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之外     
<正>随着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建筑师职业越来越专门化,建筑与社会、生活、艺术之间早已存在且从未离散的关系逐渐变得模糊,长久以来。建筑师给社会的印象仅限于对建筑的专业想象,而今天,建筑师涉足的多元多样的领域被视作"建筑之外"。这些建筑的外延活动引发了建筑师某些带有批判性或创新性的思考,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我们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回溯建筑学科的发展,讨论其与艺术人文方面的多元关联,以文明特定时期的文化取向作为参照,梳理建筑外延的各  相似文献   

2.
苏丹  刘懿 《世界建筑》2014,(8):116-116
<正>建筑设计对于人类而言是古老的事物,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很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看到建筑的专业化受到建筑现代化很大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建筑变得越来越学术、机械,越来越文本化。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化就是人类去魅的过程。"建筑设计也存在这个倾向,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无趣,我汄为,现代设计的问题是丧失了劳动感和对抗性,以及一种野性的诉求和表达。建筑不  相似文献   

3.
室内设计的建筑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筑是人与自然交往的媒介之一。在作为媒介存在的建筑中,人类与之联系最多的无疑是其内部空间,或称室内空间,这种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得更为紧密。事实上,在社会功能日益向网络化发展的今天,“人不出户”的生活已由可能变为现实,如E-HOUSE的出现等。因而,室内空间作为建筑设计的最终成果,对人们精神及物质生活的影响与限制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用地变得越来越紧张,高层连体建筑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高层连体建筑作为一种复杂的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十分多,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5.
正当下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带来了经济与社会的大变革。在这个变革中,全球知识"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递增",人们获取知识必须要面对"海量"的知识,知识正变得越来越繁杂;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极大地释放了人类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造及表达手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知识获取与技术学习的"平等"带给人们"真正的个性化",人们的需求与价值认知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建筑教育应在知识、技术和价值的多重转变认知之上进行建筑教育理念与路径的探索。1知"知识之繁",倡导关联式学习之法在全球性数字时代,"知识"获取不再存在门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施工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增加了对建筑管理的要求。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就是从经济的观点去看建筑物从产生到消灭的所有现象。包括这种物质资料分配,解释清它存在的矛盾,如有的人可以得到建筑物,而有些人却得不到,研究这种事实的原因,并从物质资料生产的观点去认识建筑物的学科。从物质资料生产的角度去研究建筑物,并研究它与经济的关系时,实际上存在着各种观点。如①有的把建筑作为经济现象去认识。并主要从国民经济的观点阐明建筑投资的性格。建筑投资在经济循环中所占的地位;②从建筑生产论。建筑工业论出发。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解释清楚建筑产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一直到建筑企业经营分析;③  相似文献   

8.
杨晔 《建筑师》2005,(1):113-120
与其说用自己的方式建筑,不如说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当一个人选择了将建筑师作为他一生的职业后,特别是这个选择是基于他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建筑,越来越深地开始热爱建筑(这个"建筑"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这种选择实际就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职业也由此变得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意大利著名建筑师GioPonti(1891~1989年)曾经在他1957年撰写的小册子《热爱建筑》中写到:"热爱建筑,这些古代的、现代的建筑;热爱建筑,为它以具体形式所创造的离奇和神圣,使我们陶醉,沉迷,同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爱它的安静,爱它的喧嚣,爱它的神秘,爱它的力量。这些伟大的,辉煌的意识之作--大教堂、  相似文献   

9.
荷兰建筑的第二次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90年代,很明显荷兰建筑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从库哈斯开始,他发展了一系列有创意的设计和理论,在努力为建筑寻找一个全新基础的同时,它们代表了与主流思潮的决裂。事实上库哈斯在1970年代中期就对这些目标发生了兴趣,但只是在1980年代,他的作品才变得越来越有力,并且他的想法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7,(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精,,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建筑,所以现在我国相当重视建筑的发展,建筑是我国发展与进步的阶梯,有了建筑我国才可以发展经济,因为建筑不仅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而且现在有很多的工业工厂,农业市场,都需要建筑的发展。在建筑的发展当中,有关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也相当的重要,因为防水的工作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的适用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施工的方法进行讨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基地分析及功能策略等方面对嘉定远香湖公园内几座建筑的设计进行了阐释,并对在基地及功能都不明确的项目中如何将设计意图进行贯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波 《建筑师》2023,(3):39-44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设计学科中,需要建立起研究方法论,从而探索认识产生、扩展、深化、革新的规律,使设计师获得进行研究活动的观念线和行动力。研究活动日益的重要性和这些学科研究方法的不发达凸显了这种必要,我们需要反对认识上的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正视设计学科的特点,发展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论。五个基本问题包括:讨论范畴和层次问题、谱系问题、设计学科认识特性问题、研究对设计回馈问题、方法的套路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正>1919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iter Gropius)是展览"你必须知道的建筑师"的策展人,当时,密斯·凡·德罗(Ludving Mies Vander Rohe)把他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时设计的米勒住宅作为参展作品,提交给了格罗皮乌斯。但让密斯意想不到的是,格罗皮乌斯拒绝了这位昔日同事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我不能接受它参展,我希望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言下之意,密斯的米勒住宅太古典太保守,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它与格罗皮乌斯的立场相左,与该展览要向世界发出的信号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6.
一、工程基本情况 沂河山庄坐落于山东沂水县,是一座三星级酒店。基地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16200m2,东望雪山,西为城市东外环路,南临埠东河,北面为县科技馆;自然环境幽雅。山庄146套客房,内设大小宴会厅、风味餐厅、保龄球、舞厅、桑那浴室、各种游艺厅、棋牌室及大小会议室等;室外布置网球场、室外游泳池及近百辆车位的停车场。二、从地域性寻找建筑风格的切入点 从国际主义的一统天下,到所谓欧陆风的时兴等,说明了建筑趋同的一个侧目。面对新世纪全球化经济及信息化的浪潮,形成了不断增长的建筑趋同性。国际化的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建筑近十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从本土文化、实验性建筑实践、设计与建造、生态与低碳话语、建筑教育等五个方面预测中国建筑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向,希冀以此作为今后建筑界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ONL一直以来即以将建筑做成如雕塑一般精致而著称.艺术与建筑从基于纸上的方案到大规模的定制加工过程,被成功地融合到一种新的建筑实体中.一些闻名的建筑,比如废物处理中心(Garbage transfer station),海澜阁(Saltwater pavilion)等,就是建于景观之上的,如宇宙飞船,尽管外观上有点另类,却深受人们喜爱.ONL的建筑尊重其所处的环境,它们与环境进行交流,并格外强调当地景观的现有质量,而非凌驾其上.这些格调不同的建筑体,就如最新型的滚石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雕塑而成,并被提升到景观之上.它们与周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关系,从自然因素来讲,它吸取了建筑语境的精华,从现实意义上讲,它与从周围环境中提取的数据,建立了直接的数字联系.  相似文献   

19.
夏传勇 《建筑科学》2007,23(4):24-27
可持续建筑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对建筑设计的理念、原则进行深刻审思后的理性选择。厘清可持续建筑的内涵,是可持续建筑付诸具体实施并在现实中得以应验的前提。本文在明晰可持续发展确切涵义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建筑定义为与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建筑,并进一步就其内涵及如何相和谐的原则和措施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陈静敏  郑力鹏 《华中建筑》2007,25(7):135-137,141
城中村问题是每个蓬勃发展的中国城市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广州这类城市化进程飞速而又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城中村的历史建筑保护问题尤显严峻.该文结合广州市黄埔村、珠村、聚龙村等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系统整理出较为典型的关于广州城中村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资料,揭示城中村历史建筑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并就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所涉及的关键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体系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