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淮河入海水道 (参见本期封面、封底图片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 ,经过清浦、楚州、阜宁、滨海、射阳等 5县 (区 )及淮海农场 .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 ,紧靠其北侧 ,西起洪泽湖二河闸 ,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 ,全长 163 .5km .工程分两期实施 ,近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 2 70m3/s,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原来的 5 0年一遇提高到 10 0年一遇 ,同时将苏北灌溉总渠渠北地区 170 0多km2 的排涝标准由 3年一遇提高到 5年一遇以上 ;远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 70 0 0m3/s ,洪泽湖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 3 0 0年一遇 .淮河入海水道南北堤距…  相似文献   

2.
10月21日,万众瞩目的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竣工验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副省长黄莉新出席竣工验收会议并讲话。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总投资41.17亿元。该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胡四一说,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顺利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淮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淮河防洪能力,改…  相似文献   

3.
盛家宝 《治淮》1996,(10):21-22
江苏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承担着河南、安徽等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除通过苏北灌溉总渠(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分泄入海和淮沭河(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分淮入沂外,主要经过入江水道(设计最大排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排泄入江。目前,入江水道工程承担着江苏75.9%的淮河设计排洪任务,在淮河流域排洪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  相似文献   

4.
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经过清浦、楚州、阜宁、滨海4县(区)。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分两期实施。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建成后,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目前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将苏北灌溉总渠渠北地区1700多km2的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为淮河下游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简介  相似文献   

5.
邵善忠 《治淮》1998,(10):9-10
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畔的二河闸,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河口附近入海,全长163.5公里。它作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骨干工程,对增加洪泽湖的泄洪能力,提高洪泽湖及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起着重要作用。入海水道近期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远景提高到三百年一遇,并结合渠北地区排涝,将该地区的排涝标准由现状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 入海水道采用河道行洪方式,以苏北灌溉总渠北堤作为入海水道南堤,利用开挖深槽土方新筑北堤,工程占地宽750米。为使渠北涝水能高低分排,清污分排,近期入海水道内开挖南北两泓,利用南泓排渠北高片涝水和淮阴地区污水,利用北泓排低片涝水。设计排涝流量  相似文献   

6.
正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市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北侧,是承泄淮河洪泽湖洪水的重要防洪工程,配合现有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可使淮河下游和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近期达到100年一遇,远景达300年一遇。洪泽湖是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洪水的大型湖泊型水库,总库容176亿m3,其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畅。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整治,其下游排洪能力已由8000m3/s提高到13000~16000m3/s,但防洪标准仍不足100年一遇。若遇淮沂并涨,则只能防御约50年一遇洪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茨淮新河工程竣工,特别是怀洪新  相似文献   

7.
一、前 言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平原水库,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堤、灌溉总渠堤等是苏北里下河、渠北、白宝湖地区的重要防洪屏障。洪泽湖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足。历史上里运河大堤曾多次溃决,造成里下河地区大面积毁灭性灾害。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治理,排洪能力由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3000立方米每秒~16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尽管如此,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不足百年一遇,若遇  相似文献   

8.
1 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为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其主要作用是与入江水道、灌溉总渠、分淮入沂等工程共同分泄洪泽湖以上15.8万km~2的来水,并兼顾渠北地区1710km~2的排涝,为改善环境和结合航运制造条件。 工程远景防洪标准按3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启动按钮,宣布淮河入海水道全线建成通水。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来无独立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使淮河两岸人民的夙愿终于变为现实。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扩大了洪泽湖的泄洪能力,使其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将大大改善区域引水排水条件,对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对保障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干流横跨豫、皖、苏、鲁4省,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齐名天下,并因其富庶繁华而闻名,自古就有“…  相似文献   

10.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确定的“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其作用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的安全。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设计排洪流量2270m~3/s。工程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工程静态总投资35.7亿元,动态总投资42.5亿元。作为国家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的骨干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设计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贯穿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浦、楚州两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其中二河新闸共10孔总宽120米;大运  相似文献   

12.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3.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4.
黄敏吾 《治淮》2011,(9):29-30
一、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淮河入海水道绿化混凝土护坡主要集中在淮安段,主要分为淮河入海  相似文献   

15.
关于洪泽湖校核洪水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乃聪 《江苏水利》2000,(11):24-25
1 前言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洪泽湖的防洪标准定为3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在淮河流域规划中,仅对300年一遇洪水作了安排,主要工程措施是开辟洪泽湖以下淮河入海水道,并按设计行洪流量7000m~3/s,强迫行洪流量7960n~3/s,确定河道规模。按此工程规模实际对2000年一  相似文献   

16.
李陆明  崔洪涛 《治淮》2003,(8):20-20
一、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该工程西起洪泽湖大堤的二河闸,东至黄海扁担港,全长163.5km,与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两河三堤。二河枢纽位于入海水道与分淮入沂河道(二河)交汇处,是淮河入海水道的进口,也是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其主要任务是承泄洪泽湖洪水,并控制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流量,以满足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分流比的要求。枢纽包括二河新泄洪闸、二河东堤至桩号4+641.11之间的入海水道河道和左右堤防。新泄洪闸共10孔,单孔净宽10.0m,底板高程6.0m,设计泄洪流量2270m3/s、强迫…  相似文献   

17.
淮河入海水道:现代水利工程理念的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江苏省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163.5km.贯穿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的清浦、楚州、阜宁、滨海、射阳5县(区).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防洪安全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18.
刘玉年  王世龙 《治淮》1994,(6):15-16
淮河入海水道规划是自洪泽湖东二河起,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东经淮安、涟水、阜宁,至滨海县入海,全长165公里。 入海水道工程酝酿已久。早在五十年代治淮初期,政务院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即确定开辟入海水道。1964年水电部规划局在《淮河流域治理初步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为保障洪泽湖大堤和里运河堤安全,必须扩大入江入海泄量;除继续完成分准入沂相机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外,考虑在灌溉总渠以北,结合当地排涝开辟入海水道。在以后的历次治淮规划中均肯定了实施入海水道的作用。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中,把入海水道工程作为洪泽湖及淮河下游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骨干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9.
自黄河夺淮以后,淮河下游的入海出路逐渐被淤塞,形成了洪泽湖,淮河被迫由入海改为入江。入海水道将是淮河在洪泽湖下游的一个直接入海的洪水通道。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入海水道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洪泽湖与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一、修建入海水道工程的必要性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巨型水库,库容130亿立米,上承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下游是苏北里下河、渠北和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总计有3000万亩土地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淮河下游区治淮工程,首先从防治洪灾入手,进行了卓越的防洪工程建设。全面整修加固洪泽湖大堤,兴建控制性工程,充分发挥洪泽湖的调洪作用。扩大入江入海泄量,增强了排洪能力。从1951年开始,八十万劳动大军艰苦奋战,开挖了一条长168公里能排洪800立方米每秒的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了高良涧闸,使淮河自黄泛以来重新得到一条入海尾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