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型双作用变量叶片泵功率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实际汽车转向系统中助力泵的输出流量高于实际需求的流量,增加了泵的功率损失,降低了汽车的整体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专利技术基础上的、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双作用变量叶片泵,该泵应用在汽车转向助力泵等工况。同时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M atlab S imu link仿真模型,对转向泵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的功率输出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泵的功率输出明显降低,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泵。  相似文献   

2.
以外反馈式恒压变量叶片泵为对象,利用AMESim软件搭建恒压变量叶片泵的转子定子连接器元件、配流盘超级元件和控制结构元件等关键元件的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负载、系统压力对叶片泵运行的影响,得到变量叶片泵在外负载作用下的流量、偏心距和输出压力的仿真曲线;研究了外反馈式恒压控制变量叶片泵的稳态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为叶片泵的设计、优化及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泵的偏心距和流量与输入负载信号的变化趋势相同,流量的波动随输出流量增大而增大。在实际运用中,为使泵工作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必须调整好泵的负载。  相似文献   

3.
对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方程进行了推导,指出摩擦阻力的存在会使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产生滞回现象.设计出一种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分析实验装置,并进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加载与卸载实验,通过实验证实:摩擦阻力使泵的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相重合,从而产生滞回现象.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吻合,表明该实验装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张伟  翟翼飞 《机床与液压》2024,52(7):147-152
以一种新型叶片柱塞复合形式的二级变量叶片泵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特点是将叶片顶端嵌入到定子中,转子、叶片、定子同时转动,减小了高速时的叶片冲击。推导叶片柱塞复合作用下泵的瞬时流量特性公式。基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比例电磁阀、瞬时流量、变量机构模型,并对二级变量叶片泵特性进行仿真,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相关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泵在中低速下压力-流量曲线吻合较好,说明流量和变排量建模准确;加减速曲线说明泵在比例阀不同占空比时,压力调节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姚晶宇  王庆丰 《机床与液压》2005,(10):93-94,122
针对目前汽车中常用的双作用叶片式转向泵在高速运转时存在较大能量损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双联叶片泵结恂的新型转向泵。介绍了这种新型转向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并与常用叶片式转向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转向泵能够有效提高转向泵在高转速下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变频液压系统中变量泵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英国某流体试验中心的变频驱动液压系统,对该系统中的变量泵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变量泵斜盘角度闭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比较分析在不同转速下瞬时流量模型与平均流量模型、瞬时斜盘力矩模型与平均斜盘力矩模型对变量泵仿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挖掘机用九柱塞双联轴向柱塞泵为模型,利用AMESim液压仿真平台对泵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液压泵的压力、流量和效率等变量特性.根据双联泵系统特性,搭建双联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负载信号下的上述各项变量特性.通过搭建的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分析测试结果.结合仿真结果,对液压系统作出较完善仿真分析,为该泵的进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损失问题,设计了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于仿真软件AMESim对负载敏感泵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当在直线行驶工况下,该系统以低压、小流量的待机状态输出;当有转向需求时,系统能根据转阀开启阀度,快速调节泵出口的压力和流量,并且能够满足助力需求。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减小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能耗严重、电机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游梁式抽油机结构方案。该方案采用机械-液压转矩耦合传动机构,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能量存储与释放,其电机输出功率平稳,运行效率高。建立该系统数学模型和能量损失模型,并搭建原理验证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验证机械-液压传动系统能量调节的有效性。提出该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并通过对系统参数的研究,得到在不同液压系统组合结构下抽油机的损失功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量泵-变量马达组合方案可实现能量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振动能量回收式液压减振系统.该系统能回收部分振动能量,从而降低油耗;回收的高压油液可以用于制动系统、转向助力、液压离合操纵机构等.设计了一种能回收振动能量的非充气式单筒减振器,介绍了该减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新型振动能量助力式汽车液压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该振动能量回收式液压减振系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CN102152778A),振动能量助力式汽车液压转向系统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101078.4).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转叶式液压舵机系统,采用AMESim软件和Simulink软件联合仿真策略,分别建立转叶式舵机液压系统模型和舵叶水动力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联合仿真模型输出舵角能够较好地跟随给定舵角信号变化,满足舵角跟随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要求;伺服阀开关动作会使转叶油缸的流量和压力产生脉动和震荡。  相似文献   

12.
扈凯  张文毅 《机床与液压》2019,47(16):70-74
对插秧机负载敏感液压转向系统进行设计与分析。以插秧机结构和液压系统设计原则为依据,设计插秧机负载敏感转向系统,计算液压元器件的参数,并在AMESim软件中,对所设计的负载敏感泵和负载敏感转向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负载敏感泵可以确保节流口两端压差不变,其输出的流量完全跟随负载需要;所设计的插秧机负载敏感转向系统完全满足插秧机转向需要,仿真结果与设计参数保持一致,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操作强度,提高了控制精度,为其他类型的农业机械转向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文昌  杨友胜 《机床与液压》2023,51(14):211-220
液压泵功率密度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质量的比值。对质量和体积有严格要求的诸如深海机电、航空航天和仿生机器人等领域,功率密度是液压泵研发与选用的重要指标。基于结构和材料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知名液压公司3类液压泵(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的功率密度特性。结果表明:液压泵功率密度范围为0.18~7.35 kW/kg,齿轮泵功率密度最大为7.35 kW/kg,叶片泵为5.41 kW/kg,斜盘式柱塞泵为3.54 kW/kg;力平衡式或间隙自动补偿式结构的液压泵功率密度较高;铝、钛等轻质合金材料的应用能明显降低液压泵自重,提高功率密度。研究为高功率密度化、轻量化液压泵的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机床与液压》2023,51(10):73-77
针对液压式压裂泵多液缸输出流体脉动问题,分析液压式压裂泵脉动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位移协调控制的液压式压裂泵脉动抑制方法,根据样机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并在输出压力为55 MPa的工况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压裂泵输出最大流量工况下进行仿真。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位移协调控制的液压式压裂泵脉动抑制方法,通过实时检测各液压缸内柱塞的位移,一缸柱塞即将到位的信号除了控制自身减速停止外,还要控制另外一缸柱塞启动加速,使得两缸柱塞的减速和加速过程互相重叠,实现了液缸柱塞的强制有序换向,可显著抑制流量和压力脉动;在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压裂泵输出最大流量工况下,输出流量脉动从25.45%降低到11.55%,输出压力脉动从46.58%降低到21.93%。  相似文献   

15.
贺克伟 《机床与液压》2015,43(10):93-95
介绍了全液压转向系统的构成,阐述了液压转向系统油路状态,对比分析了定量泵、恒压泵和负载敏感变量泵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特点,完成了WJ-7FB多功能铲运机恒压闭芯无反应转向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商用车普遍采用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PS)助力特性不可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旁通流量控制式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了这种转向系统的助力控制策略,研究其核心部件电液比例阀的结构原理和数学模型,采用动态面控制方法设计了一个鲁棒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器。理论推导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闭环系统半全局渐近稳定,输出渐近跟踪期望轨迹,而且对于系统不确定参数和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器不仅响应快、跟踪效果好、控制精度高,而且能够实现汽车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良好路感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履带运输车差速转向仿真模型,分别从转向负载变化、液压系统及动力源3个方面研究运输车的差速转向过程,对比分析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证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并利用该仿真模型分析输入变量对该履带运输车转向半径、发动机扭矩消耗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