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又一轮美食热开始了。对于爱美食的人来说,纪录片提供了一个了解更多美食和食材的渠道,让他们可以足不出户探寻各地美食。至于片中播出的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美味,只有品尝过后才能评价。彼之蜜糖,吾之砒霜。美食真的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因此有众口难调一说。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异常火爆,很多人都给予盛赞,他们为美食而垂涎,为美食而感动,为美食而自豪。我忍不住也看了这部七集的纪录片,确实被吸引了。  相似文献   

3.
李梦霞  莫尔佳 《新食品》2014,(1):137-137
日前据媒体报道,《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已确认于2014年春节期间播出。这一首季播出时即深受国人喜爱的纪录片,早在第二季启动时即与四特牵手。四特酒以全媒体合作伙伴身份成功签约《舌尖上的中国2》,显示了四特酒实现全国崛起的决心和品牌提升的信心,同时,也昭示了四特酒引领白酒回归食品本质的坚实步伐。以舌尖传递领略特香魅力《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探讨中国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美食纪录片,以食物为窗口,读懂中国。以质朴的描述,用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全国各地美食生态。舌尖上的中国,没有昂贵的食材,只有寻常百姓家中实实在在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烹饪》2012,(8):7-7
前些天参加了一个关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研讨会。也许是片子刚刚播出不久,“吃货臣效应”正猛,与会的各路专家们谈得最多的,不是片子的拍摄手法,不是构思的优劣成败,而是片子播出后带来的种种美食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有优秀的美食文化,各地的美食在世代人的传承下因浸润着丰厚的文化而源远流长.通过研究当今热门美食类纪录片的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效果,举例探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早餐中国》、《老广的味道》,浅析在受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市场中美食类纪录片的吸睛点与特征.提出当今热门美食类纪录片选材...  相似文献   

6.
面食为何会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东西方深得人心的大众美食?最早是什么人发明了面条?最初的面条又会是什么模样?为什么面条是条状的?面条是怎样走进意大利?《面条之路:传承三千年的奇妙饮食》改编自韩国KBS电视台纪录片《面条之路:传承三千年的奇妙饮食》。书中除了纪录片中的内容外,还收录了许多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这些内容又重新编织成了一部崭新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7.
童星燕  李欣忆 《川菜》2014,(2):26-28
2012年,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大热,成为年度话题。这“诱发”了一场全民美食热潮,片中的人文情怀就最被人津津乐道。2013年年末,这部纪录片继续“前行”,为国人展示更多的美食情怀,不如一同窥探舌尖2的精髓,提前探究那些美食。  相似文献   

8.
掉线 《餐饮世界》2023,(3):56-59
<正>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面世至今已有十一年,此间各类美食纪录片层出不穷,在越来越“卷”的环境中,在越来越挤的赛道上,内容创作者该如何标新立异,“舌尖”系列导演陈晓卿用一部《风味人间》给出了答案。与国内的众多其他美食纪录片不同,《风味人间》系列首次对海外美食进行了介绍,对食物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了展示。片中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美食与人的故事,再配上每一帧画面都可用来做屏保的电影级画质,在继承了“舌尖”系列精华的同时,将美食纪录片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川菜》2013,(2):10-11
在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中国,数千万中国人在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重新找到了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中蕴含的人情味。  相似文献   

10.
千寻 《中国烹饪》2009,(7):122-122
美食天堂(美国纪录片)这是一部翔实介绍纽约曼哈顿著名法式餐厅LeCirque的纪录片。LeCirque通常被翻译为“马戏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关于它造假、解说词太矫情、故事多美食少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但不管得到多少差评,该纪录片还是火遍了全中国,并且出乎意料地催生了电商的销售奇迹。电商借势创销售奇迹《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不仅牵动着观众的味蕾,更被许多商家看作是营销的好机遇,潜藏在美食背后的商机也纷纷被挖掘出来。早在《舌尖上的中国1》播出时,观众就开始边看电视边在网上下单,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在《舌尖2》播出前,天猫商城早已抢占先机,直接与央视达成合作,同步首发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舌尖2》的摄制组还会为同步上线的食材把关。  相似文献   

12.
掉线 《餐饮世界》2023,(2):64-67
<正>2016年夏天,旗帜传媒总经理王海龙和纪录片导演陈英杰在路边摊闲聊时提出想拍摄烧烤题材的美食纪录片,这让陈英杰眼前一亮。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面世,中国的美食纪录片井喷般涌现,从地方小吃到庙堂佳肴几乎所有的美食都被拍了个遍,而“烧烤”这个几乎所有人都吃过的食物却无人问津。烧烤是很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美食,烧烤摊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每个人的共同记忆,是这代人生活的共同主题,王海龙相信大部分观众对这个主题是很有感触的,做纪录片容易产生共鸣。终于,经过摄制组近两年的努力,《人生一串第一季》于2018年6月20日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13.
掉线 《餐饮世界》2023,(5):60-63
<正>《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后,大家习惯了以一种严肃有趣的姿势看美食,美食也成为一门不可亵渎的学问。尽管一众美食纪录片在拍摄、剪辑、地域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但对美食的体现上基本高度统一,色味俱佳、芳香四溢、垂涎三尺依旧是创作者想为观众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奇食记》制作组独辟蹊径,大胆创新,一部号称“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臭味”的国内首部“反美食”纪录片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烹饪》2014,(2):7-7
因为工作及个人的爱好,也算看过不少关于美食的电影、纪录片、电视节目,等等,基本上都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有一部外国的著名电视剧,始终没有看过,就是《大长今》。偶尔自己想起,  相似文献   

15.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热议,各种地方美食火了、淘宝上的地方特产也都署上了"舌尖"字样。它为什么能红遍大江南北,并开拓出了纪录片的商业疆土,观众说"它让我隔着屏幕也闻到了香气",专家说"它强调了普通人的情感表达"。美食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请读者们跟随小编的脚步走遍全国各个城市,一起去瞧一瞧舌尖上的地方美食。  相似文献   

16.
《川菜》2014,(6):26-27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了,这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让我们对中国美食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然而在美食的背后对于苦苦瘦身的女生们是不是只能一饱眼福呢?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舌尖上的美丽秘籍,帮你选择几款让自己健康瘦美的美食解你的馋嘴之瘾。  相似文献   

17.
王佩 《烹调知识》2012,(10):7-7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普通的美食纪录片,但能够系统全面、多角度、多人物地讲述食物的故事,让这么通俗的题材用如此贴近大众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确实是中国纪录黔的一个创新。那种关注美食背后劳动者的平民视角,使这部拍给“吃货”看的片子平添了几分悯农情怀。  相似文献   

18.
裴超 《北京服装纺织》2012,(12):236-237
一部中央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让广大的老百姓充分的了解到我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工艺美食从幕后推到台前。同样,早在多年前,还在上学的我,就对安德鲁席莫主持的《环球美食通》、《玩转地球》等美食节目所吸引。  相似文献   

19.
张清平 《餐饮世界》2014,(10):114-117
正《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超越了同时段所有节目的收视率获得第一。一部纪录片可以获得如此的关注,这对于中国的纪录片行业和酒店行业,绝对都是一次狂欢和盛宴。与此同时,台湾电视台正在播放美食节目《台湾食堂》,笔者对比了这两个电视节目,发现各有千秋。何谓美食?通俗来讲,就是色香味形养俱佳的食物,包括视觉观感(如菜色、摆盘),及味觉体验(酸、甜、苦、辣、咸、香、鲜等)。这  相似文献   

20.
要闻回顾     
<正>纪录片《王选》播出向观众再现"王选精神"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方正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王选》近日在《大家》栏目播出。该片通过对"改革先锋"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的生动讲述,展现了王选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勇于进取的创新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