动和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翅片管束在流体的不同入口流速情况下的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湍流条件下的努塞耳准则数和欧拉准则数与雷诺准则数之间的关系式,得出努塞耳数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欧拉数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对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的百叶窗翅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模型运用Laminar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热与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为进一步阐明空气侧的强化传热翅片的性能,用传热一泵耗功率函数法分析了不同的翅片高度、窗翅高度、翅片厚度和翅片节距等结构参数下的百叶窗翅片性能,得到了一组综合性能较好的百叶窗翅片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8.
顺排翅片管束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低速风洞中,对顺排翅片管束的管外换热系数和阻力降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热管作为加热元件,而不采用传统的蒸汽锅炉,使实验设备简单并具有充分的可折换性,得到了顺排管束的实验关联式,并与叉排翅片管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顺排管束的换热系数约为叉排管束的(80—90)%;顺排管束的阻力降比叉排管束有明显的降低,前者约为后者的一半左右。这说明,在阻力降要求特别低的场合,采用顺排排列的翅片管束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9.
气流横掠错列螺旋槽管束的传热及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强化传热试验台上取得的试验数据,整理出气流横掠错列螺旋槽管束的传热及阻力特性公式,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强化换热产品及工业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不同排列方式的H型翅片管进行数值分析,建立不同布置方式下H型翅片管束流动及换热数值模型,获得两种典型布置下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型翅片特殊沟槽结构使背风侧形成纵向冲刷流场,存在明显的三维流动特征,使得其具有自清理、不易积灰的功能;错排翅片基管传热系数大于等间距排列的基管,并且随速度增大,换热效果差异越明显;管束行距对翅片管传热系数的影响明显大于列距的影响,管束行距增大,引起流道内空气平均速度下降,传热系数降低,流道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11.
对空气斜向冲刷圆管束时的管外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条件下的传热与流阻关联式,并对不同冲刷角下传热与流阻性能作了综合评价,结果可作为斜向掠圆管束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螺旋翅片管结构对锅炉省煤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螺旋翅片管在电站锅炉省煤器的改造和设计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了螺旋翅片管省煤器的传热、阻力特性、结灰和磨损等方面的机理.分析了螺旋翅片管的直径、翅高、翅间距、翅厚、管间距等参数和管束布置方式对省煤器的传热、阻力特性、结灰和磨损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换热器传热效率的大小与翅片管的排列方式和翅片的结构参数有关。运用电脑软件对换热器中环形翅片管束的实物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顺排管束和错排管束的换热效果,并通过固定参数法对加热器模型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错排管束的换热效果优于顺排管束,加热器翅片的最优间距为5.5 mm,与无翅片的换热器管道相比,有翅片的换热器管道的传热效率提高了387.35%。  相似文献   

14.
桑塔纳轿车散热水箱管内外传热特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上海桑塔纳轿车用散热水箱的传热性能进行试验,依据实测数据,将管外掠管簇的对流换热系数从传热系中分离出来,并整理成无量纲准则式,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对管内外的传热特性,阻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了目前考核散热水箱热性能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膜片管束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厂对省煤器改造的实际需要,通过热风沿实验台,对国产膜片管束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回归出有实用价值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固体吸附床的模拟来优选吸附床的型式,建立了非稳态,有内热源的模型,分别对螺旋管外换热式吸附床和内热换热式吸附床进行模型,考虑到多微孔物质的传质和传热阻力在的情况,又建立了翅片换热式吸附床和肋片换热式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模型,通过分析13X-H2O工质对在中附床内的脱附速率等参数,优选出较为适宜的吸附床模型,并在优选得到的模型上模拟自制吸际剂的脱附特性及床层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增加翅片或肋片能增强床层的传热效果,其中增加肋片效果更显著。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及吸附床设计和应用及商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水平放置的环柱形狭缝通道中,对空气-水两相混合物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相应的流型图,并提出了预测压降的关联式,为环柱形狭缝通道中空气-水两相混合物的传热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新开发的空气冷却器倾斜式波纹翅片管与传统的国产平直翅片管的传热性能及流动阻力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给出了相应的传热系数曲线和流动阻力系数曲线,并分析了产生该试验结果的原因及理论依据。当空气流经该新型倾斜式波纹翅片管时,由于该翅片管能使气流产生强烈的扰流,破坏气流的边界层,导致掠过翅片管束的气流紊流程度加剧,从而提高了翅片管外空气膜传热系数。由试验结果可知,该新型倾斜式波纹翅片管与平直翅片管的j/f值相比,有较大的提高,表明新型倾斜式波纹翅片管的传热及流动性能优于国产平直翅片管,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因此新型倾斜式波纹翅片管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菱形管束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当Re>1.7×104时菱形管束与具有相同当量直径及相对间距的园管束相比,在压力损失相等时,菱形管束的放热量大于园管束的放热量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螺旋支片管束受气固两相流冲刷时其表面上灰污层形成的机理着手,分析各种因数对灰尘系数数值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螺旋翅片管束受含灰气冲剧时,受热面上灰污系数数值的实验室试验确定方法,以指导本研究项目的实验室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