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磷矿石中氯化物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试样溶液以丙三醇一乙醇作稳定剂,加入硝酸银形成氯化银胶状悬浊液,在40℃水浴中保温25min,采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350nm处测定氯化物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8.0%~100.3%,RSD为3.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适用于磷矿石中氯化物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氟硅酸钠检测标准GB23936-2009中5.8硫酸盐含量的测定,其中硫酸根含量的分析方法是与标液进行目视比浊,属于半定量,无法准确定量,测试条件也存在一些缺陷,结果误差很大,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高效准确地测定氟硅酸钠中硫酸根的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硫酸钡比浊法检测硫酸根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离子色谱法测定铁矿石中水溶性氯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广东化工》2009,36(1):95-97
文章研究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铁矿石样品中水溶性氯化物。试样经超声波提取后,采用阴离子分离柱SUPP4-250和MSM(Metrohm Suppressor Module)抑制器,以电导检测器检测,用1.8mmol/LNa2C03和1.7mmol/LNaHCO3混合液作淋洗液,以标准曲线法为定量方法,测定其中的水溶性氯化物。方法检出限为1.7×10^-3mg/L,氯化物含量为0.2569%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7%,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6%~100.1%。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腐蚀油样中铁离子的浓度,考察了溶液pH值、显色时间及缓冲溶液用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4-6范围内、显色30min,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对含有十二硫醇的腐蚀油样进行测定发现十二硫醇对环烷酸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将结果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相比较,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相对偏差在3.5%以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牙膏用天然碳酸钙中铁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快速,效果比现用的目测比色法好。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瓜中丙森锌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秀卿  李振  吴珉  苍涛  李康 《农药》2005,44(11):519-520
确立了黄瓜中丙森锌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丙森锌酸解后释放的CS2经乙酸铜和二乙醇胺的乙醇溶液吸收,然后在435nm处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当添加量在0.10、0.50、5.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90%,变异系数在4.3%-10%之间,对黄瓜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0mg/kg。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论证利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酸性介质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难溶硫酸钡,使溶液浑浊,采用乙醇作稳定剂,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并对一组氯化钙产品中硫酸根质量分数进行快速测定,测定结果与重量法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证明该方法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是一种准确测定氯化钙中硫酸根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测定有机物中氯离子含量,选择最佳的波长和比浊液的放置时间,结果精确,平行实验好,避免了目前大都采用的用肉眼观测所带来的认为误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干法腈纶生产实际需要,提出了在温度60℃的水中搅拌已经烘干的PAN,使该聚合体中的硫酸盐溶解于水中,在滤液中加入硫酸盐沉淀剂使其生成稳定的悬浮液,使用分光光度计比浊测定求出PAN中盐的含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制定了快速测定氯化物三价铬镀铬液中三价铬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EDTA与三价铬生成稳定的紫色配合物,以水为参比液在波长54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价铬。镀液中的配位剂、润湿剂、导电盐和Fe3+对测定没有影响。本法快速而准确,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工业碳酸锶中氯化物的2种不同的测定方法(氯化银限量比浊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氯化银限量比浊法和分光光度法均具有科学、经典、易于操作的特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光光度法能得到产品中氯化物含量的具体数据,弥补了氯化银限量比浊法只能得到半定量的不足,使测试结果更科学地反映出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用氯化铵溶液浸锶,浸出液碳化得碳酸锶成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得到氯化铵浸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锶温度为80℃,浸锶时间为2 h,氯化铵加入量为使溶液pH值至8~9,锶渣粒度〈80目,固液比1∶4。碳化阶段碳酸氢铵加入量为其理论量的110%。按该条件浸锶,并制备碳酸锶,锶的浸出率可达92.5%以上,产品质量符合HG/T2969—2010Ⅱ型标准。该工艺实现了锶资源的二次利用,为锶渣的回收再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掩蔽锶-铬酸钡-碘量法测定碳酸锶中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掩蔽锶,在PH值为5.9条件下,钡离子重铬酸钾生成铬酸钡沉淀,分离后,用碘量法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02%-2.17%,加标回收率95%-103%。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有色金属、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锶及锶盐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以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的含锶工业废渣为原料,以盐酸-氯化铵为浸取剂,探究了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盐酸-氯化铵物质的量比对废渣中锶浸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锶浸取工艺做了优化,确定了浸取锶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盐酸与氯化铵物质的量比为4.32、浸取时间为104 min、浸取温度为33 ℃的最优工艺条件下,经过4次重复性实验,所得的锶浸取率平均值为95.15%,标准偏差为0.146 2,相对标准偏差为0.153 7%,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仅为0.17%,所选因素对锶浸取率影响由大到小顺序:浸取时间、盐酸-氯化铵物质的量比、浸取温度,以期为锶渣中锶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彬 《氯碱工业》2010,46(10):33-3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工业氯化钡中钙、铁、钠、锶的含量,检测限(以质量浓度计)分别是0.02、0.02、0.01、0.2 mg/L,该测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8.69%,加标回收率为88%~112%,简单、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生产碳酸锶等锶盐的工厂产生的废渣中锶质量分数高达10%,且未被利用,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以这些含锶废渣为原料,开发经济价值较高的氯化锶产品。通过实验确定了工艺路线,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浸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80 ℃。进行了氯化锶溶液中脱除杂质的方法研究,解决了从较高浓度锶离子中分离镁、钙这一问题。最终实验样品经分析测试达到了相关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硝酸锶、硝酸钡、硝酸钙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把碳酸盐样品转化为硝酸盐,再用不同有机溶剂洗涤其中的硝酸钙,用EDTA滴定样品中钙的含量。考察了不同有机洗涤溶剂、洗涤次数对碳酸锶中钙含量测定的影响,并作回收率实验。建立了快速、准确,适用于碳酸锶生产过程中钙含量的快速分析的方法:用无水乙醇-无水乙醚(体积比为1∶1)混合液作洗涤液,洗涤次数为4次,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8.4%~100.5%、RSD为0.02%。  相似文献   

18.
高纯碳酸钡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钡、锶属于同族元素,性质相似,分离困难。采用混合溶剂对氯化钡进行精制,精制后的氯化钡与二氧化碳,氨的混合气体反应,制备得纯度达99.99%的高纯碳酸钡。  相似文献   

19.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由碳酸铵和氯化镁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电镜的测定,粒子大小均在纳米范围。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镁制备。主要原料碳酸铵和氯化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纳米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亚磷酸中的氯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芬 《云南化工》2000,27(4):15-16
研究了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硝酸 -甘油为介质 ,氯化银浊度法测定工业亚磷酸中氯离子的试验条件。本系的稳定性高 ,分析条件易于控制。测定波长为 380nm ,氯离子含量在 50~ 30 0 μm/ 50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本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 ,用于工业亚磷酸中氯离子的测定中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