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晨 《包装工程》2019,40(10):262-264
目的探索书籍设计中理念与形式的创新之路。方法以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变革为由,引申出设计行业的最新变化,接着更进一步就书籍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展开论述,指出书籍设计的创新已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分别从整体性、民族化、互动性、创新性等角度论述发展路径,最后再一次结合概念化书籍设计、隐喻性书籍设计、趣味性书籍设计进行创新性尝试,对书籍设计的审美、创意、技术等层面的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概括,给设计师以明确的路径指引。结论书籍设计中的创新性理念的实践是必须的,也是成功的,它告诉我们在重视书籍文化意蕴和功能性的同时,还要将创意、趣味、互动等内容融入其中,给读者更好、更直接的阅读体验,给书籍设计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五感”观点的融入是传统书籍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理念与方法。文章在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下,从“五感”体验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纸媒书籍的现状及“五感”体验场景分析,探索纸媒书籍设计的创新策略,展望未来纸媒书籍的发展方向,提出介入形态构成学原理,拓展纸媒书籍四维性;依托高科技介质,拓宽纸媒书籍作用边界;创新环保设计材料,发展绿色书籍设计这三大构想,为未来的纸媒书籍设计提供更多元、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张彰  张婷婷 《包装工程》2021,42(20):267-275, 282
目的 在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探究当代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的创新思维与策略,为当下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方法 从书籍设计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以一批近年出版的国内优秀互动体验类书籍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书籍设计中互动体验的内涵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从形态与阅读方式的创新、借用五感和中国文化语境营造3个方面来分析书籍在设计上的诸多特色亮点.结论 文化创新视角下的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一方面需要积极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众多宝贵文化遗产、藏品资源及民风民俗等传播推广;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当代目光的探索与原创实践,考虑到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注重阅读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多维度阅读体验,并且整体性把握营造中国文化语境,这些成为了传统书籍的当代设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赵雯 《中国科技博览》2009,(13):164-164
我国的书籍发展历史悠久作为信息的载体书籍在两千多年的演变中表现出多钟多样的形态。现在的人们阅读已不再满足对单纯的文字的阅读所以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在书籍设计中有创新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钱江  王晓玉 《包装工程》2023,44(14):297-305
目的 信息时代,单一的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书籍呈现多元性和互动性,互动体验类书籍在书籍市场广受欢迎。通过《苏灯》互动体验书籍的设计,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法、人物访谈法对苏州灯彩进行信息提取与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文化遗产类互动书籍的成功案例。结论 随着AR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动设计的应用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介与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注重信息采集、多媒体展示、互动参与、可视化编排和技术融合等方面,以此提升大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欣赏。与此同时,创造出全新的阅读和参与体验,使得文化遗产类书籍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傅小龙  赵志远  杨樵 《包装工程》2021,42(2):167-172
目的分析书籍设计中多元体验的塑造理念,提供以读者体验为核心的装帧设计思路,启发设计师创新纸本阅读的形式。方法首先剖析阅读过程中体验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体验的各种要素;然后根据体验过程的不同阶段特征,将书籍的多元体验设计分解为感官体验、行为体验、环境体验、情感体验四个模块;再使用纵向串接与横向延展相结合的方法,整合各个体验模块,以增强和丰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结论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形式有助于提升纸质书籍的文化艺术价值,所有阅读体验形式当中尤以情感体验最为关键,设计师塑造多元体验可遵循“情感—环境—行为—感官”的整合顺序,以情感为目的,横向丰富体验形式的感染力,并符合秩序美和成本价值的要求,以多元化的体验设计引导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7.
书籍设计多维度空间形态的表现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阎鹤 《包装工程》2015,36(2):37-41
目的研究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塑造方法及表现形式,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先分析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塑造和表现形式,外部与内部空间形态的构成方式,再论证外部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可由对书籍外形、书口等的设计来实现,内部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可通过折叠、切割、架构等技术手段来获得。结论设计师在塑造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同时,应该兼顾书籍的功能性与读者的阅读感受,对此课题展开的研究是对现代书籍设计的一个全新角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洪缨  霍文彤 《包装工程》2017,38(20):78-81
目的研究障碍设计在书籍创新设计中的多种应用与表现。方法重新解读障碍设计的概念,分析将其引入到书籍创新设计中的可行性,并结合障碍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论述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体验。同时,提出障碍设计必须受制于书籍的内容与形式,并与之保持高度统一的观念。结论在兼顾书籍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理性运用障碍设计打开书籍设计的新思路,强化书籍的艺术性,给读者带来崭新的阅读体验,加强读者与书籍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绘本的呈现形态、体验方式和阅读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呈现方式逐渐立体化,内容题材更加注重互动性。绘本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不仅能够为大众普及知识,更演变为一种读者与图文交流的互动媒介。从数字交互视角出发,探讨互动性设计应用于传统绘本中的意义及作用,通过融入交互设计的概念,寻求传统绘本新的创新点及传播方式,以推动传统绘本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书籍形态设计要素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书籍是人类表思传知、积累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形态设计也伴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分析了书籍形态设计发展演变的进程,并提出了未来书籍设计师的责任,对今后书籍设计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包装工程》2022,43(8):358-362
目的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出版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VR/AR童书作为5G时代媒介融合下儿童新的阅读媒介,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带给了儿童全新的阅读体验,但目前面临的交互效果差、形式单一、沉浸感较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 全面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童书阅读沉浸体验的优势,并以此为目标,深入研究其达成路径与特点,通过精彩的创意、精致的设计及精巧的操作,将文化、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实现虚拟场景与阅读现实相互渗透、融合的“纸媒+多媒介”阅读形态,可以使儿童在阅读时获得良好的沉浸式体验。结论 对童书沉浸式阅读体验进行的研究,将推动童书出版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媒介融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阅读产品和服务,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2.
晏莉 《包装工程》2023,44(20):434-439, 459
目的 书籍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以不同的形式语言活跃于各个领域。本文结合五感理论研究极具艺术特性的手制书如何在数字阅读时代走出新的方向,为手制书的发展提供路径。方法 以案例分析入手,从视、听、嗅、味、触的角度将五感应用于手制书设计之中,呈现多元化、多形态、多维度的书籍艺术语言,探讨阅读者的多感官体验。 结论 打破了人们对传统书籍阅读的既有观念,探索了五感应用于书籍的体验模式,拓宽了手制书艺术设计的路径与方法,为传统纸质书籍在独立艺术共享时代的发展形式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绪春 《包装工程》2019,40(10):83-87
目的通过对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主要构成元素审美变化的阐述,认识到线装书籍封面设计是在现代设计手段和思维及人们阅读方式多样性的影响下而不断变化的。总结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审美的主要变化,为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理清设计思路,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理论和实例分析。以设计元素点、线、面为基础,通过这些设计元素在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位置及位置本身的变化、数量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变化来分析中国现代线装书籍封面与传统线装书籍封面在设计审美上所发生的改变。结论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变化是由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受众阅读方式选择的多元化所造成的变革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娜娜 《包装工程》2011,32(6):95-98
主要通过对国外纸本玩具书概念的解析,介绍了国外纸本玩具书的起源,回顾了其发展简史,分析了纸本玩具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使大家感受到玩具书设计中所散发的智慧,借此希望广大国内书籍装帧和包装专业的同行们突破传统装帧观念,寻找书籍构造的趣味性,让人们感受到阅读的新体验,促进纸本玩具书设计在我国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晏莉 《包装工程》2017,38(8):76-79
目的新型阅读时代的来临使纸质书籍的阅读形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如何使手制书在这种冲击下走出新的方向具有极大的意义。方法以传统工艺在手制书中的运用为例,从传统工艺的材料、技术,到手制书的文化形态、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手制书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路。结论手制书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手制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方向,更好地体现了艺术与文化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叶玲红  左昕彤 《包装工程》2020,41(4):230-236
目的基于儿童的阅读体验,探究立体书的形态语言、多元化的结构形式、图文的空间表现。方法通过分析立体童书的翻拉式、弹跳式、多重感官体验式三种空间构造形式,研究形态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表现方法。结论基于立体书的多维度的构造形式研究,明确了儿童书籍“可动、互动、可玩”的特点。在翻拉式书籍的版面设计中,运用信息隐藏法使单向阅读变为交互阅读;在造型类书籍的版面设计中,运用弹跳式书籍设计呈现立体装置空间;在感官书籍的版式设计中,综合运用“视、听、触、味”的设计形式,达到多重感官参与体验的愉悦感,从而突出立体语言在儿童书籍中的视觉体验和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结合“自由式”文本、“运动式”图像设计实现立体的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7.
韩君  代简从 《包装工程》2018,39(24):76-81
目的 将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合理地运用到青少年数字化读物的视觉表现中,多角度挖掘影响青少年数字化读物发展因素,使其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和审美要求。方法 在青少年数字化读物设计中,分析图示化界面的个性化设计方法和思路,并对视觉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以及交互设计进行探索。结论 在数字化读物的视觉设计中,实时关注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将时代审美的需求以及人机交互的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使青少年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视觉美感,还能通过有趣的人机互动环节,与其它读者和媒介形成互动的关系,从而提升青少年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使读物中的精彩内容得以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